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是一位不断进取不断挑战自我的导演。
看了《悬崖之上》,你很难相信这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除了画面一如既往干净养眼外,叙事节奏非常紧凑毫不拖泥带水,没有尿点的观影体验让人直呼过瘾。
看了《狙击手》,你会发现张艺谋在剧情、画面、台词、演员的结合上已经进入化境,整部电影浑然天成,依然是没有尿点,依然是紧张到透不过气。
当然,曲高和寡,我国电影市场上的观众整体上还处于鉴赏水平参差不齐的阶段,有些剧情你不掰开了揉碎了讲部分观众就会看不懂,但要是把电影真往又碎又白的方向拍,电影品质又得大幅下降。
于是,像笔者这样的自媒体就有了生存的空间和价值,本文就掰开《狙击手》把其中八个细节揉碎了讲讲。
一、为什么电影场面小?
也许是受到隔壁大片的影响,有些观众质疑为什么《狙击手》里的抗美援朝战争场面这么小,还有,为什么五班战士连一个冻伤的都没有。
历史常识的普及和教育任重道远啊,《狙击手》的故事背景是抗美援朝后期,而不是抗美援朝前期的五次战役,由于战争后期交战双方的阵线相对固定,大规模的运动战已经很少了,为了继续打击敌人震慑对方,志愿军在前线展开了“冷枪冷炮运动”,用一帮“特等射手”和“神炮手”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而美军也针对性开展了特种作战,因此这一阶段的前线大部分时候都是相对平静的,自然很难有大场面。
此外,到抗美援朝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后勤保障工作越来越到位,空军在苏军的帮助下打出“米格走廊”,得到了部分制空权, 再加上各种运输手段和防空能力的增加,前线的志愿军战士已经能吃得饱穿得暖,很少再出现战争前期冻死冻伤的损失了。
二、亮亮经历了什么?
有些观众表示没看懂侦察兵亮亮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狙击手》剧情交代的很少,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剧情倒推出来亮亮到底在前一天经历了什么。
亮亮应该是接受了一个深入敌后化装侦查敌人动向的任务,但是,他在获得情报后不幸被美军抓获,美军一开始以为他是朝鲜方面的担架手,但狙击分队负责人约翰认出了亮亮,知道他应该和刘文武熟识,因为亮亮当新兵时就是刘文武接的兵,他们的照片被登在了报纸上,于是约翰决定用亮亮当“诱饵”吸引刘文武。
约翰详细研究过刘文武,他知道刘文武曾经多次为了救战友深入险地,因此他推断刘文武也会来搭救亮亮,只是他没有意识到亮亮的身份是侦察兵,最后玩脱了。
三、谁通知的连长?
约翰用亮亮当“诱饵”,那连长是怎么知道亮亮躺在哪儿,并让五班去拉回亮亮的“遗体”。
通过前后剧情判断,美军应该是利用其他渠道通知了附近的朝鲜村民,然后村民又告诉了连长,因为村民不仅认识亮亮,还知道亮亮是哪个部队的,这样连长也就知道了。此外,那个朝鲜小孩也是从村民嘴里知道亮亮躺在哪儿的。
但是,村民只知道亮亮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知道亮亮没死,所以连长没有派卫生员随行,只派了五班前去“收尸”。
至于为什么派五班,除了剧情所需外,估计连长也担心有陷阱,不能派更多人前去,五班不仅认识亮亮,还非常擅长伪装和观察,如果是陷阱的话,五班的存活能力和反击能力要超过一般部队。
四、美军为什么要活捉刘文武?
有些观众吐槽,为什么美军明明是一帮狙击手,以杀人为目的,却非要活捉五班班长刘文武,有什么意义吗?
