很多年前就听说张艺谋导演在筹划一部叫做《最冷的枪》的电影,看完电影后终于明白这就是多年前筹划那部的电影。从电影故事本身很精彩,敌我双方狙击技术几乎势均力敌,针尖对麦芒,在前沿阵地上你来我往地互相狙击,彼此互有伤亡,双方棋逢对手,只不过最后有一方棋高一着,略胜一筹,这种势均力敌的战斗过程真是精彩纷呈,故事一环套一环,看得很过瘾。
电影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的“冷枪冷炮运动”时期,当时敌我双方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所以战争场面不同于大兵团的作战,敌我之间的的战斗场面主要是小规模狙击战斗,因为狙击是战争中一种独特的类型,好像两个高手决斗一样,通常会集中在一个小团队甚至个人身上来进行,电影就是从“狙击手”这个角度来讲述战争残酷的一面。当然,那个年代的狙击战与现代局部战争中狙击手掩护步兵分队、控制作战区域的狙击也有很大的不同,志愿军进行的是在两军阵地战相持期间,依托阵地寻机杀伤对方人员的阵地狙击作战。
双方势均力敌,故事才够精彩
1952年冬至1953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形成僵持,双方发起了低强度的密集狙击战,史称“冷枪冷炮运动”。在连长(张译饰)带领下的狙击五班战士因为狙击技术过硬,枪法过人,特别是媒体报道之后,成为敌军的心头大患,章宇饰演的班长刘文武更是成为敌军狙击小分队的重点狙击对象。为重创狙击五班,敌军狙击手约翰调配精英狙击小队,配以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迫使狙击五班战士们为救同伴进入其设好的陷阱。
章宇饰演的班长刘文武操着一口流利的川音(当年志愿军中确实川籍的士兵很多),一脸严肃、警觉的表情与当年《我不是药神》中那位有些特立独行的“黄毛”以及《风平浪静》中那位失意的“杀人凶手”宋浩,可谓是天壤之别,由此可见这位演员可塑造性之丰富。作为狙击五班的负责人,刘文武不过年方31岁,就已经被大家称为叔,他手下的士兵都非常年轻,不过20出头,战斗经验都不是很丰富,他除了要教他们狙击技术,也要在战斗中制定对战的作战策略,给各个士兵分配任务,在与敌军对战过程中,运用了引蛇出洞、赶鸭子上架等等策略,与敌军狙击小分队进行斗智斗勇,在明显被敌军设下陷阱,落于下风的情况下,依然力挽狂澜,扳回一局,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与一般狙击手电影中重点突出孤胆英雄的形象不同,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主要刻画了狙击五班的年轻战士们,为营救战友保护情报,运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智慧,“以战术胜战力”进行英勇战斗的群像表演。志愿军狙击手常常在多个坑道阵地之间又交叉布置,这给敌军狙击手的反制行动造成了极大麻烦的事实,与影片中美军想设计抓捕歼灭他们心中的狙击尖兵刘文武,却被刘文武反杀的情节向吻合。
在影片中整个狙击五班集体协作,逐个狙击敌人的场景,与历史上我志愿军中狙击中协同作战的史实也相吻合。在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初期,由于装备差别太大,狙击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志愿军发挥了“军事民主”的老传统,前线参战部队发动所有人一起想办法、出主意。针对我军缺乏狙击目镜,瞄准困难的问题,战士们又研究出提前划分出射击区域、提前测距、标号射击目标、多射手交叉射击等方法提升狙击成功率,阵地和阵地之间,射手和射手之间都能形成交叉火力,每位射手至少会构筑三个射击工事,明暗结合,射击之后不做停留迅速转移等等作战方略,得益于类似的活动在各个部队中迅速展开,志愿军也很快扭转了冷枪冷炮运动初期的劣势。
虽然是群像表演,但是每个角色的特点都很鲜明。胖墩背着沉重的钢板拉着绳索艰难迈出步伐走向伤亡的战友,每次被敌军子弹打趴下,但每次又非常坚强地艰难站起来再次向前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志愿军那种不屈不饶的精神;还有五班士兵们发现亮亮并没有死,因为担心他在雪地上会因为低温而昏睡过去死亡时,集体大声地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用歌声来唤醒亮亮,虽然士兵们唱得声嘶力竭,音也不准,还唱跑调,但他们身上的那股劲却让人印象深刻。
张末导演在本片中仅负责美军部分拍摄,但是她靠着语言优势和认真抠细节,打磨出了中国电影中最活灵活现的美军士兵形象。并且,电影在着力刻画狙击五班过硬的狙击水平的时候,并没有抹黑敌军的狙击水准。这场行动从一开始就是敌军狙击手约翰为绞杀五班设下的陷阱,敌军约翰带领的小分队狙击水平高,装备精良,跟野狼一样,既凶残又有围剿的策略,只可惜他们遇上的是略高一筹的五班战士。
