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总有影响济南的事情发生。
文字/照片林的云
历史上济南离京城最近的时期在北宋。开封到济南有30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现在高速走3个小时以上就到了。一千年前,走路大约需要7 ~ 8天,骑马需要3 ~ 4天的努力。当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水路。从济南到开封属于倒数,大约需要20天。从开封到济南,顺着水下去最多10天。
(这是在其他城市很难看到的,这个城市的独特之处,都铎川公园的垂柳影子。)。
离首都越近,不仅军事地位重要,上京参加考试、求学、当官的话可以少收旅行辛苦,连礼物都很方便。国道的繁华和文化恩泽当然也会对济南有很大帮助。当时,除了商丘、洛阳、长安等地,济南也被视为大城市。
宋朝初年全国人口只有3000多万人,到北宋末期,160多年来人口猛增到1亿人左右。据比率估计,济南从当时的15万人增加到了约60万人。在古代,务农是第一位的,人兴旺起来,自然成为一个地方兴盛的主要象征。
火药、纸张、指南针的发明都在宋朝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45年左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化传播进入了新时代。陈寅恪曾经说过,华夏民族的文化,几千年的进化,远胜赵松世。
(位于济南南部山区的凤凰岭今年雨水很多,这里的山光搜索也格外迷人。)。
北宋初期,济南也被称为济州,是京东路。济南文化的繁荣在那时也是史无前例的。头几十年,北宋的局势并不稳定,还在不断地战斗。北宋成立于960年,15年后南唐、后周理由向宋朝缴械投降。宋朝和辽国进入丹东联盟的时候已经是1004年了。
赵光润喝酒释放兵权的事情,963年以后宋朝、景武、中文、文人经常登上政治舞台,儒家、佛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作。
济南西南郊外的灵岩寺建在东津,但受到大规模重建扩张的是北宋。被称为“海内第一塑料”的泥塑料罗汉和严肃的塔楼就在那时被修复。只是修复了50多米高的比尔地塔,从994年到1057年用了63年,一年还不能覆盖一层楼。
在奇塔完全建成之前,济南又开始重建城市里的开元寺。开元寺建于唐代开元年,从1034年开始进行了4年的大规模重建。根据最近县西胡同开元寺遗址发掘考证,寺庙只占1万平方米左右。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大的规模,重建和扩张,一定是倾注整个城市力量的事情。
开元寺修好的时候,当时济南整个城市都在庆典、关尖、磕头、磕头、拜佛、缭绕的香火久久不散的时候,你可以想象那万人空巷的盛况。
北宋时期,济南的石川和大明湖已经声名远扬,天下都很向往。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文人墨客们争相唱歌。
(石泉的三股水涌出了几千年,但这几年经常停止喷发。今年雨下得很大,是立秋后第一天的石头泉。)。
济南是文人的宠儿,被历史证明了。不仅王林人多,八名唐宋人中,在济南连续官职就有两种。他们的到来继承和延续了这里的文脉。
首先来的人是江西人曾公。曾巩从外面出来,但济南的景色无疑温暖了他一度沉默的心。1071年,曾巩担任济南知州(JINAN JIHON)。寿司是这么说的。"曾子是超越轶事,高方天的军演。"他不仅在任,在任时也治理得很好,不到三年,权势、蔑视富人、抑制富人、惩罚小偷,使城里的老百姓彻夜难眠,形成了古代的“平安济南”。其他方面也建了很多树,建了楼,建了路,建了桥,现在还在使用的济南北水文工程是为他而建的。曾公对济南感情很深,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俯视临川,多年悠闲地躺在济南城”的好文章出自他之手。连石川的名字都是早就公告的。
曾公刚走,苏就来了。现在改变是五年一次,那时是三年。1073年至1076年,小体任济州书记。与曾巩相比,苏哲纯粹是“济南道干泉,但他上任时赶上了济南的干旱,没有想到“水道保存了,水死了”。
