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到庆州、大邱
《文化大观园》王鲁翔走在韩国
看相似性,寻找差异
从佛教到儒学
想上东,看独特的东西。
访问中医欣赏陶瓷
从传统到现在
王鲁祥访问了韩国最优秀的学者。
一对慧眼,深度解读
《湘见韩国》
《文化大观园》特别奉献,连续6次,请关注!
在工业革命之前,技术含量最高,因此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是陶瓷。
瓷器制作水平的高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文明程度的高低。China是中国的英文名,它的本意,就是瓷器。《文化大观园》栏目与瓷器有着很深的渊源,自开播十二年以来,我们制作了数十期以瓷器为主题的节目,内容几乎涵盖了从古到今的所有名窑,所有名瓷。后来我们把视线转向海外,制作了法国塞弗尔皇家瓷器厂和日本的清水烧、天目盏等等节目。当受邀来到韩国拍摄时,我们毫不犹豫地将高丽青瓷和朝鲜白瓷列入计划之中,因为我们知道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曾经也存在过制作技艺非常高超的瓷器。王鲁湘:今天呢,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规模宏大的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我们到这儿来看什么呢?看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韩国高丽时代的青瓷和朝鲜时代的白瓷。旁边就是青瓷馆,让我们走进去看一看这些韩国人民奉为国宝的这样一些青瓷宝贝。
极盛时期的高丽青瓷,曾经流入宋朝。能够受到瓷器之乡中国的重视,历史上可能只有高丽青瓷这一个特例。发色靓丽、釉质莹润的高丽青瓷,代表着高丽王朝(918—1392年)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准,它的制瓷技术虽然学自中国的唐宋时期,但匠人们将有着鲜明个性的高丽文化与制瓷技术相结合,烧制出了世上独一无二的高丽青瓷。
徐幽梨(国立中央博物馆 美术部学艺研究士):这里您看到的这些青瓷,也都是在中国常见的器型之一。特别是中间这样的青瓷,因它的颜色美丽透亮,被选为代表作品。特别是中间的作品,传说是在仁祖长陵出土的。年代据我所知是1146年的,是呈现12世纪中期高丽青瓷,非常透亮的颜色,和美丽的具代表性的作品。
王鲁湘:南宋,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南宋。
徐幽梨:中间的可以说是翡色青瓷,可以算是归属于我们通常说的美丽透亮的颜色翡色青瓷。景德镇也有类似的器型,叫做瓜棱花瓶,做得特别好。
王鲁湘:形状相似,叫瓜棱花瓶。
高丽王朝与我国的北宋处于同一时期,两国友好相处,频繁往来。虽然当时宋朝士大夫们的审美取向,更推崇简约、素净、以釉色和玉质感取胜的青瓷,但以釉质莹润、巧饰繁雕见长的高丽青瓷,仍然得到了他们的青睐。北宋书法家徐兢曾经出使高丽,他在著作《宣和奉史高丽图经》中这样描述高丽青瓷,“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近年以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
徐幽梨:都知道这是香炉,特点是手柄的盖子上面有透刻。那中间我们能看到白点。这就是高丽青瓷特征之一镶嵌技法。用白土镶嵌的部分我们都能看到。兔子的眼睛我们用铁颜料点缀。小小的装饰也特别用心的同时凸显华丽而稳定的代表作品。
王鲁湘:也就说这个青瓷和中国的青瓷最大的区别,它就已经有镶嵌了。中国的青瓷呢,一直没有其他颜色镶嵌在这个上头,这个的话呢,那个绣球那里已经有白色的镶嵌。兔子的眼睛,黑色的镶嵌。它不是后面画的颜色,它是在事先就是别的材料镶嵌进去。然后一起烧制成的。这个就是属于中国没有的一种工艺。
高丽王朝时期,制作精美的青瓷是奢侈品,它主要供王室、寺庙和贵族享用。因此,高丽青瓷的官窑并不需要太过考虑制作成本和生产效率,匠人们往往在纹饰的刻划上不厌其烦,精益求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丽青瓷的另一个重要种类——象嵌瓷,诞生了。
郑良谟(国立中央博物馆 前馆长):高丽时代是工艺非常发达的一个国家。在工艺方面很有名。青瓷工艺技法里有一种叫做镶嵌技法。在那之前高丽时期金属工艺上,我们能发现在青铜上用银镶嵌的工艺,还有在瓷器上用的那种,也都可以看作是镶嵌…就是从那些技术发展中,出现了镶嵌技法。高丽是贵族国家,再加上工艺技术的发达,不断的生产符合贵族需求的青瓷。所以,最后生产出了美丽的高丽青瓷。
在世界陶瓷史上,“象嵌”是高丽独创的工艺,它与“翡色”可以称作是高丽青瓷史上的“双璧”。象嵌青瓷的工艺原理简而言之,就是在胎土上刻出纹饰,再利用含有不同金属元素的土来填充刻痕,最后上青瓷釉烧制,最终烧制出来的青瓷上,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徐幽梨:以蓝色为背景的这种鹤和云出现的图像,在镶嵌技法上较常见。这个可能是因为,当时鹤是神仙坐的鸟,高丽时代又流行了道教,受到这些影响所导致的。特别是这个作品,镶嵌得特别精致。黑白配恰到好处。高丽时代绘画很少见,这种类型的镶嵌青瓷,呈现出了华丽的纹样,当时我们在绘画中没有这些装饰的绘画要素,所以韩国很多人都比较喜欢。
无论是在器形上,还是在雕饰上,高丽青瓷追求取法自然,哪怕是寥寥数笔,勾勒出的却是生动的瞬间,青竹与仙鹤仿佛随风起舞,花叶上的水流似乎潺潺欲滴。欣赏到这里,你是否有所了悟,这就是古代高丽人的审美,这就是他们追求的艺术境界。
王鲁湘:那为什么这么,发展到这么高峰的这个青瓷,最后会突然走向衰败,而代之以白瓷起来,为什么这个在我们朝鲜半岛这个地方,会把青瓷给放弃掉,然后开始重视白瓷,而且最后是整个皇室全部用白瓷,白瓷取代了青瓷,这是怎么一回事?
