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言:首先,要用“侦探形而上”来解读这部韩国电影,那就得先假设它是部侦破悬疑片。而假设它是侦破悬疑片,那片子里就得有犯罪事件!很不幸,这部片子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犯罪事件,甚至我们连某个人的犯罪迹象都找不到。
有人说结尾那不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凶杀吗!这没错,但那是电影故事的结局(或者说是人物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它成为不了电影的核心故事,也构不成人物的核心矛盾。如此看来,找到这部电影的核心故事,进而找到导演的创作意图,就成了能否看懂这部电影的关键所在!可是,我们真的这么去做了,是不是又会陷入“类型片”的死胡同了呢?
索性我们这篇文章就从结尾那场凶杀灭尸开始往前推理解读,试图找到问题答案吧——
(注:以下解读只代表个人主观逻辑,只供读者借鉴)
一、“屌丝男”杀“富二代”的动机何在?
抱着看犯罪凶杀片的观众估计得受点罪了,因为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直到最后十分钟才刺刀见红——我们电影的男一号(那个屌丝男李宗秀)用刀捅死了男二号(富二代本),并焚尸灭迹。
▲ 注:为便于大家识别与阐述,这里用屌丝男、富二代称呼两个男角色,欠妥之处望看官原谅,毕竟我们不知道那个本到底是富二代还是暴发户还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然而,本人之所以对屌丝男的杀人动机产生了迷惑,是因为这起谋杀实在太突然了,太出人意料了!突然在于电影前两个小时几乎通篇没做任何提示(除了屌丝男在家开保险柜发现的那排军刀)。
▲ 这排刀大概是唯一能跟结尾凶杀联系上的情节
导演甚至还在有意让你不往谋杀上想——记得屌丝男和富二代推心置腹的谈话吗:我讨厌我爸,他有愤怒调节障碍……显然,屌丝男不想成为他爸那种动不动跟人暴力相向的人,更别说拿刀捅人了!当然他也算不上“仇富”。
如此,我们来试图从电影交代的人物性格找线索,来提炼或排除屌丝男可能会有的杀人动机。
我认为屌丝男的杀人动机不外乎有二:1、报仇 2、情杀(心理障碍杀人)
1、“报仇”什么概念呢?
它取决于富二代是否是杀害惠美的凶手(准确的说是让惠美消失的人),这是必要前提!换句话说,如果屌丝男发现富二代是凶手,那杀人就完全合乎情理了,毕竟屌丝男爱惠美(李宗秀原话),毕竟屌丝男的社会身份和家庭背景显示出他是能干出这种事的人。
2、“情杀”(心理障碍杀人)什么概念?
这取决于屌丝男李宗秀是否有严重心理问题!而电影中哪些地方让我感觉这个年轻人可能会有严重心理问题呢?
▼ 大家注意两点
一是惠美从非洲旅行归来后,自始至终就没跟李宗秀确立过男女恋人关系,他们也没有做出任何男女恋人的行为举动;
二是导演反复演了数次李宗秀在惠美的屋子里自慰。
▲ 导演反复表现屌丝男意淫,意欲何在?
根据以上两点,李宗秀与申惠美的恋人以及性关系是否可能是屌丝男一厢情愿幻想出来的呢?如果真是这样,那杀人性质完全就不同了,就变成了一种妒杀、情杀、受迫害幻想杀...
带着以上问题,我们来做出以下论证——
二、“屌丝男”的心理是正常的吗?
注意,我们这里说的心理问题指的是严重心理问题,能够构成患者行为障碍的那种(而非发个小脾气骂个人那种),因为只有这种情况才足以让屌丝男那么坚定而计划周密地去杀人、焚尸。
而论证屌丝男是否有严重心理问题的重点之一在于他和惠美是否真的“做了爱”(如果这只是屌丝男幻想出来的,并对这一事实坚定不移,那足以证明他病的不轻了)。然而,电影里的镜头真的支持这一观点吗?
