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公然下达命令,从印度军队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彻底“清除”中国军队,此后印度军队在中国边境公然发动进攻。
面对昔日“好兄弟”的翻脸,毛主席站在军事地图前,眉头紧皱。他老人家无言思索良久之后,手指着地图上的印度据点,大手一挥,霸气地说道:“扫了他!”
毛主席
一场意料之外的战争就这样在喜马拉雅山脉附近打响了。这场战争的匪夷所思的程度,不只是让普通百姓摸不着头脑,就连一向运筹帷幄的毛主席都表示:“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没想通为什么印度要打我们?”
毛主席在军事领域是何等的雄才大略,就连丘吉尔、斯大林等人都被他拿捏的死死的,怎么偏偏就难以想通尼赫鲁的这番操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印度发起的这场战争究竟离谱到何种地步。
纠纷祸根——麦克马洪线
中国和印度在历史上有着友好的往来和传统的友谊,两国一直以来按照传统以喜马拉雅南麓作为习惯边界,以此进行实际控制并始终共同遵守着,可以说,两国在边境问题上一直都是“有边无防”的。
但在英国殖民印度期间,英国殖民者盯上了我国西藏这块沃土。他们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化出去,便三番五次地挑拨藏族和汉族的关系,没有达到目的之后,就派武装部队进入西藏,与藏族军民发生冲突。1904年的时候,英国殖民者更是直接率军占领了拉萨。
后来,虽然英国殖民者迫于国际形势从西藏撤了军,但是英方始终对这片净土心怀不轨。
1914年,英国殖民者在希拉姆组织召开了汉、藏、英三方会议,其真实目的就在于实现对西藏的侵略。在会议上,英国殖民者私自在地图上画下了一道边境线,这条边境线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将原有的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习惯边界线往北推移了大约100公里,在地图上直接将中国的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拨给了英属印度。这便是我国和印度在领土归属上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这场战争的祸根所在。
但其实,“麦克马洪线”是非法无效的,这条分界线从未被我国任何一届政府承认过。但是,印度独立以后,尼赫鲁则一厢情愿、空口白牙就认定了这条分界线是具有合法性的。印方甚至想以“麦克马洪线”为起点蚕食我国领土,中印两国之间也因为边境领土问题多次产生纠纷。
1951年,印度军队未经我国允许便擅自越过习惯线,直接侵占了我国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此后,又将“麦克马洪线”的北部以及中、西段的多处地区侵占。中国这个时候忙于抗美援朝,并且本着对两国传统友谊和两国根本利益的考虑,便暂时没有给这个印度这个狂妄之徒太多眼神。
中印都是文明古国,又是邻居,并且在近代都受到列强和殖民者的侵略,所以,在各自独立之后,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有点同病相怜的“兄弟”的意味,关系还是十分不错的。这也是中国对之颇有放任的原因。
但中国对其表现出的容忍,并没有换来印方的满足以及尊重,反而让他们有了“恃宠而骄”的一些行为。
尼赫鲁
1959年,西藏境内在地方发动势力的策划下,发生了武装暴乱,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西藏地区进行武装平叛。西藏宗教的领袖达赖喇嘛趁机逃往了印度,并被印方以最高级别进行接待。
这让尼赫鲁有了“做文章”的机会。在他的指示下,印方媒体和政府大肆宣传,达赖喇嘛也在一旁添油加醋,无中生有地指控中国政府对他的“迫害”,印度国内一时间掀起了强烈的反华浪潮。尼赫鲁看着自己的“手笔”很是满意,觉得时机已到,便开始发表“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的言论。
尼赫鲁甚至给周总理写信,直接要求将麦克马洪线东西两段共12.2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为印度所有。如此惊天又荒唐的要求,我方怎么可能会同意?像要不来糖吃的小孩子会撒泼打滚一样,要不来“糖”吃的印方,开始在中印边境搞事情。
尼赫鲁以“保护印度领土不被中国解放军侵犯”的说辞,调集印度大军前往“麦克马洪线”最前沿的地方,实行“前进政策”,在中印边境不断挑衅,制造了多起流血受伤事件。
发生了武装冲突之后,印方政府恶人先告状,在国际上强烈谴责中国“侵略”印度国土,并声称是中国军队对印度军队发动了袭击。对此,中国政府对外发表了郑重声明,我国解放军官兵只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对一直挑衅在先的印军采取了自卫反击举措。不过,彼时与中国逐渐交恶的苏联,已经决定支持印度了。中国在国际上,几乎是孤立无援的。
赫鲁晓夫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的会谈上,好似公正地说道:“你们中国应该是要和印度搞好关系的,因为印度是一个中立的国家,而印度的领导人尼赫鲁也是比较开明的人,我们都应该去团结他。你们现在这样在边境发生冲突是不对的,因为领土争执的问题而发动战争是很不值得的。”
我国领导人们当然明白赫鲁晓夫这番话的意思,也更加清楚了苏联的态度和立场,对此,毛主席淡然道:“我们的处事原则很简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们中国肯定不为天下先,但是,谁要是想欺负我们,那是不行的,无论是谁,都不行!”