事实上这也是部分观众对历史常识的了解有限,《狙击手》这个剧情设定在历史大背景下是没问题的。因为冷枪冷炮运动期间,志愿军和美军很多时候不光是打热战也在打媒体战,双方都尽可能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因为彼此都很难在战场上彻底击败对方,那就只能在其他地方获得面子上的好看,让谈判桌上的谈判人员获得心理优势,比如上甘岭战役中美军指挥官范佛里特就被自己人批评“为了面子流干了美军的鲜血”,志愿军方面也说范佛里特这是在“赌气”。
《狙击手》中刘文武这个角色的原型可能是神枪手邹习祥,他在前线非常有名,不仅获得过一等功臣称号,上级还专门给他和他所在的部队拍了新闻纪录片。可想而知,如果美军能把邹习祥这样的牛人俘虏,那将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一件大功劳。、
五、胖墩为什么要背钢板?
有观众不理解胖墩为什么背那么重的钢板去救人?那块钢板能挡得住对方的子弹吗?
首先,当时胖墩的计划其实还是用绳子绑住亮亮,然后再由队友拉回来,他要做的就是利用钢板挡住自己的身体,获得给亮亮系绳子的机会。
其次,胖墩扛的钢板应该是某个装甲车的配件或大炮的防盾,对于经验丰富的士兵来说,什么样的钢板能挡得住子弹他们自己有判断,按照胖墩移动的费劲程度推断,这块钢板的厚度应该足以挡得住子弹。
关键是,别看美军的瞄准镜很拽,但他们的枪只是在温切斯特步枪和加兰德步枪基础上改装的普通狙击枪,并不是反器材步枪,打不透钢板很正常,子弹冲击力打不倒胖墩和钢板也很正常,胖墩的体重加上钢板的自重,可不是一发步枪子弹能轻易放倒的,再说了胖墩还有战友协助呢。
六、美军狙击手为什么要开坦克回去?
也有人吐槽美军狙击手为什么会突然去开坦克,原因很简单,害怕。
在刘文武牺牲后,美军虽然知道五班这边还有人,但并不知道其实力。很快,大永用他的枪把几个美军一个一个点名,还打死了美军上尉,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且美军狙击手根本看不到他,所以称呼他为“幽灵”。
既然对面棱线上有一个枪法很准的“幽灵”存在,约翰当然要想办法躲开大永,不然的话他很容易就被大永当了活靶子,于是钻进乌龟壳坦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大永的枪法再准也打不透坦克。
至于为什么约翰用并列机枪而不是步枪对付大永,原因也很简单,这种做法最安全。
七、五班的战术有没有问题?
首先,刘文武发现部队落入陷阱并被伏击后选择不撤退的做法是对的,因为他要执行任务,而且亮亮的身份特殊,哪怕是遗体也要抢回去。后来发现亮亮还活着时,他就更不能撤退了。
但是,五班的战术选择还是有一定问题的,那就是没有及时派人寻求增援。
美军有能力呼叫航空兵和火炮支援,但他们没那么做,原因是他们想活捉刘文武,这一点刘文武在电影里解释清楚了。
五班没有能力用无线通讯呼叫增援,但他们确实需要增援,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发现被伏击后第一时间派人回去通知连长,其实他们只需要几门迫击炮就能把美军狙击分队彻底压制住让他们不敢露头,不过那样一来美军也就要放弃原计划呼叫自己的火炮和飞机支援了。
我们只能认为,刘文武这是不想把战事搞大,想在五班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同时也是在复仇。
应该说,约翰和刘文武都低估了对手的能力。
八、《狙击手》的原型
电影上映前大多数人都以为《狙击手》会以张桃芳为原型,后来发现根本不是,刘文武身上有邹习祥的影子,大永身上有张桃芳的影子,但都不明显,《狙击手》干脆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次很小的遭遇战,这样规模的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多如牛毛不可胜数。
《狙击手》事实上忽略了很多东西,把有限的时间全部浓缩在了一次战斗上,甚至连五班战士的名字都显得那么随意,让人记不住太多。
笔者认为,张艺谋对电影做的大规模“减法”恰恰是《狙击手》的魅力所在,没有明星脸,没有标志性的建筑和地名,但士兵、战斗、牺牲和死亡这些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反而更像是真实的经历,越简单越真实。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