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正文

丹江口市地图专题之淅川移民搬迁的历史原因是丹江口水库兴建和加高

时间:2023-09-08 作者:佚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气势山河,举世瞩目。大坝、渠首建设和移民都有淅川的份。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丹江是汉江的最大支流。从丹江口开始,丹江泻入汉江,两江合势,一泻千里,直奔武汉,由汉口涌人长江。虽然说汉江与长江共同努力冲积出富饶的江汉平原,为人类创造了福祉,但也带来了无尽难。“三年两溃,十年九灾”是真实写照。1935年7月,一场大水,把汉江两岸IO多个县市变成了汪洋,淹没耕地670万亩,370万人流离失所,8万多人在洪水中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汉江治理带来契机,1950年7月,全国三大“火炉城”之一的武汉市酷暑难耐,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请了各路专家,召开了一个特别专题会议,议题是汉江治理。1951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经过对汉江的勘察,提出了在丹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建坝的设想。

1952年,水利部原部长带领百名专家,对汉水进行勘探,确认丹江口条件优越,是理想的首选坝址,与革命先驱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出的“改良此水,应在襄阳上游设水闸”的观点不谋而合。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在河南视察,他登陆郑州邙山,俯视角下滔滔的黄河水,说道:“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嘛!”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视察长江,他站在“长江号”军舰的甲板上直问陪同他的水利专家林一山:“南方水多、北力水少,能不能把南方的水借给北方一些?“说话间,他用手中的铅笔在地图上久久地指着丹江口一带,毛泽东持铅笔只轻轻那么一点,不仅与水利专家的精心勘测相吻合,更重要的是,赋予了规划中的丹江口大坝又一新的神圣使命,丹江口水库的设计蓝图以拦洪灌溉为主,调整为“远景南水北调,近期蓄水灌溉”1956年,《汉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经林一山亲自把关.送达北京。1958年2月的一天,毛泽东把治理长江和南水北调的任务交给周恩来总理,他对周总理说,这些问题今后有你负责,并伸出了4个手指“一年抓四次”3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成都召开会议,周总理根据毛泽东对南水北调的构思和专家的规划,在会议上正式提出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得到了中央会议的支持和批准。毛泽东在会上说:“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联系起来."1958年9月1日,开工奠基,1959年12月26日,汉江成功截流。

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奋战,1967年1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丹江口大坝下闸水;1968年10月1日,丹江口电厂第一台机组正式投入发电;1970年7月,丹江口大坝全线达到初期工程建设高程162米;1973年9月,丹江口电厂6台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至此,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全面竣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了中央先后四代领导集体反复的研究和决策。该工程从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村渠首引水,至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沿线以开挖渠道为主,全长1276.414公里。主要解决京、津、冀、豫四省的严重缺水问题。

中线工程主要分为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汉江治理工程三部分。其中水源工程指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即将大坝162米加高到176.6米,正常蓄水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相应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丹江口库区移民涉及河南、湖北两省人口22.3万人,规划搬迁安置移民34.5万人,其中河南省16.5万人,全是淅川县的;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位于九重镇的陶岔村,主要建筑物有挡水重力坝、引水闸、电站建筑物等。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tour/969741.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