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句环顾故宫灵修宫后东路,下到灵修宫后互进。
后西路是人们称之为宁寿宫花园的“干隆花园”,主要有古华轩、楚河、浮望角、疲惫的近材等建筑,是游客公认的宫廷园林精品。
乾隆花园鸟瞰
乾隆花园总体布置图
乾隆花园部分
乾隆花园位于宁寿宫后口西路。从乾隆37年(1772年)到41年(1776年)改造灵寿宫时,后口西部南北长160米,
乾隆花园正门联治文
第一住院主体建筑是高华轩,宪田一棵高昌树,俊以其名字命名。献东山妾有露台,献市有游山水道的友商亭,正北山有旭辉亭。河南有假山,其间有曲度。轩东南角有走廊、瞬间亭子和抑制禁食的小院子,院内东南堆积假山,山上有小亭子的名字“芳亭”。
高华宪后,在手势文内,即第二次住院。本堂后每秒,物品包括配房、转角走廊、倒过来的走廊,将正室、配房、手势门融为一体,是典型的三合院。院子里的湖和石店景,鲜花和树木三五五。
然后每秒以后,第三元以山景为主。院子里的山峰起伏,山上有深谷,山下有隧道四通八达。上山有踏板,山上有天桥,水晶屹立在山顶上。远北有刘上楼,西有燕上楼,东南麓有北南的三宇轩,三面靠走廊,东靠乐寿堂西廊。
抽象楼北面是花园的最后院子。主体建筑浮网角,角南山屏幕上竖立着碧螺亭,其造型设计和装修均使用5页梅花形状或枝梅图案。正南有一座小红桥通往出祥楼。山面西南羊和精子平面呈曲尺状。备忘录上有玉树宪,阁北有累筋材,玉树宪北义书墙上有小楼竹香馆,外围有南北拱起的矮墙。疲惫的近在南、玉秀宪北接有登山廊,可以到达竹乡馆二楼。
映秀宫庭院布局非常合适,山石树和亭台楼阁运作良好。屋顶类型追求变化,色彩丰富,有黄色、绿色、蓝色、紫色、青色等,良彩画大量使用金线水彩画。中心轴放置发生变化,后半部分轴稍微向东移动。整个庭院不仅有私家园林精巧巧妙的风貌,而且与皇宫华丽华丽的气氛也很协调。
总之,这是一座豪华奢侈神秘的花园。
说它神秘的最大原因是它非常精巧豪华。就像紫禁城后赵的缩影一样,是宫廷庭院的典范。到处充满了疑惧和迷信。与御花园的花园相比,乾隆花园不算太大,但里面满是27座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按照照相馆分布,结构紧凑曲折,颇有苏州园林的风格。
乾隆花园院子示意图
z=31825&from=ar;x-expires=1702086892&x-signature=cFaDS7%2ByoyRfce18e8VfxcgPiJM%3D&index=5" width="640" height="295"/>乾隆花园 院落鸟瞰图
宁寿宫花园南北分隔成四进院落,每一院的布局各具特色。咱们先从第一进院落走起。
乾隆花园第一座院落
南面第一座院落是古华轩;穿过衍琪门,在花园入口,人们会遇到一个山石夹径,东侧隐约可见曲廊、矩亭,遂产生曲径通幽的好奇感。
古华轩
衍祺门
只见两侧山石相对出,层峦叠嶂的缝隙中,露出一株古木和一角黄琉璃瓦顶,沿着石板铺就的冰裂纹幽径复行数步,豁然开朗,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古华轩出现在眼前。
古华轩
古华轩得名于轩前的金丝楸,建造敞轩时,树龄已超过百年。为了表示对古树的爱惜,乾隆特意将敞轩建在树后,并命之为“古华轩”,“华”通“花”,春深时节,这株古楸繁花似锦,三百多年来从不失期。
古华轩前面图景
古华轩得名于轩前的金丝楸
古华轩有楹联“明月秋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上联来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下联由轩前古楸古柏生发。楹联表达的遁入桃花源,清风明月,和光同尘,是古代文人的追求。乾隆作为有史以来写诗最多的人,一生孜孜不倦地想要当个空前绝后的大文人,这个理想在他营建宁寿宫时越发清晰、具体。