▼ 来看几个细节
1、做爱前惠美不忘给李宗秀戴套
好的电影几乎不会在任何细节上留下瑕疵!试想,如果做爱不是想象的,那惠美从非洲回来就可能会怀孕,如果怀孕了,就会有生理反应(至少有些女观众会在潜意识里担忧这一点)...
如果两人只是在床上啪啪啪了一通,而电影又没交代是否怀孕,那么幻想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可偏偏在做爱这个节骨眼上,导演编剧安排了“戴套”这出戏。
这当然不是制片方在倡导“计划生育”(那成笑话了),更不是屌丝男想象的,试问谁会在意淫做爱的时候还把戴套加进去(除非书呆子或处男)。
显然,我认为这是导演在提示观众这场做爱并不是幻想出来的!
2、屌丝男接惠美、富二代后的表现
在机场,屌丝男见到两人后略显尴尬,但还是客气的接受了晚饭的邀请;
在回去的路上,屌丝男表情淡定略显不耐烦,但犯不上生气;
在饭店,屌丝男甚至和富二代聊起了文学,聊起了福克纳;
在饭后的街边,屌丝男略显自卑地把惠美送上了富二代的豪车。
所有这一切迹象没一点能跟嫉妒、自尊、愤恨扯上关系的!换言之,屌丝男的心态很正常,不是那种靠纯幻想过日子的病态男孩儿。
3、富二代对屌丝男说的话
在屌丝男发现惠美失踪,找到富二代,后者对前者说:她(惠美)跟我说,你是这世界上唯一她相信的人……这段话从第三者的嘴里说出来,一来客观上证明了李宗秀与惠美的关系不是一厢情愿的,二来也降低了屌丝男对惠美的怀疑与嫌隙。
4、那只叫Boil的猫是真实存在的
这点后文还会提到,在此不多赘述。
说到此,我想以上几点足以将屌丝男心理不正常、病态情杀的可能性排除了。
那么,剩下的可能性只有一种了,那就是屌丝男发现了富二代犯罪(或者说肇事)的可疑性,并最终落实将其杀死作为惩罚。
如此,我们不得不问,富二代到底犯了什么罪,能让屌丝男这么个性情温和、说话闷儿闷儿的农家小伙儿下此毒手?
显然,那跟惠美的消失有关!
三、那个女孩儿到底是主动消失了还是被消失了?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惠美到底有没有可能是自己不想见人,而选择了逃避。对此,从电影中显示的各个方面都证明了,那种可能性不大,我们来看:
首先,在性格方面,惠美很单纯:大大咧咧,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这样一个人不像是遇事会逃避的那种;
其次,从富二代的口中得知:惠美身上一点钱没有了,也没什么朋友,绝对不会自己跑很远...(咦?富二代怎么会知道这么详细?)
再次,惠美在消失前的那个在屌丝男家门口吸大麻的晚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要消失的迹象。
再再次,惠美的电话不是关机、停机,而是拨打无人接听转人工留言。
如果这几点还不足以证明惠美是被绑架的话,那么屌丝男在寻找塑料棚的过程中接的那个莫名其妙的电话也能加深这一论点。(注意,这个电话导演完全是通过听觉表现出来的:电话里有穿着高跟鞋快速跑动的声音,有目击者的喊声,有穿皮鞋走动的声音,有拉拉链的声音...)
▲ 这是惠美号吗?本人不识韩国字,请看官指正
如此说来,惠美被绑架的可能性更大一点了。那么谁会是嫌疑人呢?我们回忆下便知:惠美消失前我们看到的最后一个跟她在一起的人就是那个富二代“本”。
当然,证据可不止这些,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富二代”会是嫌疑人吗?