狙击手的成长之路
然而被敌军当成诱饵的亮亮不是普通士兵,作为侦察兵,他身上其实隐藏着更重要的军事秘密。
大永(陈永胜饰)是一个刚刚加入狙击五班不久的新兵蛋子,年纪很小,才仅仅18岁,虽然射击方面有天赋,但未经过战火的锤炼,离成熟的狙击手还有一定的距离。他战斗经验不足,还没被残酷的战争摧残过,眼窝子浅,爱流眼泪,但好在他有经验非常丰富的狙击手班长刘文武带领他成长起来。在某次出战任务中,五班受命去把侦察兵亮亮的尸体取回,狙击五班来到事发战壕处时,却惨遭敌人的埋伏,他们才发现这是敌军设下的一个陷阱,一场真正而残酷战斗开始了。
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一个在自己眼前牺牲,背负着艰巨任务的大永,不得不迅速成长起来,为了完成连长交待的任务,死也要把亮亮带回去,因为亮亮身上隐藏着更大的军事秘密。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跟敌军周旋时,他不得不想尽各种方法,用班长遗留的望远镜和勺子,跟比他经验丰富的敌方狙击手斗智斗勇,最后大永终于从一个菜鸟狙击手成长为一名成熟优秀的狙击手。
冷枪冷炮运动和中国狙击之神
1952年至1953年间,中朝军队和联合国军队经过前面五次战役的激烈战斗之后,在三八线附近进入了战略相持状态,彼此之间的战事陷入胶着状态,美军和志愿军对于战事的发展都处于观望状态,交战双方也开始了在板门店的谈判。
1952年1月29日,志愿军司令部向前线守备部队发出命令,要求组织特等射手,对美军单个目标进行射杀,这将给敌人甚大杀伤。“冷枪冷炮运动”迅速成为了朝鲜志愿军各部研究的重点。5月起扩展成全军范围内的狙击运动,8月起炮兵也加入其中,最终形成全军性的冷枪冷炮运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在武器装备与军用物资的配给方面,我军与美军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狙击手使用的是M1944式莫辛-纳甘步马枪,这种枪志愿军称之为“水连珠”,跟军中的其它武器相比,算射击准确性比较好的,而且特别抗寒冷,很适合朝鲜的寒冷环境气候。但因为是非自动的骑步枪,缺点也很明显,每次扣动一次扳机,它都要再拉动一次枪栓之后才能打,而且它的枪管太短了,子弹容易大面积散布。这也是张桃芳为什么经过了专业训练,刚用枪时却三枪挂零的原因。据说《狙击手》是中国狙神张桃芳为原型,展现其在抗美援朝战役中靠着一把步枪,击毙多名美军完成了狙击生涯的封神之旅。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上映了一部战争题材电影《狙击兵岭》,讲述了美军在一个“狙击兵岭”的地方,遭遇对方狙击手的制约,无处可逃,影片形象地形容那位狙击手就是死神“撒旦”。在美军士兵心惊胆颤时,一名代号为“疯狗”的猛男狙击高手降临,发誓迅速要把对面的冷枪射击手给消灭了,一场扣人心弦的好莱坞经典对决大战一触即发。电影中的狙击兵岭实际上就是上甘岭,而那位被称为死神的“对方狙击手”就是张桃芳,只不过美影在电影中YY了他们想象中的结局,把自己说成了赢家,事实上被请来狙击张桃芳的美军狙击手“幽灵”被张桃芳击灭。
1931年,张桃芳出生在江苏兴化。1951年3月刚刚20岁,张桃芳就自愿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次年9月,他跟随部队进入了朝鲜战场。进入朝鲜时,他领到了一支在前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步枪,接受了2个月的专业射击训练。1953年2月至5月,短短三个月时间,张桃芳用442颗子弹击毙击伤214个敌人,他创造了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最高战绩,张桃芳也被称为狙击之神,排在世界十大狙击手之内。
但这并非重点。
重点在于除张桃芳之外,志愿军里还涌现出很多名“冷酷神枪手”,张桃芳和战友们,用一支支冰冷的步枪,击毙击伤韩军、联军5.2万多人,令敌人闻风丧胆。“冷枪冷炮运动”给敌军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于和平谈判的顺利进行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无数为国捐躯的年轻生命在异国他乡的皑皑白雪中倒下了。
枪是冷的,子弹是冷的,只有他们的血是热,心也是热的。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那些年轻人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巍巍雪山之上,把和平留给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