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国进行了印度自卫队反击战,这个战场无疑是印度人挑起的,惨遭打脸。
对于印度,历史上从无强兵出现,这也就导致印度半岛从未得到统一,印度始终是个地理名词,即便是所谓强大的莫卧儿帝国也没有达到印度半岛的最南端。正因为印度从未统一过印度半岛,所以小编以为,1961年,印度从葡萄牙手里“收复”的果阿有点并非合理合法。毕竟果阿从未归属过印度,反而从16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大明王朝时期,就被葡萄牙占领了。到1961年,已经被葡萄牙统治了400多年,要是哪块土地被中国统治了400多年,肯定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但是1961年,印度出兵从葡萄牙手里夺回了果阿,次年加紧在中印边境挑起事端,中国被迫发起自卫还击,难道是果阿大胜给了印度自信?
今天我们来说说印度到底是为何要在1962年挑起战争。
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说“我想了十天十夜,总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
毛主席是什么人?那是国际战略大师,当年斯大林费尽心机挑起了朝鲜战争,在他看来怎么着都是苏联获得最大的利益,结果,一眼被毛主席看透,坚决出兵朝鲜,打的美国一片嘘声,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基础,可是偏偏搞不懂尼赫鲁。
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命令印度军队,将中国军队从被印军侵占的土地上“清除掉”,20日,向中国军队发起大规模进攻,中国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拉开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序幕。尼赫鲁为何要选择挑衅呢?
1、地形因素:
说到印度对中国的图谋,我们来看这一张图片,这是一张亚洲立体地图,可以看到青藏高原就像一堵高墙立在印度半岛的北边,无形中给了印度巨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我们先从地形的角度看一看。
谁是真正的印度土著?不知道。
历史上有太多的北方游牧民族经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平原,征服印度半岛,这让印度成为了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
为什么历代入侵者没有警惕北方民族入侵这一危险呢?
要知道入侵印度半岛时,正处于这个民族的兴盛时期,战力值相当的高(当然这是针对于印度半岛的国家而言),周边无人可敌,对于北方的防务没有那么紧迫,而北方的高山在他们看来这是阻挡敌人进入的一道屏障。
北方的高山有多险要?
大唐玄奘西天取经,只能绕经中亚,从印度半岛西北部进入印度,即便是到了近代民国时期,民国政府的官员进入西藏也大多选海路,从印度进入西藏。在历史上,青藏高原给了印度保护,但是进入现代后,英国人的全球视角可就不一样了,英国人直到对于印度半岛,青藏高原绝对是“仰视”般的存在。
所以一次又一次入侵西藏,并不是因为西藏有什么矿产资源,也不是看上了西藏的几头牦牛,而是地缘因素,想给英属印度加个保险杠而已。
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的思想,或者说是继承英国的殖民扩张思想,对于全球视角,小编没看到。
2、印度的帝国梦:
1947年,印度独立,成为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又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混得风生水起,所以在对印反击战中,全世界75国支持印度,仅有两国支持中国。
印度的帝国梦,是从哪里来的?