交涉无果,自卫反击
中国不是一个好斗的国家,向来主张和平共处。所以,在中印冲突问题上,我国一直是克制甚至是有些隐忍的。
在当初尼赫鲁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提出要我国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无理要求时,虽然我国领导人直接亮明了态度,但是也表达了友好,毛主席则说:“我们不会将友人错当成敌人,和平共处、共谋发展才是中国的国策。中印两国近些日子的吵架,只不过是两国千年万年友好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中印矛盾升级以后,周总理还两度给尼赫鲁写信,表示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中印冲突,并且为表诚意,还主动在边界线上撤军20公里。后来,又因为中印问题,特意乘专机飞往新德里,就中印边境问题进行谈判。
必须要提的是,我方始终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不接受“麦克马洪线”所划定的中印两国边境,因为它本来也是不合法的。
委屈不能求全,中国的克制和忍让,被当做软弱可欺。他们认为中国的礼节,是中国为了谋求和平的一再退让,所以,野心膨胀的印方,对中国再度步步紧逼。
1961年,印军直接在中印边境的中国领土上设立了几十个军事据点。这一嚣张行为的恶劣程度,相比以往的殖民统治者有过之而无不及,真真继承了英国的帝国主义策略。
这并非冤枉他们,因为印度虽然喊着全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统治,但实际上,则是不停地在出动武装部队,兼并南亚地区的许多独立邦国,企图做一个局部地缘的帝国主义国家。
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公然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一周以后,早有预谋的印度军队,向中国军队发起炮火猛攻,悍然挑起了中印边境的大型武装冲突。
来而不往非礼也。面对不可一世的印军,中方决定对其予以反击。
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毛主席说:“近些年以来,中国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要谋求中印边界冲突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和平解决的方法,可是印度方面都不愿意。并且还蓄谋已久地挑起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武装冲突,简直是欺人太甚。既然这一仗他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中方就只有奉陪到底了,毕竟来而不往非礼也。”
会后,毛主席专门召见了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张国华在1950年率军解放西藏后,一直就地人西藏军区司令员,被西藏人民亲切地誉为“佛光将军”。不久前,又率军平定了西藏暴乱。对于中印边境形势极为熟悉。
毛主席问他:“据说印军是有些战斗力的,这一仗我们打不打得赢?”
张国华坚定地说:“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
毛主席担忧地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怨我们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就是印军侵占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领土,这点永远不会改变。”
张国华对于毛主席的担忧心知肚明,因为毕竟没有和印军交过手。于是向主席分析了我军和印军的优劣点,之后又郑重地说:“这一仗,我们有把握能赢。”
张国华
毛主席看到张国华如此知己知彼,欣慰地笑了,他来到世界军事地图前,用手点了点印军的据点,随即大手一挥,十分霸气地说:“扫了他!”
10月20日,对印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由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分为东西两线作战,西藏军区张国华将军出任总指挥,负责东段的作战任务。西线作战任务,则由出任指挥的新疆边防军副军长何家产负责。
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印军迅速展开了强有力的反击,用强硬的作战能力和独特的作战技巧,好好地给嚣张到不可一世的印军上了一课。刚开始,印军觉得占据地形和兵力优势,对我解放军战士不屑一顾。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我解放军战士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气候在解放军眼里根本不足为惧。几次交锋之后,解放军战士将印度军队打得溃不成军,顺利抢回了所有印军在西藏擅自设下的据点。
过程是经典的“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的经典桥段,这里不再赘述。要明白的是最终结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歼灭、俘虏敌军近9000人,彻底将印军从中国的领土上赶了出去。
毛主席在开战前曾说:“我们对印度的反击仅仅是用以警告和惩罚的,只是为了警告印度领导人尼赫鲁何印度当局,边境问题用军事手段是无法根被解决的。”所以,在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之后,毛主席审时度势,果断决定鸣金收兵。
这一仗虽然打的时间不长,但将印军真正打疼了。胜利之后,毛主席说:“中印边界这一仗,可以争取十年的边境安定。”
事实证明,不止十年,这一仗不仅彻底击碎了尼赫鲁“大印度联邦联邦”的白日梦,还成为了印军无法挥之不去的梦魇,所以,时至今日,尽管印度贼心不死,但也始终只敢暗中觊觎,不敢再轻易来犯。
不堪一击,何胆来犯
毛主席道:“我想了十天十夜,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印度要来搞我们。”当然,以毛主席的政治和军事智慧,他当然不会真的想不通,这只是一句调侃。
因为二战以后,国际上哪个政治家小心翼翼地走一步算三步,但他尼赫鲁偏偏不走寻常路,执意要挑起这场战争。结果不仅差一点泰姬陵不保,他本人也在战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就郁郁而终,最终印度因为这场战争导致其发展直接倒退三十年。
而我国经此一战,不仅换来了几十年的边界安定,还进一步获得了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收获了一批小迷弟,“巴铁”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所以,尼赫鲁这波“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做法,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让人忍不住直呼: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啊?