隔扇窗前步步锦
窗前步步锦
古华轩为敞轩,这种建筑形式多见于温暖湿润的南方,在北方则多为园林建筑。古华轩面阔三间带回廊,屋顶为单檐歇山卷棚顶,上覆黄琉璃瓦绿剪边,檐下为单翘三伏云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檐柱间置倒挂楣子与坐凳,金柱间安装落地罩。倒挂楣子、坐凳棂条和落地罩的横披窗、隔扇样式均为卧蚕步步锦,雀替(花牙子)为拐子龙(夔龙纹)。
古华轩前的雀替
金柱和回廊像一个个画框,定格了第一进院落的美景。轩内的落地罩衬托着回廊,如层层帷幕,增加了空间纵深感。由镂空方形叠加的步步锦图案,在丰富空间层次的同时,仍保持了观者眼中景物的完整。整个古华轩像一个精巧的套盒,或者像“鬼工球”,造成层层叠叠的装饰效果,空间的划分、组合,绵延得无穷无尽一般。
古华轩窗外
古华轩西侧为旭辉亭
坐在轩中,东面是如云朵、似海浪的湖石和郁郁葱葱的石笋,西面是旭辉亭逶迤的回廊,南面的远景是幽深的湖石曲径,近景是仙台、禊赏亭和扶疏的花木。北面是通向第二进院落的朱漆小门和清水院墙——门内又是另一幅画。
古华轩为敞轩
古华轩 南侧湖石
北侧为第二进院落
古华轩的造型以整饬的方形为主,横平竖直带来的秩序感,抵消了层次繁多带来的眼花缭乱。婉转的雀替、飘逸的卧蚕又与落地罩笔直的线条形成对比,整体的四平八稳中点缀着活泼的小细节,这是皇家建筑与江南造园艺术碰撞出的灵感与匠心。
雀替:方正与婉转
而古华轩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轩内天花板并不是传统彩画式样而是楠木贴雕,这在故宫和其他皇家林园极为少见。
古华轩内 雍容华贵的楠木贴雕天花板
无数人走进古华轩都会被头顶这片两百多年未曾凋零的花海震撼。
安装于乾隆四十年的天花,集朴素与繁复于一体。天花将彩绘变为楠木贴雕卷草花卉纹,原木颜色质朴、统一,雕花却精细、复杂。每一块天花都是正方形,中心为一朵圆形牡丹,四周围绕着团团卷草纹,四角各有一朵盛开的花。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天花中心的圆形牡丹有各种不同的形态。
充盈丰腴、将开未开的大花苞
已经舒展了两三片花瓣,仍待春深盛放的
这四朵牡丹花形都能看出区别
姿态万千的花,凝固住最纯粹的春色,如此繁盛华美,容不得一丝颓败。
古华轩四季景致不同,最美的是春天,最舒服的是初夏。
乾隆花园绿树成荫,古华轩像是被绿色的纱幔笼罩,清风拂过,把这浓郁的绿意吹进轩中,为日影染上几许缥色。此时的古华轩,仿佛被遗忘在时空之外。
古华轩最美的是春天,最舒服的是初夏。
古华轩最美的是春天,最舒服的是初夏。
两百年倏忽而过,乾隆皇帝用心构建的宁寿宫连同他向往已久的文人生涯,最终成为叶公好龙,显然权力更令他着迷。如今我们坐在轩中,却能感受到他刻意营造的、高蹈尘外的清净和诗意。
第一进院子里的禊赏亭
而在第一进院子里还有一座禊赏亭, 它是乾隆按照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典故而建造的。亭内的地面上还刻有流杯渠,这也是目前北京现存流杯亭中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这里的出水口与进水口在哪里,一般人很难猜到。禊赏亭展示着这个花园的独特品味,暗含着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思想,堪称点睛之笔。
第一进院子里还有一座禊赏亭
