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不好找,味道真是好!”“今天带你去一家老板非常低调的面包店!”这家被各大平台上的“网红”们频频打卡推荐的面包店“默默”地隐藏在街巷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面,没有门头字号,两扇张开的铁门上各自贴着一幅标题为“大列巴”的价目表。
大列巴,一种由俄罗斯传来的具有传统欧洲风味的大面包,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位于泉山区奎南路望塔景园1号楼的店铺不时弥漫着从烤炉中溢出的面包香气,和面机伴随着“隆隆”声悠然地搅动着面糊。一个精瘦干练的“背影”在案板边专注地用走槌将发酵好的面团擀压成厚薄均匀的面皮,放入馅料,再纵向卷成型,随后小心翼翼地捧起面包坯放置在架子上等待二次发酵,紧接着擀制下一张面皮……
不断改良配方,从“不好吃”到“供不应求”
“拿一条牛奶蔓越莓的面包,切两半分两个袋子装!”家住新城片区的李女士和邻居一起坐着地铁2号线专门过来买大列巴。李女士说,自己家里的小孩最喜欢吃牛奶蔓越莓味的,雪白的面包中夹着酸酸甜甜的红色蔓越莓干,吃起来还有淡淡的奶香。
“拿半条全麦的和一条牛肉的。”“牛肉的还在烤,还得等半个小时。”“我开车找了一小时,才找到这家,就再等一会吧!”市民陈先生最近在抖音刷到这家店,今天专门开车找过来尝尝。
老板娘吴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年很多美食主播都来探店,无形中给店铺做了宣传,很多新客户都是看了抖音视频或微信朋友圈分享而来,看到自家的面包获得大家的认可,两口子开心之余也会有些担忧,有时候确实做不出来那么多面包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看到很多大老远来的客户没买到,他们也会觉得过意不去。
这家店的老板名叫吴晓伟,山东人,早先在大连一家合资食品厂工作,跟着地地道道的俄罗斯师父学做正宗的俄罗斯大列巴。吴晓伟因为工作结识了妻子。1998年,他们决定回妻子的家乡徐州创业,最早在白云山地下道附近租房子,那会还没有正式的门面,主要是做好了给顾客送货,2004年,搬到望塔景园,在这边一干就是17年,吴晓伟说,他们创业初期制作的俄罗斯大列巴口感偏硬,口味略咸略酸。
在俄罗斯,人们大多把大列巴当主食泡在红菜汤里吃,所以也没有馅料,和咱中国人饮食习惯不同,很多顾客们尝了后都表示“不好吃”“吃不习惯”,他们根据客户的反馈尝试着改进,让做出的面包更松软,通过增加馅料让面包口感更有层次,在提升口味的同时增加营养,通过不断地改良配方,直到获得了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现在店里的招牌产品“全麦大列巴”,已经是改了十几个版本的了,一条3斤8两左右,一口咬下去就是满满的馅料,有酸甜软糯的葡萄干,还有香脆的核桃仁和瓜子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越嚼越香。
一杆走槌见证23年的坚持,忙碌早已成为习惯
吴晓伟干了多久,手中的那杆走槌就跟了他多久。走槌是制作大列巴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由一个圆圆的木筒和一根木棍组成,而吴晓伟用的走槌却是木桶钢棍,这么多年也不知道用断了多少木棍根,他就索性把木棍换成了不锈钢棍,手握不锈钢棍的地方被磨得锃亮,明显细于棍子的其他部分,“还真就应了那句老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吴晓伟开玩笑地说。“他的手掌上都是老茧,有时候摸摸他的手,心里也会有些不舒服。”吴女士更多的是对丈夫的心疼。
店里只有一台烤炉,每天大概12点半出第一炉面包,大约一小时可以出一炉,每炉只能出8条全麦大列巴,其他面包每炉也只能出16条,打面、发酵、成型、烘烤都是老板亲力亲为,为了多做些面包,只能用时间换产能,吴晓伟每天最少从早上七点半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半,订单多的时候就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最忙的时候每天只睡4、5个小时。
“炉子一直都在开着,他就在那不停的忙,一点时间都不舍得浪费。我有时候会跟老吴开玩笑,农民种庄稼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你做面包是面朝白墙背朝顾客,从早到晚,一站就是一天。”吴女士的语气中也有些许无奈,“付出”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能说清楚的,这一路来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走过了才知道,其间的辛苦更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现在是冬天还好,夏天的时候,烤炉周围的温度都在40℃以上,屋里不能开空调,因为冷热交替会影响面包制作,所以每到夏天吴晓伟的后背永远是浸湿的。在妻子眼中老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耕耘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一年365天,只在春节和中秋休息,一年下来能休息的日子数起来十根手指都用不到。
“强迫症”老吴不想儿子“子承父业”
吴女士直言丈夫有“强迫症”,不能接受自己的面包有一丝丝的瑕疵,什么都要亲力亲为,不放心交给别人,认真、细致到成了执念,冬天要用热水和面,夏天要用冰水和面,面包上的切口要分布均匀,不能过疏过密,切口的深度都要切得恰到好处,切得太深容易露馅,把面包烤炸了不美观,切得太浅不利于面包排气……每一个制作的细节都凝聚着一份“匠心”精神,在电影《食神》中有一个桥段说到做菜要投入感情,乍看之下有些夸张,但在吴晓伟身上真的就是这样,做面包也是要投入真挚的感情,用心用情才能做出好的面包。
记者采访时,老板的儿子吴硕正在给准备进炉的大列巴刷蛋液,19岁的吴硕还在上学,放学、休息的时间就来帮忙,让妈妈在家休息,每天忙到晚上九、十点钟,回家后再看书、写作业。去年8月吴女士因身体不适做了一场手术,儿子仿佛一瞬间就懂事了,更能体会父母的辛苦,主动提出过来店里帮忙,这几个月,儿子已经能够熟练地给面包刷蛋液、划切口、进炉、倒炉、出炉、切面包、包装,平时还能帮着送货、打扫卫生。
被问到是否想让儿子毕业以后来店里工作时,吴女士回答:“以前和丈夫聊过这个话题,这么多年来,最亏欠的就是儿子,以前周六、周日就把儿子扔到补习班里,这么多年,没有出去旅行过,小时候想带儿子放风筝,爸爸也只能抽出一两个小时陪他一会接着赶紧回来继续工作。她还是鼓励儿子多去尝试别的行业,开阔眼界,希望儿子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别的路确实走不通,这才是最后的退路。
多年来经常有人想来谈加盟开分店,他们都拒绝了,能获得顾客的认可不易,他们担心加盟商无法保证面包的口感和品质。吴女士说,做生意要凭良心,诚信为本,用好的原料,定公道的价格,品质有保证,才有回头客。现在网上有“哈尔滨大列巴”“新疆大列巴”,他们也希望自家的面包能成为别具特色的“徐州大列巴”,成为一个城市的记忆符号传承和延续,如果真到了他们干不动的那天也会寻求靠谱的传承人,现阶段只想一门心思把面包做好,让来的顾客都能吃上好吃、实惠的面包,用品质赢得口碑。
记者 王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