尼赫鲁实在没有道理发起这场战争。
首先,中国和印度可谓是同潮起,共潮落。中印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是在亚洲政坛占有重要位置的两个国家,任何一国的动作都会对亚洲,特别是东亚的生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近代,中印双方还有着相似的国家命运。英属东印度公司挫败了印度土著的反抗,印度由此沦为英帝国的殖民地。而中国也自从鸦片战争之后,经历了长达百年之久的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而后,新中国成立,开启了复兴之路,印度也获得了民族独立。
可以说,中印两国像两个劫后余生的亲密邻居。所以,对于越南这个“邻家兄弟”,新中国是能帮就帮,能助就助。自己都尚不宽裕的新中国,没少往印度捐钱送物。遇到一些小的冲突时,中国也始终保持着一个大国的气量和风度,从没有以大欺小,反而十分忍让和克制。
所以按照常理来说,印度对中国不说做到感恩戴德,也至少应该保持友好谋求并肩同行吧。
其次,印度一向以爱好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统治在世界上立足。尼赫鲁还在1961年的国际论坛上提出了“不结盟运动”,公开表达了自己的外交精神和印度的自我定位。
暂且不论印方出于何种目的、是否真的拥护和平主张,但既然给自己立了个人设,装也要装一阵子,倒是不必这么快就将伪装撕的如此利落干净。
但最终,尼赫鲁还是决定罔顾两国传统友谊,撕干净和平的外衣向中国发起攻击。这又是为什么呢?
先说当时的国际形势,美苏两个世界大国正因古巴导弹危机在东太平洋对峙,在如此严峻的危机下,自然是没有功夫关注地缘级别的冲突的。于是,尼赫鲁便盘算着,趁着水浑下水摸把鱼。
而当时的中苏关系正在逐步恶化,于是尼赫鲁便把小算盘打到了中国的头上,想要趁机叼走西藏这块肥肉。
但说到底大家都是在美苏两极挤压之下寻找生存机会的第三方势力国家,不想着联合起来共同谋求生存空间,反而要窝里斗,这不是损人不利己吗?
其次,就是尼赫鲁以及印度民众有着极度膨胀的自信心。印度自从独立以后,在国际政治中一直在扮演着一个非常活跃的角色,尼赫鲁也成了一位国际政治明星,在当时,印度全国上下是以“世界第三”自诩的。
这种对自身实力产生严重误判的盲目自信,来自于中印边境冲突全面爆发的前一年的一次代号为“胜利行动”的军事行动。“胜利行动”是由3万名印军实施的,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和8人的伤亡,就占领了此前一直是葡萄牙殖民地的果阿地区。
“胜利行动”的胜利给了印度人足够的军事以及政治自信,他们并不认为他们是侵略行为,他们甚至在国内权威政治性的报刊上公然发表了这样的言论 :“我们一直认为果阿地区毫无疑问是印度的合法领土……把非法入侵印度领土的入侵者赶走,这并不是侵略。”
所以,在当时的印度国内,印度民众同样认为中国是非法入侵印度领土的入侵者,他们是有足够的理由用武力的手段去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他们同样认为这是一场具有侵略性质的战争。
彼时,印度民众的民族主义在政治宣传之下空前热烈,尼赫鲁最终只能被 民意裹挟着在侵略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当时的中国一方面由于自己身处社会主义阵营,正在遭受美国的严厉制裁;另一方面也由于对苏联的抗拒,与苏联关系一步步恶化。所以前面说,新中国此时是孤立无援的。
在尼赫鲁看来,“世界第三”的印度完全有把握打赢正处在孤立无援之际的新中国,这是向中国出兵展示印度国威的极佳时机,并且只要打赢中国,那印度在南亚还有谁能与之争锋?
从实质上来说,还是那句话,印度就是想要做一个局部地缘的帝国主义国家。
但可惜的是,中国不是想惹就能惹的,既然你染指我中华大地,那我就让你看一看真实的自己,究竟有多不堪一击。结果证明,就那点水平,实在不够看的,竟还敢称“世界第三”,真正的人菜瘾还大。
由此看来,尼赫鲁既没有足够的动机,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却还是主动挑起了这场战争。也难怪伟人想了十天十夜不明白,那是实在想不明白啊。我想了十天十夜也想不明白你尼赫鲁竟会走这样一招臭棋,我想了十天十夜也不觉得你应该有这种自信。我想,这才是伟人真正的意味。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中国不搞帝国主义那一套,但是任何国家如果想要孤注一郑,冒天下之大不韪来犯中国,那么中国必然会出手让其长点记性。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