禊赏亭内曲水流畅
古花轩北边垂花门
一过垂花门内即第二进院,这是个三合院,正厅叫遂初堂; 遂初堂位于乾隆花园中轴线上,古华轩后,为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光绪年间重修。
遂初堂前院子里
另外,南宋尤袤、清代潘耒的藏书地亦名遂初堂。
爱新觉罗·弘历,九旬万寿只差一步,享年89岁
乾隆皇帝25岁登基,做了60年的皇帝,到85岁退位,89岁死去。历代帝王中在位这么长久的皇帝没有几个人,这促使他更加致力于自己的享受,于是他从乾隆三十六年起用了很长时间修建这座花园。当时正当乾隆盛世,踌躇满志,就给庭院取了“遂初堂”。 乾隆皇帝曾发愿,若能在位六十年则归政退隐,希望上天可以顺遂初衷,“遂初堂”即得名于此。
遂初堂正面图
遂初堂面阔5间,进深3间,坐北面南,绿琉璃瓦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剪边 ,前后出廊。前廊下悬乾隆御笔满汉文「遂初堂」匾。
乾隆御笔满汉文「遂初堂」匾
遂初堂侧面图
中间开门,余开支摘窗。明间为过厅,穿厅而过可至宁寿宫花园的第三进院落。左右出转角游廊,与东西配房前廊相通。东西配房各5间,北3间明廊,中间开门,南2间为暗廊。配房南端出廊,与院墙垂花门的倒座游廊相接。外檐均饰苏式彩画,虎皮石墙基。正房、东西配房及转角游廊、廊房相连,围成一座方正的庭院。院门为四扇绿漆的垂花门。院内叠石山一座,湖石点景,花木三五,环山植竹,绿树翠荫,海墁地面中铺设方砖甬路,以连通正房与东西配房。
东西有配房,转角廊、倒座廊将正房、配房、垂花门联为一体,是个典型的三合院,具有等级秩序的威压感,让人想到此刻正处于皇宫之中,心生崇敬之情。
遂初堂前的院中四角各置一块灵璧石
在遂初堂前的院中四角各置一块灵璧石,对称排列,石体均高六十余厘米,搁置于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四石底座雕饰、形制、年代相同。
遂初堂前的院中四角各置一块灵璧石
东北角的灵璧石体态多姿,变化丰富,线条柔和,苍劲古朴,中有孔洞,颇具玩味。
西北角的灵璧石婉转典雅,布局相势,呼应开合,疏密虚实,左右呼应,相映成趣。
东南角的灵璧石宁静舒缓,奇巧多变,天地和一,收放自如,孔洞沟壑,仪态万千。
西南角的灵璧石刚劲有力,其势巍峨,舒展豪放,壁立千仞,水道交错,形态夺人。
遂初堂前的院中四角各置一块灵璧石
灵璧石
四块灵璧犹如三山五岳咫尺千里,将大自然的精华浓缩在园林景观中,隐隐有移天缩地之意,幽幽然得山水之真谛。
遂初堂既是主体建筑,又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厅。
遂初堂后第三院是萃赏楼;
萃赏楼院 北有萃赏楼,西有延趣楼,东南麓有座北面南的三友轩
萃赏楼院落
曾经一段时间的萃赏楼
萃赏楼院,以山景为主。院中峰峦起伏,山间有深谷,山下有隧洞通向四方。院北有萃赏楼,西有延趣楼,东南麓有座北面南的三友轩,三面出廊,东面紧靠乐寿堂西廊。
这个院落特点是中心的巨大假山
这个院落特点是中心的巨大假山,人处于其中会感到逼仄拥挤,但这恰恰反映出造园者的匠心,在造园艺术中,这一手法叫做“逼山”,正因为假山体量庞大,人坐在屋里透过窗户看外面的景色,不见山脚与山顶,便自觉身处自然山野之中,山林野趣油然而生。
萃赏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光绪年间先后修葺。
萃赏楼院示意图