趵突泉都停喷了。苏辙的到来,把苏轼也吸引到了山东,吸引到了济南。1076年的中秋夜,远在诸城的苏轼,于超然台上豪饮达旦,望月伤怀,大醉而诗。他眺望着济南城的方向,想念起自己的兄弟,挥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可能是实在耐不住对弟弟的思念,第二年,苏轼干脆直接到济南来了。在诗中,他“欲乘风归去”,而现实中,他是骑着马来的。
(这是在我家阳台上拍到的半枝莲的花心,金黄,细小,安静,从容。)
1077年正月,苏轼骑着马,出现在济南老东门外的雪地里。这是他第一次到济南,而且一住就是1个多月,遍访济南的名山胜水,留下了诗词和墨迹。
听说苏轼要来,高兴和激动的不单单是苏辙的家人,恐怕还有不少仰慕诗人大名的文人学士、少男少女们,他们四处打听,站在苏轼经过的路旁和去处,只为一睹大诗人的风采。那情形,应该和现在的追星相差无几。恐怕连苏轼都想不到,900多年过去,一位芳华妙龄的山东女子,写下一篇洋洋洒洒的散文,题目就叫《嫁人当嫁苏东坡》,其文广为流传。
济南在成长,成长在北宋的文化和诗意之中。
进入又一个百年,这里又迎来了一件大喜的事情。1116年,济南由原来的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临济六县,仍属京东路,治所设在历城。这是济南作为府治的开端,也是济南作为山东治所的肇始。
地方政区的升级换代,不仅仅是现在,即使是在宋朝,也是件大事。可以想象,那些日子里,济南全城张灯结彩,爆竹齐鸣,百姓敲锣打鼓,畅饮欢庆,彻夜不眠。
然而,好景不长,济南府就和北宋一起,步入了一个烽火四起、离别动乱的时代。北宋末年,也就是从济南成为府治的年代前后起,北方民族南侵不断加剧,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频仍,内忧外患,北宋江山开始变得千疮百孔、飘摇欲坠。
(大明湖畔,紫红色的千屈菜,随处可见,它们成为这里景色的部分。)
1119年,一个叫宋江的人,聚众闹起事来,占据梁山泊,与官府对抗。梁山距离济南也就二百公里,步行只需四五天即可抵达。那个时候,想必“逼上梁山”不仅是80万禁军教头林冲的道路所向,也应该是走投无路的济南人的无奈选择。李逵是沂水人,从他老家到梁山去,路途比济南还要远很多。梁山,也从此成为历代贫苦百姓心中不灭的乌托邦。
衰落的日子很快到来,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得多。在金兵铁蹄的一次次践踏下,北宋皇朝迅速土崩瓦解。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开封陷落,徽宗、钦宗二帝被掳。刚刚升为府治才10年的济南,也沦为金人的殖民地。
就在第二年,即1128年,匆匆即位的宋真宗,为阻止金兵继续南侵,在河南滑县附近掘开黄河,使之改道,进入山东境内,在济宁金乡转入泗水,再进淮河,夺淮入海。
就连母亲河也弃济南而去。
再早一些的时候,济南城北原来还有一条大河,叫济水,济南城也因之得名。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王屋山,经东平湖,迤逦向东一路淌来,过济南北,再向东北入海。后来,它的河道被黄河夺去,古济水消失,黄河就在济水原来的道路上日夜奔流。
(这是在济南遥墙镇小杜家村一处荷田拍到的荷花。过去,这里曾经有万亩荷田,近几年,因为黄河缺水,荷田的灌溉成了问题。加上荷花红心病的影响,遥墙镇的荷田已经所剩无几,很难见到了。)
现在,黄河来了个乾坤大挪移,一下子从济南的北边,到了它的南方。济南北只剩下大清河南支,其河道与现在的小清河相仿佛。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到清朝1855年的黄河铜瓦厢决口大改道,在长达7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一直都不在济南的身边。济南不仅和北宋一起,失去了自己的主权,同时还失去了一条大河。
济南重新远离了京城,距离从原来的300多公里变成了1000多公里。虽然宋朝还在,但前面却多了个方位定语。从当时的女真族,到后来的蒙古族,济南经历了长达200多年的异族统治。
然而,济南的精神并没有死去。就在北宋灭亡13年后,一个伟大的诗人在济南诞生,和其他文人不一样的是,他既会挥毫泼墨,也能金戈铁马,这个人就是辛弃疾。他辉煌而伤感的一生,都像是为北宋仰天豪唱的一曲挽歌。那挽歌里,有着济南黯然远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