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生凌峰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自己喝酒后用右臂受到冲击的经历。这句话很快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喝酒后服药要慎重、慎重。要避免产生不良反应,但大多数人有侥幸心理,认为是小概率事件,即使发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命时报》采访凌峰讲述了生死时刻,并告诉急诊室和药店专家分析饮酒药物的后果,以及如何应对这种紧急情况。
采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峰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室教授孟庆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金剑。
本文作者|李振玉董长熙雷燕
编辑正文|序言
惊险30分,找回生命
凌峰解释说,去年12月7日上午6点照常起床,早饭吃了米饭、咖啡牛奶和橙汁。当时她皮脂腺囊肿破裂,走路有点疼,手里拿着自己常用的抗生素“头孢辛酯”,按照说明书吃了一块(0.5克)。不到两分钟,凌峰双手发痒,几十秒后嘴巴也开始发痒,沿着喉咙向下扩散。
“不,应该是药物过敏反应!”凌峰立即打开抽屉,找到了德萨米松。没有,我只发现了“万托林”喷雾剂治疗急性哮喘。司机小东已经在楼下等她了,6:42,凌峰坐在副驾驶座上,叫她“去医院”。
在车里,凌峰拿着手机想给医院打电话,但人稀里糊涂,视线越来越模糊,在找到电话号码之前手机掉了下来,失去了意识。此时离出发还有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小东看到惊险地向一边倾斜,不停地喘气,问也没有回答,立即增加加速器,赶往医院。早上不到7点路就堵了。去解放军总医院可能会堵车。最好去宣武医院。小东打电话给凌峰的家人,问他们去哪家医院,家人立即决定去宣武医院。途中凌峰的呼吸越来越弱,小东一边开车一边提前联系医院准备急诊,随时摸凌峰的左手脉搏,看他跳。
7点5分开车去宣武医院急诊室,小东对护士站大喊大叫。“快点!快点!凌峰主任昏迷了!”。这时凌峰大汗淋漓,衣服已经湿透,四肢冰冷,全身懒洋洋地坐在轮椅上,头部无力地来回晃动,陷入昏迷。医生一边测量血压和脉搏,一边问:“发生了什么事?”问。小东掏出手机,正要问凌峰家人,得知家人已经发送了凌峰吃的杜富辛酯包装照片。医生立即意识到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和葡萄糖酸钙。不久,凌峰隐约听到周围的嘈杂声,但睁不开眼睛,无力回应。当时根据体征监测,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也是下腔静脉充血不好,几乎是无血。获救10多分钟后,惊险的血压只有60/30毫米汞柱。上车昏迷到“变回人类”的惊险过程只有30分钟左右。随后,惊险的电线转移到护理室,血压慢慢上升到120/70毫米汞柱,第二天早上平安出院。
抢劫后,危险的轮回,凌峰反射,经常吃这种头孢菌素,为什么这次那么危险?我只记得前一天晚上喝了半杯葡萄酒,是不是和酒有关?因此,凌峰发现饮酒前后不能服用头孢。否则会发生“双硫论般的反应”,出现四肢无力感、眩晕等症状,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休克、危及生命。
凌峰对《生命时报》记者说,他以前对Dithiolun这样的反应了解不多。“我会写下我的经验,通过《生命时报》提醒你不要重蹈我的覆辙。今天酒消费量很大,工作、交往、亲朋聚会不能不扫几杯兴。特别是喝酒前后的一周内,建议绝对不要吃豆类抗生素。”
SomipVpus9Qnw%3D&index=3" width="550" height="448"/>凌锋说,自己非常幸运,司机早早就在楼下等候,才能立即赶往医院;家人做出准确判断,去了能最快到达的医院,还事先发了药物照片;负责抢救的医生迅速做出判断并实施急救,这都为挽救她的生命节省了宝贵时间。“我切实地感受到人世间的亲情和温暖。‘人’字像是表示‘要互相支撑’,我将利用劫后余生奉献更多力量!”