萃赏楼坐北朝南,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上下两层,各面阔5间,前后出廊。楼的正面下层为明廊,上层东四间为明廊,西梢间隔为暗廊,明间开门,余为窗。楼的后檐下层两次间各开一门,上层中间开门,余皆为窗。隔扇门均为步步锦隔心,夔龙团纹裙板,窗为步步锦支摘窗。上下檐柱间设雕花彩绘木栏杆。外檐饰博古纹苏式彩画,檐下安倒挂楣子。
楼上后檐明间的门外凌空架一白石小桥,通往后山主峰上的碧螺亭。楼前假山峦峰叠起,洞谷相通。楼西侧有上下游廊与云光楼相接。
楼上后檐明间的门外凌空架一白石小桥,通往后山主峰上的碧螺亭
碧螺亭
楼前假山峦峰叠起
萃赏楼前面假山上的耸秀亭
萃赏楼西侧的延趣楼;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
延趣楼上下两层,连廊面阔5间,进深3间
延趣楼上下两层,连廊面阔5间,进深3间。上覆歇山卷棚顶,以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脊角安走兽5个。檐下梁枋饰以苏式彩画。
延趣楼内的紫檀木框玻璃画三清图插屏,右上角为一圆形镜子既在画中代表明月,同时也是一面镜子。
延趣楼东、南、北三面出廊。廊檐部位上安倒挂楣子,下设栏杆。廊内侧安门窗以分隔室内外空间,门窗上部皆用棂条拼成步步锦形式,素朴雅致。室内装修以多种做工精美的瓷片镶嵌装饰,既朴实淡雅,又不失皇家气度。
延趣楼初建时曾有天桥从楼上直通院内石山峰顶。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将天桥拆去,遂成现今的格局。
萃赏楼曾经一段时间的三友轩
萃赏楼东部的三友轩;座北面南,三开间式小轩。
黄琉璃瓦卷棚顶,东为硬山式,西为歇山式,三面出廊,这是一种巧借地形的屋顶构造形式,为宫中仅有。
轩明间槅扇4扇,中间两扇为门,檐下挂匾“三友轩”,两次间为灯笼锦支摘窗。轩内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装修题材。尤为夺目的是紫檀透雕圆光罩,罩上竹叶以玉片镶嵌,构思巧妙。东为3扇支摘窗,与乐寿堂隔窗相望。后檐皆为支摘窗,窗外为假山。西次间西墙辟窗,以紫檀透雕松、竹、梅纹为窗棂,疏密相间,雕刻精细。透过西窗,可观赏窗外玲珑的假山与翠竹青松。
三友轩的装修题材与轩外的种植物相统一,内外呼应,渲染突出了建筑主题。
下来浏览萃赏楼北,乾隆花园的最后一院,主体建筑符望阁;
满汉文符望阁额匾
符望阁是整个花园中最高大的建筑,是游园的尽头,情感的终点,也是乾隆皇帝对自己一生功绩的展示和炫耀。登临其上可一览紫禁城内外的景色。
符望阁是整个花园中最高大的建筑,登临其上可一览紫禁城内外的景色。
符望阁是乾隆花园中古建筑内檐装饰的代表。这里以空间设计为主题,内隔多个空间,来此,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所以叫迷楼。从这里看到乾隆皇帝空间审美意趣,不愧被称为乾隆皇帝的迷楼。
乾隆花园最后的一座院落
符望阁正面图
符望,符合愿望也。符望阁是一座五开间方阁,外观也是上下二层,二层有一圈平座,其下有一圈围脊,平座和围脊之间有斗拱支撑,说明这里和景祺阁一样是一个暗层。上面是黄色琉璃瓦蓝剪边单檐四角攒尖顶,琉璃球上坐鎏金覆钵脊刹。一层有一圈檐廊,方檐柱,檐柱之间上面是枋替,下面是坐凳楣子,不对称。
符望阁里是用隔扇分割的很多小屋,之间的通道十分复杂,被人叫做“迷楼”。
传说乾隆年间曾在这里赏王公大臣吃饭,一人坐一个小屋里,乾隆坐在楼上。一喊上菜,就有太监小二们端着盘子去各屋送饭。这些吃客根本看不见乾隆,那也要立即扑通跪地上喊一句“谢主隆恩”。
乾隆会偷偷溜下楼在暗道看大臣们的吃相,要是有吃相不好的,他在门外一咳嗽,那大臣就吓得把鱼刺或鸡骨头卡嗓子眼里。所以吃乾隆的饭还是挺悬的一件事。
那么,这座“符望阁”到底有啥特别的呢?