以下我们列出戏里戏外所有导演给出富二代是嫌疑人的证据与提示:
1、富二代是观众看到的惠美消失前最后一个跟她在一起的人2、惠美的寝室一反常态,收拾的干干净净!(注意:富二代家的卫生间也是收拾的极其整洁)3、那只叫Boil的猫出现在了富二代的家中4、富二代浴室里的抽屉里出现了惠美戴的手表5、富二代跟屌丝男讲述的关于烧塑料棚的事
▲ 注:导演通过“整洁”这一概念,在观众潜意识里建立了富二代与女孩失踪的关联性
▼ 对于最后一点(烧塑料棚)我们来重点说下:
显然,“烧塑料棚”是一种隐喻,隐喻的就是“让惠美消失”,我们在此不想对此一一证明,大家只需把富二代的话看仔细就能得出这一结论:
注意富二代话中的几个关键词句:两个月一次、去非洲前刚做完一次、警察不会在意、它就在你身边……;
再注意导演花了不小的篇幅演屌丝男寻找塑料棚的戏,目的就是证明真实的塑料棚没有被烧;
最后注意导演对惠美社会背景的交代:她没有朋友、欠了卡债、母亲甚至都不想见她……
没错,惠美就是那个社会下的垃圾塑料瓶,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被烧、被清理这一事实。
▲ 注:导演再次用纯视觉将惠美、塑料棚两者关联在了一起
好啦,以上列出这一大串线索,如果再证明不了富二代是嫌疑人,那就是抬杠了!
五、《燃烧》整部电影的结构是怎样的?
文章分析至此,我想是时候给这部电影定定性,划划结构了——
它当然有侦破的概念在里面,从屌丝男李宗秀发现惠美失踪,着手寻找被烧塑料棚时,这场侦破就开始了。
▲ 注:当屌丝男在地图上圈下线,便预示着一场“侦破”正式开始了!
那么,这算是一部侦破“类型片”吗?当然不算!要知道,屌丝男着手侦破时,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已经演了一个多小时了,试问,哪个犯罪侦破悬疑惊悚类型片敢这么干!这要拿到好莱坞商业片体系下,别说一个小时,十分钟抓不住观众就被毙了!
那么前一个多小时又演了些什么?就情节来说,那有点像《四百击》式的流水账;就主人公风格来说,它有点像《恋恋风尘》里的自传;而就那个杀人的结局来讲,前段又有点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总之,它像散文,跟类型片套路挂不上半点边!
先抛开前部分的类型不说,到目前,整部电影的大段落结构是有了:
1个小时的散文 + 1小时的侦破 + 10分钟的杀人结局
这种结构在电影里是少见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为它划分段落找它的结构呢?
自然,要搞懂导演这样安排的意图,或者说看懂电影的思想,就需要我们找到这三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找到他们内部的逻辑。否则,这部电影对观众就是部什么都不是的结构松散的烂片!
另外,我们在寻找电影内部逻辑的时候,没准还能找到一些隐藏的结构呢!
六、《燃烧》到底要说明什么?
我们先把到底要说什么这个问题放放,来看几个看似随意但又着实有趣的电影情节——
1、小饥饿与大饥饿
导演借女主角申惠美反复给我们提了两次关于“小饥饿与大饥饿”的段子,第一次是在去非洲前,第二次在回来后。
女主角也给我们解释了意思:小饥饿指一般饥饿的人,大饥饿指精神饥饿的人。
注意细节:第一次描述这个段子是在小饭馆里,聆听者是屌丝男;第二次描述这个段子是在高档 Club 里,聆听者是一帮富家子弟!
至此,我认为这个段子非但不是随来之笔,反而是整部电影划分人物结构的依据——没错,屌丝男就是那个“小饥饿”的人,富二代就是那个“大饥饿”的人,小饥饿的人忙着吃饭做爱打飞机,大饥饿的人则忙着旅游、聚会、找乐子。而那个女孩儿惠美呢,她介于两者之间:一边忙着还卡贷,一边忙着旅游交朋友寻找“意义”。
不得不说,三个人物设置具有极强的对称性与对比性!艺术美感极强!