沾酒就倒的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也叫戒酒硫,它本是一种橡胶的催化剂,由于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酒精在体内的降解受阻,即使少量饮用也可引起酒精中毒反应,因此在临床用于戒酒。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醉酒貌反应,是使用某些药物后饮酒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金剑解释,通俗来讲,就是药物让酒量变低,沾酒就倒。
双硫仑样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发青发紫、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甚至是意识丧失。其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饮酒量呈正比,喝白酒比喝啤酒、含酒精饮料等的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国内有调查发现,63.67%双硫仑样反应发生在酒后5分钟~1小时内。
临床上,一些常用药容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以头孢类抗生素最为常见,包括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美唑、头孢甲肟、头孢替安、拉氧头孢、头孢克洛、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酯等。其中头孢哌酮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甚至有患者用药后吃酒心巧克力、服藿香正气水、用酒精擦拭皮肤都会引起反应。
其他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还包括: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等;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等;磺酰脲类,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降糖药;双胍类,包括苯乙双胍、二甲双胍等降糖药;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随着经济发展,酒类消费量明显增长,再加上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越来越高,但公众对其知晓率极低。国内一项大规模调查发现,普通民众对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率仅为6.4%。
金剑提醒,为防止双硫仑样反应,医生或药师应仔细向所有使用头孢的患者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酒精过敏史和近期饮酒史,若患者在用药前7天曾饮酒,应禁用头孢;对使用头孢的患者,应嘱咐停药后禁酒时间不能少于7天;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措施,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
金剑强调,即便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有些药也会因酒精产生其他不良反应,比如抗抑郁药与酒精同用,会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抗真菌药与酒精同用会增加肝毒性;降糖药与酒精同用,会影响药物代谢,导致低血糖、昏迷等。因此,“吃药不饮酒”应当与“饮酒不开车”一样,成为人人都知道的安全常识。
药物过敏也会危及生命
凌锋在文中除了科普双硫仑样反应,还提到了药物过敏反应。金剑表示:“从凌锋教授的症状描述来看,药物过敏的可能性较大。”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教授孟庆义介绍,双硫仑样反应和药物过敏的部分表现相似,很容易混淆,但二者不能画等号。至于凌锋教授到底由于什么原因才迅速失去意识,有待进一步讨论。大家不妨通过此事也加强对药物过敏的认识。
药物过敏反应是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于头孢类、甲硝唑等药物,发生概率与个人体质有关,分为迟发型和速发型。
一般情况下,迟发型不会危及生命,而速发型在用药后50分钟内发起,多数有生命危险。药物过敏反应有许多症状,最常见的是鼻塞、打喷嚏、浑身骚痒、起皮疹,严重时会出现喉头水肿、憋气,其中最快、最危险的就是过敏性休克——瞬间周围血管扩张,血液储留在全身扩张的血管里,导致血压骤降、丧失意识,有时2~3分钟血压就会下降到零。一旦血压低于50毫米汞柱20分钟以上,脑细胞就可能因缺血、缺氧而坏死,患者可能再也醒不过来或严重致残。
因此,建议输液后不要立即离开医院,应观察20分钟,待无不良反应后再离开。
急救、自救都刻不容缓
孟庆义介绍,双硫仑样反应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救治。
医生首先会为患者补液,以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之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帮助增加机体稳定性,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如果血压状况不好,应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帮助维持血压。对速发型药物过敏患者,医生首先会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0.5毫克)来中止过敏反应,如果出现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会加到1毫克,用淡盐水稀释后快速滴入患者体内。
孟庆义强调,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或药物过敏反应时,最紧要的是及时就医,建议立即拨打120,交代清楚症状和具体地址。
双硫仑样反应和过敏反应都会造成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因此患者应躺平,保证脑部供血充足。患者要避免擅自用药,如果非常确定是药物过敏反应,可以吃一点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作为家属,不要擅自搬动患者;可观察病人情况,一般嘴唇、手指、脚趾发紫,往往说明出现了循环障碍,需要及时采取胸部按压等急救措施;在医生施救时,亲友要积极配合,不要干扰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急救车在到达医院前,会跟急诊科沟通患者情况,以便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因此建议首选120。
如果自驾去医院,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到达最近的医院,若与两家医院距离相等,则应选择最熟悉的那家,千万不要盲目奔向大医院,以免耽误抢救时机。
如果车上还有其他乘客,可帮忙拨打122(交通指挥中心),告知车上有特殊情况、汽车的位置、要走哪条路、去哪家医院等信息,申请一路绿灯。如果当时来不及打电话,事后一定要带上医院开具的证明去交通管理站说明情况。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