“符望阁
首先说说它的地理位置吧,其位于宁寿宫花园的最后一进院落,本来是建了给乾隆皇帝退休后当太上皇休息娱乐的地方,据记载,它建于乾隆三十七年,在形制上模仿的是建福宫花园的延春阁,其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檐、脊为蓝色琉璃瓦件,其余通铺黄色琉璃瓦。
符望阁远眺
这个符望阁可谓是倾注了乾隆皇帝的心血,也凝结着他对于江南的一种喜爱,因为在整个符望阁中,不论是竹雕、镶嵌、双面绣还是漆雕、点螺、玉雕,都深深透着一种江南特色。
同时,符望阁建于清朝国力最强盛的时代,又是供乾隆皇帝个人专属的地方,因此,整个阁内的装饰都非常的豪华、奢侈。
符望阁内有些什么呢?
据资料记载,符望阁内关于内檐的装修工艺估计是当时,乃至历朝历代里最豪华的,它的装饰种类非常多,工艺复杂程度也非常高,比如有木雕、竹丝镶嵌、漆雕镶嵌、玉雕镶嵌、螺钿镶嵌、织绣镶嵌等等,这些都是清朝的最高水平。
符望阁金碧辉煌的藻井与宝座
顶部藻井的繁复奢华世间罕有、精美绝伦 金碧辉煌 局部图
符望阁紫檀边框錾铜鎏金装饰炕檐板
同时用于镶嵌的材料也是极尽奢华,有螺钿、玉石、孔雀石、青金石、象牙、珊瑚等等,而且整个阁内装修的木料也多为紫檀、楠木、鸡翅木、沉香木等等。
符望阁多宝阁屏风
百宝镶嵌
紫檀木宝座
紫檀木宝玉镶嵌工艺
萃赏楼内的罩隔是由一种特别的彩绘玻璃制成,故宫中只在乾隆花园中可见
符望阁里还有很多已经失传的技艺, 其装修工艺是清代工艺的顶尖水平,普遍采用包镶工艺,均为紫檀、楠木等名贵木材,彰显雍容华贵之气。
有一处由两层木材组成的透雕纹饰,面层为白木香,底层为楠木。通常这种白木香多用于把玩物件上,如此大规模应用于室内装修实属罕见,在紫禁城中也属孤例。
大规模的沉香木用于室内装修
同样属孤例的,还有在符望阁南侧的须弥座上的三槽漆纱彩绘夹纱隔扇。这是一种经纬交织并满饰中国传统金箔的织物。为了增加织物的挺阔,匠师于纱面上涂刷大漆满饰金层。现在用手触摸,虽已脆化,但仍能感受到它的挺固和娇艳。它制作精美,工艺复杂,据说光上面的装饰画就有植物胶、皮纸、大漆、金箔、颜料、植物油脂六层,如今这种漆纱技艺已经失传。
漆纱彩绘夹纱隔扇
漆纱彩绘夹纱隔扇
除了这些,乾隆还非常喜欢重复双面的元素,比如双面绣槛窗、双面钟等,乾隆把他能想象的一切美好东西,全都放进了这座阁楼中,无一不精雕细琢,无一不彰显出皇家尊贵。
双面绣槛窗
双面绣
这幅表现乾隆皇帝宫廷生活的(壁纸)。画中乾隆身着汉服,似文人高士
符望阁被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它代表着清朝室内装修工艺的高水平,同时也是乾隆皇帝“江南情结”的寄托。
最后浏览神秘院落倦勤斋:倦勤斋位于花园里最北面,是四进院落里最为独特最为奢华之所。
倦勤斋位于花园里最北面,是四进院落里最为独特最为奢华之所。
倦勤斋院落
倦勤斋内部结构示意图
这里是太上皇的憩息之所。
乾隆的憩息之所
上下两层书房,全部墙壁内为紫檀木,外面是竹簧镶嵌。
豪华奢侈的装修
金丝楠木仿的湘妃竹,用其营造的月亮门
金丝楠木门
倦勤斋共9间,其中东五间里有比较精致的窗棂,屋里的人能看到外面,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里面的双面绣用一针一线绣出两面一样的图案。
有金丝楠木仿的湘妃竹。用其营造的月亮门,与用竹子做的一般无二。
月亮门里是一幅通景画,把视线拉向远方,完全感觉不到空间的狭小,就好比如今3D画法,画中的月亮门与实际中的月亮门相呼应,真是浑然天成。再配以屋顶的藤萝花,仿佛置身江南庭院,“别有天地似江南”正是属于乾隆的江南一梦。
奢侈豪华的室内装饰
倦勤斋西四间(戏院)西侧是一座方形小亭,座西面东。也就是倦勤斋的小戏台。
倦勤斋戏台是故宫内最奢华、奇特的一处
亭为木质仿竹纹,亦称竹亭。四角攒尖式顶,上置涂金木宝顶。小戏台上的勾栏都是金丝楠木雕刻的高仿竹子,皇宫形胜,不吝奢华。