还是源自于英国。
英国殖民印度200多年,留下了太多的东西,让英国文化深入印度人的骨髓。堂堂一个大国,竟然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印度继承了英国的帝国主义殖民思想,而印度想把这个思想发扬光大,所以吞并了锡金,指导了不丹,目光抬起,望向了青藏高原,而这就要从“麦克马洪线”说起了。
关于麦线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说在1914年西姆拉会议中英国代表麦克马洪提出的,直到1936年才公布出来;二是,根据最新发现,麦线是1935年伪造的,在西姆拉会议中并没有麦线的存在,后来英国伪造了历史和证据,并在1938年把新造出来的新证据“做旧”。
无论如何,对于印度并没有耽误他们以此为证据向北要地。
为了实现印度的“印度帝国梦”,尼赫鲁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着力解决印度发展的三大困境,即种姓制度、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教问题。种姓制度桎梏了整个印度,因为高高在上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只占印度人口的15%,吠舍和首陀罗各占20%和45%,在此之外不可接触的“贱民”则占了20%。
种姓制度让印度虽有十几亿人口,却没能享受人口红利,发挥最大的威力,反而成为了印度的阻碍。
地方分裂则是印度的“自古以来”的传统,又经过英国的分而治之的策略,地方分裂成为印度的传统。所以在喀拉拉邦印度共产党能上台执政。
而宗教问题,更是由来已久,印度教和穆斯林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冤家,后来巴基斯坦独立出去,但印度国内的穆斯林教徒仍然十分庞大。
尼赫鲁致力于印度的工业化和世俗化,但是印度武器至今是万国牌,航母和核潜艇都只能靠租。而2014年莫总理当选后,从周边国家大力接收印度教徒,让世俗化不仅没有加强反而削弱了。
就是这样一个印度,尼赫鲁竟然敢选择挑衅中国。
3、印度人的错觉:
印度经历了200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带来了不少先进的技术思想,并留下了不少资产。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印度很多方面比中国强很多,这让印度人有底气一较高低。
英国人走了,印度不顾蒙巴顿方案中,土邦自由选择的决定,强行并入了海德拉巴邦和朱纳加德,这让印度初尝武力的好处,虽后又通过武力占领了大半个克什米尔,肢解了印度,吞并了锡金,这让印度人开始迷失。
趁着中国内战和后来的朝鲜战争时期,印度在中印边界步步逼近,1951年,赶走了西藏地方政府派驻在达旺的官员,宣布达旺归印度管辖。要知道六世达赖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而由于后来的种种原因,未能收复达旺,这让印度沾沾自喜,以为中国不会对印度怎么样。
所以,此后印度肆无忌惮地挑衅。
1959年,印度挑动的西藏农奴主叛乱失败,尼赫鲁竟然恬不知耻的让中国把包括麦克马洪线以南在内的1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划给印度,自然是不可能的。但为了能够解决边界问题,周总理亲自飞到印度,带去了优厚的条件,但是印度觉得中国的让步还不够大。硬瞅着阿克赛钦不放松,因此也失去了在边界争端中拿到最大便宜的机会,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没有谁敢轻易地让出一寸土地。
1960年,中缅划界,中国考虑到中缅的实际情况,边界基本上是按照麦克马洪线划的,中国让步很多,既然对缅甸这个小国都可以让步,我堂堂大印度还能比缅甸差?
不过印度没有采取谈判的方法进行划界,而是用武力自己拿。
可惜,一头撞到了喜马拉雅山上了。
更大的国际形势让印度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当时中苏交恶,苏联意图拉拢印度,以在南边牵制中国。而中美关系依然没有改善,处于敌对状态,这也让开战时,世界上没有国家支持中国。
1961年,印度收复果阿,印军士气大涨,尼赫鲁决意用武力解决问题,在边境大量增兵。
4、尼赫鲁太膨胀:
尼赫鲁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仿照苏联实行“五年计划”进行工业建设,仿照西方实行民主政治,谁搞得快搞得好就拿来用。这种“拿来主义”,印度一直实行到现在,西方哪个国家的武器好就去买,没钱
就卖粮食买。西方国家也很乐意卖,反正他们又不像中国这么能仿造,都不用加密。
尼赫鲁当时面对的情况跟常凯申在大陆时候的国内情况有些类似,地方势力很强,不过尼赫鲁不好来个印度的“中原大战”,那就对外开战。战争一开,全国动员起来,不听命就是危害国家统一啊,找死,这样尼赫鲁可以整合国家力量。
同时还能够震慑周边的小国家,挟大胜之威一并吞并了。
这样就可以跟中国开战了?当然不能,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半岛,打得“联合国军”不得不走到了谈判桌,硬生生把朝鲜救了回来。这样的战绩,让印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步步小心,也是步步试探。
结果,步步得手,为什么中国这么轻易让印度得手?
