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晋察冀》、《民兵英雄》、《抉择》、《壮士出川》、《等到胜利那一天》、《平原烽火》、010-
电视机能收到30多个频道,三分之一强在播放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在百度上搜索“抗日题材电视剧”,一共能搜出300多部,6000多集,远远已经超过了韩剧。
关于抗日神剧的吐槽,早已经不是一件新奇的事情。新奇地是,抗日神剧在各种口诛笔伐中顽强屹立,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有借力打力,愈演愈烈的趋势。数量不见少,剧情还是那么神,服装还是那么怪,抗日还是那么浪漫传奇。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抗日电视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当然是有市场才能有需求,也就是说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导致了抗日神剧的大批量出品。
人民群众的需求真的如此强烈吗?显然不是。30日的全国电视剧收视率,前三名分别是《花千骨》、《神犬小七》、《二胎时代》,没有一部是抗日题材。以抗战为背景的《毕业歌》,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真正意义的抗战题材,排名第四,这也是30日唯一进入前五名的抗日题材电视剧。
既然没那么多需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抗日神剧?
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抗日题材没有风险,审查好通过。从审查方来说,鬼子这个东西,那是可以随便打,随便杀的,只要你说自己英勇顽强,多英勇顽强都不会有人吱声,英勇顽强得超人类也没有原则性问题。
我们国家的电视剧审查制度,很多题材是有风险和禁忌的,审查一旦不能通过,投资方就会吃亏。从投资方来说,利润当然是考虑最多的因素,你拍别的片试一试?多一句不中听的话试一试?多露点事业线试一试?保准让你血本无归。不信你就试试?这样的教训早已经不是一个两个。
这些完全违背军事常识,也基本背离历史史实的抗日剧,负面影响如同塑料薄膜,多少年都降解不了。如此放任自流,不仅不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尊重,而是赤裸裸地自毁江山。如此大量地流入市场,公开传播,显然不是主管部门的水平问题,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去他大爷的江山社稷,跟我有个鸟关系,不出事就行。长期不作为,懒作为,所以抗日神剧的这第一块板子,不要去怪编剧、制片人和演员,首先要打在主管部门的屁股上。
更恶劣地是,劣质产品充斥市场的同时,高端产品几乎绝产。当年的《血战台儿庄》、《地道战》,分别可以称谓代表国共各自抗战的代表作品。近10年来,鲜见真正受到欢迎的抗日电视剧,记录光辉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的经典电视纪录片几乎绝种。很多年轻人已经搞不清楚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之间是什么关系,这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优秀的影视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恶劣的影视产品,只会导致国家道德和民族精神的滑坡和倒退。看看我们这些年来,让那些尸位素餐的渣渣掌握着影视作品的审查大权,实在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
中国是一个大国,文明古国。如果抗日神剧成为现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我们还敢对谁说,我们是一个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