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是李安导演家庭三部曲之一,题目来自《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的巨大需求》,意思是儒家观点,是指人对食物、性的欲望和本性。
故事以老朱家一家四口的亲情关系以及老朱和三个女儿的感情世界贯穿,“星期天晚餐”是一家人的固定节目,是全家人维护交流感情的一种仪式,没有人能够因任何事情而缺席,同是每个“星期天晚餐”也成了宣布重要事情的合适场合。
电影中就以“星期天晚餐”串联了整个故事线,铺设情节发展,其实这部电影所展示的生活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必须经历的:该如何面对儿女终究长大离开?如何协调家庭在生活中的位置?
一家四口精致沉闷的“星期天晚餐”
电影开篇便以行云流水的做菜情节带出节奏,一桌家常菜堪比酒店宴席,对吃很讲究的人,在我来看,对待生活也会很认真细致,起码会想要享受生活。
爸爸老朱是内地菜的专家,精研川、扬、潮、浙菜的大师傅,妻子早逝,一个人带大三个孩子,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舌头也不如以往的灵敏,味觉退化,开始尝不出味道,只能靠着经验做菜,以及靠几十年老朋友的舌头帮尝味道。
大姐朱家珍,虔诚的基督徒,在学校教化学课,刻板守旧,好像没什么事情能让她高兴起来,在母亲走后,对妹妹们她主动承担起家长的重担,对父亲她认定肯定是她来赡养,她的生活似乎弥漫在悲痛和阴郁之中,没有人可以诉说。
二姐朱家倩,事业有成的白领,买了楼,兴高采烈的准备搬出家门,用她的话说,终于离开了家,感觉很轻松,家倩和父亲之间,有着没有被沟通过的心结,二姐是最熟悉菜品的,从小被带着在厨房玩耍,直到被爸爸赶出厨房。
小妹朱家宁,一切都随遇而安的样子,看着没有太多的心思,却是很有主意的人,不纠结过往不担虑将来,和姐姐爸爸之间也并无过多亲近的样子。
在第一顿饭上老朱欲言又止了几次为电影埋下了一条隐线,同时,家倩宣布要搬离家里,引出了电影的话题:儿女长大了,终是要离开家的,也表明了家倩和老朱关系的紧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儿女大了,和父母之间也就越来越难沟通了,于是有很多心结默默的产生了。
期间几顿饭
串联着故事发展的几顿饭中,陆续发生了很多需要全家人都知道的大事,家倩买楼被骗光了积蓄,其貌不扬的家宁未婚先孕,成为了第一个离开家的女儿,家珍不谈恋爱的原因被逐渐揭开,而家珍也突然闪婚,杀了老朱个措手不及。
相对的,家倩开始关注老朱的身体情况,对于年迈的父亲,想要改变相处的方式,碍于隔阂产生的太过久远,两人关系改善的效果并不显著,但好在有变好的势头。
女儿大了,总是要离开家的,父母不能陪伴子女一辈子,但对子女总是会有操不完的心。作为儿女,当父母日渐老去的时候,很难找到共同话题、天差地别的思想观念,不免会生出许多不耐烦的情绪,其实亲情难道会因此被消磨吗?
不会的,有争吵,有顾忌,有不耐烦,这就是家人啊,这是生活的常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家人,相信彼此尊重彼此就好,想要改变谁是不可能改变的了,最终都只能接受,尽管和自己的预期相左。
老朱几十年的好友去世了,这位温伯伯,在老朱味觉失调以后就一直担当着他的舌头,挚友的离世给老朱很大的打击,他说以后不喝茶了,只喝白开水,因为他的味觉死了,那一刻,家倩回过头,看着满屋的调料品,似乎开始懂了父亲的辛酸。
互相理解、换位思考,是任何沟通的第一步,亲情更是如此。
家里添了不少人口的一顿家常饭
随着家珍和家宁都各自嫁人,“星期天晚餐”的参与人数也随之增多了,和影片开头手到擒来的熟练做菜不一样,厨房乱做了一团,捉鸡的满院子乱追,老朱的雕花也因干扰作废,但是和开篇不同,这样的厨房似乎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让人觉得倍感温暖。
这一顿饭上老朱喝多了,借着酒劲儿揭晓了影片中第一顿饭上欲言又止的话题,是他自己的感情线,16年来他又当爹又当妈,随着女儿都大了,孤独但肯定是有的,但难以启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他和女儿们有隔阂的关键。
说出来了,让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反而能够寻求到解决的办法,家人之间的沟通也以这样的形式展开,虽然影片中对解决的细节并未做任何细致的说明,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家人之间终究能做到的是理解和支持。
父女二人开的小灶
画面一转,是家倩在厨房里忙活,这一次的家庭聚餐对聚齐没有硬性的要求,很轻松欢快的氛围,这个家的女儿都各自成家了,他们都有各自的新的生活,回家吃饭已经不是一种交流感情必须要的仪式感,大家都明白了,虽然飘落各地,但是家人就是家人,不需要捆绑着,也能知道彼此间的感情。
这一顿饭只有家倩和老朱,也算是他们父女之间彻底的和解,家倩下厨,老朱也终于尝出了女儿做的菜的味道,啥都没被说起,但啥都了然于心了。家倩的菜里有回忆的味道,是对他们整个家庭幸福的回忆,老朱品尝到了,心里的疙瘩自然也就解开了。
电影中有很多隐喻的地方,需要自己体悟,如饮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胃口,那些蕴含其中的道理,取自己所需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