因为毛主席也在寻找一个机会,作为一个具有国际眼光的大战略家,会从全球角度考虑问题,要一战赢得几十年的和平。
1962年,尼赫鲁收复了果阿,中国内部正处于困难时期,中美敌对,中苏交恶,“巴铁”还没有练成,而常凯申在东南沿海还叫嚣,反攻大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都被尼赫鲁遇到了,自信心爆棚。所以对于巴基斯坦提出,印巴合作“抗北”的提议,不屑一顾。
5、印军“打败”德意日三大国:
一战时期,印军就随英国在欧洲大陆与德国厮杀,印度的“圣雄甘地”主动提出支持,主动要求为英国招募士兵,为什么全印度人基本都支持帮英国主子去卖命?因为这可以证明自己对英国的忠诚,可以让英国在日后多给他们一些好处。
印度共计招募了120万大军“远征欧洲”,经过4年大战,打败了德国,不过英国不少人质疑印度人的价值。
二战时期,印度再次远征欧洲,大约有200万印度“雄狮”去拯救自己的宗主国,虽然印度的一个师连,德国的1000人也打不过,但是最终印度还是“打败了”德意法西斯。同时在印度本土,印度通过英帕尔战役,还“打败了”日本军队,造成日军死伤2万多。
印军随后又经历了印巴战争,这让印军得到充分地“锤炼”,让尼赫鲁以为可以一战。同时又占着地理优势,毕竟从印度的平原到中印边境容易多了。
可是尼赫鲁却没有看到,印军在一战二战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而印巴战争,跟过家家也没啥区别,要知道中国也是打了几千年仗的,什么迂回穿插深入解放军指战员的骨髓,所以庞国兴三人组,敢深入敌后,后来说出“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这样的豪言壮语。
同时尼赫鲁自信“中国绝对不敢开战”,这影响了整个印军,这支打败德意日的无敌印军根本就没有认真备战。
而且东线的印军指挥官是印军的“战神”考尔中将,没啥资历,凭着是尼赫鲁的亲戚,一路高升,让印军内部也比较反对,质疑考尔到底会不会打仗。
6、挑事能搞到钱:
中苏交恶,苏联拉拢印度,1960年,看到中印谈判破裂,苏联立马提供了15亿卢布的贷款援助,还提供最新式的直升机、运输机等。连飞行员苏联都负责包办培训,战前苏联甚至向印度提供了当初拒绝卖给中国的米格21战斗机。不过,印度买来的飞机并不敢投入战争,以扩大战争。
不仅苏联方面有钱挣,每当美国国会进行对外援助计划时,印度总要生些事端,以争取更多的美元1962年也是如此。1959年到1962年,仅2年多,美国就援助了40多亿美元。
这让巴基斯坦说了印度的真实心理,与其说争土地,不如说是争美元。
印度的这一手,从美苏两国中拿到了大量的武器和经济援助。
不过这次搞事,印度搞过了头。
尼赫鲁选错了时间:
正当尼赫鲁大举北上的时候,在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件差点毁灭世界的危机,这就是古巴导弹危机。
这对印度来说可是大大地不利,因为美苏精力都被牵扯到了加勒比海,顾不上印度这点事。
毛主席敏锐的战略眼光觉察到了,果断命令边防部队出手,将印度伸过来的手彻底斩断。
正如毛主席所料,美国没有对印度提供什么有力的帮助,而苏联的态度则分为两部分。
第一阶段,10月20~28日,苏联在真理报发文支持中国说,“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从没得到中国的承认。
第一阶段结束,中国提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但是遭到印度的拒绝,毕竟才打了一个多星期,尼赫鲁认为印度的实力还没发挥出来,所以印度进行动员,继续增兵。
印度拒绝和平提议,跟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是有关联的。10月28日,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给肯尼迪的一封信,苏联保证撤出在古巴的导弹和轰炸机,这标志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解决。这让赫鲁晓夫腾出了手来。毛主席选择在这个点提议停火,是深谋远虑的。
加勒比海的问题解决,赫鲁晓夫对中印的战争改口,强烈谴责中国的行动。大量的武器装备开始援助印度,印度再次信心大增。
不得已中国只好发起第二阶段作战,彻底打垮印军。
印度太不禁打,让美国第七舰队不得不驶往孟加拉湾驰援印度,以防不测。
战后中国得到了什么?
我们跟印军俘虏搞了个联欢,低种姓的士兵感激涕零,依依不舍地带着擦好油的枪。开着装满油的车返回了印度。
中国在东线退到了之前的实际控制线,但这阵势不得已而为之,看那份印度立体地图就会发现把一颗子弹,一包粮食送到藏南有多困难。
但是在西线牢牢守住了阿克赛钦,从“巴铁”那里得到了喀喇昆仑走廊,巴基斯坦被中国的战力惊呆了,原来印军竟然这么菜,果断选择交好中国,一致抗印。
而尼赫鲁,想要整合印度的美梦也随着印军的失利而成为泡影,散装至今。
从此中印边境再没有大的冲突,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