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的英雄气概是我们民族最绚烂的底色。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义士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竖起了一座座“信念”的丰碑。
正如作者麦家所著的小说《风声》中,主角李宁玉即使身陷囫囵,却依旧不改其坚韧顽强的意志。
《风声》讲述了抗战期间,汪伪政权为了揪出潜伏在内部的一名代号为“老鬼”的共产党,把四个身居高位的涉嫌人员关在一幢楼中,由日本特务课机关长肥原龙川进行审问的故事。
“全军第一处,岂容藏奸细,吴金李顾四,你们谁是匪?”
一首蹩脚拗口的打油诗,背后却暗藏杀机,目标锁定在了伪军剿匪大队长吴志国,军机处处长金生火,译电科科长李宁玉以及科员顾小梦这四人之中。
互生嫌隙、猜忌、阴谋算计、剑拔弩张的指认在这间考验人性的密室中上演。
书中最精彩的看点莫过于“老鬼”李宁玉与肥原之间你来我往的周旋较量,而困境中的李宁玉又该如何顺利地将情报传出,这一问题也时刻牵动着读者们的心。
东风:危机中“老鬼”的破局
小说的主人公李宁玉是一名出色的革命工作者,她破译密码的能力出众,长期潜伏于日伪机构的心脏———第一军机处中。
在意识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密室困局后,李宁玉先发制人地将肥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吴志国身上。
通过什么途径?
一张白纸黑字的证据:上面显示,吴志国的笔迹竟与泄露情报的“老鬼”笔迹完全吻合。
原来,李宁玉早就在背地里将吴志国的笔迹模仿地炉火纯青。
只可惜,这一招栽赃嫁祸只是短暂地骗过了狡诈多疑的肥原。吴志国之后的奋起反咬,将李宁玉逼到了身份即将暴露的边缘。
凭借多年地下工作的经验,李宁玉已然报了必死的决心。但眼下还有一件重要的使命亟待她去完成——即“如何传出这绝无可能走漏的风声”?
作者麦家通过层层递进又跌宕起伏的情节推动,将读者们带入扣人心弦的场景之中。
而李宁玉在面对肥原时的从容镇定,以及一次次的大胆破局,都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智慧与担当。
在最后的危急关头,李宁玉成功策反了同样潜伏在军机处的国民党军统特务顾小梦。
在她的帮助下,李宁玉以牺牲自己而获取“通关证”,并借由遗体作为情报的载体,向外界的同胞们传递消息。
最终,李宁玉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至此,《风声》的上部东风篇已经接近尾声
然而,作为掀起了中国当代谍战文学狂潮的先驱,作者麦家却不仅仅局限于讲述这样一个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故事。
《风声》在下部西风中迎来了一个转折。
西风:谁在说谎?消逝在风中的“真相”
时隔多年,当李宁玉的事迹被编著成书发表在即之时,已到耄耋之年的顾小梦却突然站出来指出:“当年的情报是我传出去的!”
反转来得出乎意料。
原本是一段革命烈士英勇献身的悲壮故事,随着顾小梦的出现,俨然变成了一出罗生门式的悬案。
据顾小梦的讲述,因为肥原的性格多疑,所以当年李宁玉的尸体并没能被运送出去,而是顾小梦冒着生命危险将情报传递给了李宁玉,即“老鬼”的下线——老鳖。
这大概是阅读麦家作品的乐趣所在了,好比剥洋葱,正觉这一层构思巧妙,下一层出其不意就来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谁又在说谎?顾小梦将其归咎于当时地下组织工作者的有意邀功和美化。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知情者们的一个个地离去,确凿的真相早已经湮灭在风中,再无处可寻。
但麦家的“野心”却远不止于此,因为在小说的终章里,麦家又挥毫续写了一段外部——静风篇。
静风:于寂静无声中打捞历史
《风声》是典型的“一事三说”叙述模式:共产党说,国民党说,作者说。
类似于电影拍摄中的蒙太奇手法,当不同的镜头组合在一起,经过拼凑剪辑,从而诞生出新的含义。(详细可参考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金刚川》)
最后这一部静风,作者从“我”自身的视角出发,将一个个看似零散、毫无关系的环节以及人物串联起来,为开篇埋下的诸多语焉不详的裘庄来历,出现过的神秘人物添上了清晰的注脚。
在“大绝望”的时代背景下,有人落草为寇强占山头,有人在炮火连天里“尤不知亡国恨”地夜夜笙歌......
却也有人揭竿起义,奋勇杀敌,更有人为了一腔革命热情,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双十年华。
血肉铸就的躯体下,是坚不可摧的钢铁般的意志,崇高的革命理念是他们毕生维护的信仰。
小说中对于反派人物肥原龙川的刻画也同样深入人心。
刚接到“抓老鬼”的任务时,肥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状态,他本以为这是一场稳操胜券的游戏,大开上帝视角,甚至享受于期间解密的过程。
随着局面的逐渐失控,“老鬼”的身份也愈加扑朔迷离,肥原这才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着一个多么强悍无畏的敌人。而这次的任务失败后不久,肥原就遭到了神秘份子(实为顾小梦指使)的暗杀。
毫不夸张地说,肥原死于他的盲目和傲慢。
早年的肥原也曾是中国大好河山的忠实拥趸,但当他以记者的身份访便名山大川,继而加入特务组织后,肥原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掠夺嗜战的种子,更企图用战争去消灭战争,美其名曰以毁灭令其“重生”。
肥原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一个自强不息的国家,尽管会有颓唐萎靡的时刻,但它同样能生长出富饶丰富的精神养料,生生不息的民族气节就是它自愈的良药。
一个生着病的国家即使再孱弱,也绝不会允许外国人在我们的皮肤上动刀!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正所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那些“视死忽如归”的勇士,那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都镌刻在史册里,更流淌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当中。
如今,风声已猎猎吹过了十二年,你是否体会到了麦家先生所说的那一句“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
文章配图:电影《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