亭南与亭后有木质仿竹夹层篱笆。后檐两侧设门,供上下场用,此小戏台,为太上皇在室内观戏而建,戏台柱上挂“著添南极应无算,喜在嘉生兆有年。”的对联。
(倦勤斋小戏台是故宫现存的四个戏台之一,其余三座是畅音阁大戏台、漱芳斋大戏台和小戏台,倦勤斋戏台是故宫内最奢华、奇特的一处),戏台前亦设一仙楼,面西,正设宝座,为观戏时所用,座位后旁侧另有小楼梯可通往二楼宝座。乾隆时,南府太监常在此演唱岔曲。
倦勤斋也是全国唯一一处的前后戏台。戏台前面的小戏台,究竟是乾隆的导演台,还是专属演出台,恐怕只有乾隆自己知道了。
最惊艳的是倦勤斋西四间小戏台边那幅170平方米通天落地的大壁画。在那幅画在蚕丝布的“通景画”上,我们看见一座绛红色的双层宫殿赫然屹立着。
据说是由欧洲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借鉴了欧洲意大利宫殿文艺复兴壁画和天顶画的形式而移植于清代宫廷内的,采用先画再贴的贴画方式进行布置。据说倦勤斋的这个壁画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室内西式壁画了。
这个也是这座花园终极“秘密”所在。墙上的园林景观虽是画上去的,却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景观。
近景是一道斑竹围成的篱笆,篱笆后面,是一片丰饶的园林;粗壮的松柏下面,各种花卉盛开;双层宫殿金黄的歇山顶从篱笆的上面露出来,在蓝天下飞扬起它的戗脊;画面的远景是一道宫墙,宫墙外,山影如黛,天高云淡,有喜鹊在碧空中滑翔……
这幅画仿佛将人置身于江南庭院,加上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入,门外真实的庭院与绘画亦真亦幻,真正是3D效果灵动。
天顶画里的紫藤萝
从仙楼宝座的位置向西北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天顶画里的紫藤萝和北墙全景画里的隔断衔接得非常严密,好像紫藤萝架正是搭建在隔断之上,而天顶画里的紫藤萝枝叶也蔓延出现在北墙的画中,整体营造了室内庭院般的感觉。
画中整体营造了室内庭院般的感觉。
此时的乾隆皇帝醉心于苏杭秀丽风光,倦勤斋内的细部设计均由宫内量准尺寸“定身打造”,发样交江南地方督办,然后运至北京组装。
倦勤斋极尽奢华,在工艺上使用了百宝镶嵌、掐丝珐琅、沉香嵌木花窗、螺钿镶嵌、雕漆、錾铜鎏金和竹丝镶嵌、竹簧雕刻等等。其中,竹丝镶嵌是用数以万计的半毫米粗的双色竹丝镶嵌成万字形的吉祥图案,每条万字边由十三根深浅相间的竹丝拼成。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竹簧雕刻。竹簧工艺复杂且造价昂贵,要把竹子加工成如发丝的竹丝,再根据不同的光泽,组成不同的图案;将毛竹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簧,多道工艺后镶嵌在木胎、竹片上,再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纹样,这些是古代南方手艺人最为繁难精细的手工艺。
倦勤斋是紫禁城中竹簧装饰最多的地方,竹丝镶嵌、竹簧雕刻、双面绣这些精湛技艺充斥着这里,共30幅。用于远山、树木及鹿的皮毛。
特别是竹簧雕刻《百鹿图》,如此大范围使用这种古代南方手艺人最繁杂的工艺,全中国仅有这一处。
竹簧雕刻《百鹿图》
倦勤斋紫檀竹簧彩绘百鹿图
倦勤斋紫檀竹簧彩绘百鹿图
倦勤斋紫檀竹簧彩绘百鹿图
紫檀木仿真竹月亮门
而倦勤斋内其他器具同样是繁华惊人,据嘉庆十九年(1814)编纂的《倦勤斋陈设档》记载,当时这里有1739件珍玩。
倦勤斋珍藏瓷器
倦勤斋珍玩
其中质地精细、体积小巧、整盒套装的珍玩有1181件,散摆单放的就更多了。在倦勤斋的南窗前,仅一面窗台就摆放有“一寸长”的文玩100多件。