2、“你小说到底写完了没有?”
要不是剧中好多人在反复问屌丝男(李宗秀)这个问题,我们甚至都可以把主人公学文学,打算写小说这些信息给忽略了。
那么,到底我们的主人公在写什么小说呢,写完了没有呢?
哈,当我在跟着剧中的人一起发出这个疑问的时候,蓦然回首,猛地发现自己像个傻子——问这个问题不就好比问这部电影到底想说明什么吗!对此人家屌丝男回应了:
还没有,世界对我来说就像一个迷宫…
没错,有些作家导演总在试图用作品给你灌输一个问题的答案,而另一些作家导演则只是借作品向你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好比一个人把毕加索的画扔到你面前让你看,却不告诉你那画的是什么一样。
我们最终还是不知道那个女孩儿惠美到底是死是活,到底是谁把她搞消失的……但想这个问题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形同塑料棚的人活着的时候又有谁在关心他们呢?
导演很高明,他为了让我们不去在答案上较真儿,不惜让屌丝男找到惠美的同行姐妹,俩人用抽了根烟的时间谈了下卡贷女孩儿“”这个群体;
导演甚至又让屌丝男的母亲出现了。没错,她母亲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惠美”——欠了债、离家出走玩儿消失、脑子单纯(看看她拿手机聊天那天真的表情)……
▲ 注:导演再再次用视觉色彩将这个女人群体捆绑在了一起
回到前面被消失还是被绑架这个概念上来:导演在全片中做了很多这样的“开放式设置”,所谓开放式,也就是没有固定答案。
而当我们在苦苦寻求问题的答案以及故事的结果时,也就陷入了一种“侦探形而上”的圈套里。
这种圈套大概是欧洲派导演包括那个加拿大导演维伦纽瓦惯用的了!
七、《燃烧》的纯电影语言叙述
《燃烧》对一部分观众来说一定是晦涩难懂的,原因很简单:它的叙述方式是纯电影化的(包括视觉、听觉、蒙太奇...),不想那些流行电视剧,一句“我爱你”得说上一百遍,生怕观众耳背听不见。举例来说:
★ 导演在向观众灌输“小饥饿与大饥饿”这一概念时,他会先用一场哑剧、一个神秘非洲部落的舞蹈表演来把你吸引过来;
▲ 注意众人(包括那条狗)的视线聚焦
★ 在表现屌丝男与富二代对立以及追踪这点上,导演会让屌丝男不停的跑,不停的爬楼梯,表现出一种气喘吁吁的“累”,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差距;这种“累”同样也反映在富二代感觉到自己被怀疑跟踪后……
★ 在电影的结尾,导演为了让我们感受到寒冷、纯洁与罪恶感的释放,同时不把悲剧归罪到某个人身上,不惜让行凶者屌丝男在大雪天把衣服脱个精光,扔到火里烧掉然后赤身裸体的离开;
★ 在表现屌丝男与父亲间微妙情感关系的时候,导演没搞什么煽情戏,而是让男主角躺在地上往墙上扔球,刚好最后一下砸在父亲相框上;
▲ 这种感觉有点像加《局外人》里的主人公
★ 而那段抽大麻的戏更是精彩至极:笑声、风声、音乐声,景色、日色、夜光色,伴随着美丽的少女在夕阳下的酮体随风舞蹈……所有这一切节奏卡的天衣无缝,让人没飞叶子都感觉到飘了!
▲ 注意:加入这美景的还有那面“韩国国旗”,这大概是人家表达情怀的方式了!
纵观这部韩国电影《燃烧》,如果你很少关注韩国片,真的很难想象如此小的一个国家的电影艺术竟然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准与境界!
而当我们正在苦苦思索悬疑犯罪电影答案的时候,人家已经在坦然用哲学式的思维面对犯罪背后更复杂的东西了!
与我们一起看经典电影,阅读经典图书,请关注【星期五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