倦勤斋珍贵收藏
它们以其不同的功能、丰富的材质,以及繁复的制作工艺,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倦勤斋紫檀木装饰
乾隆皇帝的宝座
豪华奢侈的室内装修
倦勤斋,就是装置梦的房间,是他为自己的梦设计的一个容器、他的“太虚幻境”,它柔软、妥帖、安稳,与梦的形状严丝合缝。在这里,“现世安稳,岁月无惊”。
倦勤斋院落
倦勤斋建筑格局不合常规,从正面看,它是面阔五间,明间开门。再看上面,是绿色琉璃瓦黄剪边卷棚硬山顶。
仔细一看,不对呀,这屋顶下不止这边五间,西边还有呐。原来东边这是五间,西边还有四间,就是面阔九间呗。
东边这五间和符望阁加东西游廊构成一个院子,西边四间是另外一个小院。
“倦勤”就是厌倦勤政的意思,乾隆因老而难理政后就想退休来这里躲清闲。倦勤斋东面是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屋内用夹纱隔扇分成了好几个小房间,每个房间都有或床或炕。
其实乾隆并没有真正睡过倦勤斋。据说每个房间都有好看的内檐,隔扇上夹的纱还是双面绣花,内装修是世上唯一,最高档次,乾隆时期装修最高水平。
倦勤斋是乾隆花园往北最后面一座建筑, 进入倦勤斋东五间,这里是乾隆灵活就寝之居所。乾隆起床之后可以走到西四间去听戏,或者自己上台暗唱一曲。之后,他就从西四间出来回头往南走。这里是由游廊和东五间隔开的,里面有一面弧形短墙,墙上朝东开了一座八角门,门上额匾写着“暎寒碧”。
“暎寒碧”八角门,门上额匾写着“暎寒碧”
“暎”就是映,“寒碧”就是寒冷的碧空,高冷。暎寒碧意境取自陆游《东湖新竹》“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陆游说的东湖是绍兴东湖,竹多。因此,乾隆在暎寒碧门内小院里背靠宫墙就盖了一座小楼,取名竹香馆。
倦勤斋西四间的窗棂也都漆成绿色,仿竹。竹香馆是一座面阔三小间的二层小楼,两侧还有耳房,应该叫耳楼。耳楼二层有看上去只够乾隆侧身过去的爬山廊,非常局促。竹香馆里没有陆游说的涟漪,就在房前安放了几块来自洞庭湖的太湖石,一到雨季就千孔冒白烟。
竹香馆
竹香馆爬山廊往北通向倦勤斋,往南则通向前面提到的玉粹轩。
玉粹轩
玉粹轩是一处非常精致的所在,谁都喜欢。它坐西朝东,坐在三尺高白石须弥座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面有檐廊。檐柱之间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楣子。上面是斗拱抬梁结构,黄色琉璃瓦绿剪边卷棚歇山顶。明间开门,门前有青石月台直通东边的符望阁,月台有汉白玉扶手栏杆,南北有汉白玉扶手踏跺。
玉粹轩南端就是乾隆花园第四进院子的院墙,游人的目光现在就到此为止了。
纵观整座乾隆花园既有私家园林玲珑秀巧的风貌,又与皇宫华贵富丽的氛围相协调。整体来看,人们游览宁寿宫花园的情感经历了好些重大变化,这种情感空间序列正和诗文结构中的起承转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诗文与园林正是同一思想情感的不同表达形式而已。
中国美学重在意境表达,意境之美不可言说,因此有学者曾评论: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乾隆25岁登基,终其一生打造了一个大清盛世,君临天下时,他是全天下的决断者,而卸下朝珠的他,也有这一颗向往自由的灵魂。
因此,在乾隆的秘密花园里,除了珍贵文物和精湛技艺的云集外,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面的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