郑良谟:陶瓷的发展是最初从土器,从土器,从石器到青瓷,到白瓷。那意味着,陶瓷发展的话,最后就会成为白瓷。中国应该也是。这是很自然的发展过程。所以,高丽衰退固然也导致青瓷衰退,不过高丽时代,也已经制作了白瓷。中国比我们早一步生产了白瓷。所以,这是世界陶瓷发展的自然现象,最后会发展到白瓷。
从10世纪开始制作,发展到12、13世纪的鼎盛时期,高丽青瓷在朝鲜半岛上煊赫了几百年,但却在14世纪逐渐消声匿迹。青瓷被白瓷取代虽然是大势所趋,但高丽青瓷在繁华与衰落之间过渡地有些突兀,历史在这个节点上总给人悬而未决的感觉,这更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一定要去高丽青瓷的产地去看一看。
从首尔到全罗南道的康津,已经是九天后,我们脑海里还带着国立中央博物馆里,高丽青瓷的深刻印象。高丽青瓷的原始窑址就在康津,如今这里是一座高丽青瓷博物馆。
王鲁湘:这个地方等于是做成了一个韩国高丽时代青瓷的窑址公园,同时在这个窑址公园里头的话,建了一个数据博物馆,进行研发和生产。
曹有福-高丽青瓷博物馆陶艺家:从1973年开始经过4年的时间发掘的。现在不仅是这个窑,这个周围就有10个窑。康津这一地区,不仅是高丽500年唯一的烧青瓷的窑,高丽时代的窑址现在以这个‘沙堂里’中心,周围有200多个,我们发掘并能用肉眼看到的指定的有200多个。
在高丽王朝时代,康津是高丽青瓷的主要产地,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的国宝青瓷大部分都出自康津窑,这里是名符其实的高丽青瓷官窑。
王鲁湘:这就是康津窑的窑址,现在是韩国政府特许的,在唯一的一个地方,可以烧柴窑的一个龙窑。我们看到啊,这个周边堆满的这柴火呀,一段一段劈成的,全是四周山上的松树,这个伐下来的一段一段的松木,只能用这种东西来烧这个龙窑。因为松木里头含有松脂,这个火越烧越旺。才可能把这个温度烧到1200度以上。然后我们从这个炉膛里头看啊,里头的这一个柴火烧得这么旺了。所以我们要特别感谢啊,我们康津窑的这些师傅们,他们听说我们凤凰卫视要来拍这一个韩国青瓷,特别地高兴和配合。他们昨天晚上连夜3点钟开始,开的炉。为什么专门烧这么一炉的这一个青瓷。所以我们对他们的这样一种支持表示特别的感谢。
康津高丽青瓷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同时它也在延用传统制瓷工艺,小规模制作高丽青瓷。在这里,我们有幸可以看到制作高丽青瓷的大部分工序。
曹银精(高丽青瓷博物馆 学艺研究士):为简单易懂青瓷的制作过程,用模型展现出来了。在陶钧塑形的阶段,然后是雕刻,雕刻阶段的镶嵌阶段,抠出之后用白色和红色填充的过程,结束之后第一次烧瓷的阶段。
王鲁湘:第一次进炉烧。
曹银精:烧完一次颜色就会变成这个颜色。第二次烧完之后就会变成青色。韩国只会抹一次釉药之后就烧瓷,不过中国的龙泉窑有时会抹2到3次之后再烧的时候也有。
王鲁湘:对,我们一般是用釉水沾,就沾釉水。
高丽青瓷在15世纪以后不再烧制,它的制作技艺最终失传,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制作中的高丽青瓷,要感谢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韩国著名的高丽青瓷制瓷大师李龙熙先生,高丽青瓷的制作技艺就是在他和许多历史学者、制瓷专家共同努力下,最终恢复的。李龙熙先生虽然看着年轻,其实他已经八十岁了。
王鲁湘:那这一位是?
李龙熙-全罗南道高丽青瓷非遗传承人:二儿子。
王鲁湘:家里头的老二,那就是李大师的传承人了。他正在雕刻一个梅瓶。
李龙熙:正在给梅瓶刻纹样,在这凹进去的部分用白土填充,从而凸显纹样的方式刻纹。
王鲁湘:那这些雕刻的地方,按照我们中国来说的话,可能就这样拿去,去烧了。那么在我们青瓷,这些雕刻下去的地方,是不是还要都要填上别的颜色?
李龙熙:有各种技法,有把刻纹样的放一边用其他材料填充的方式。这是在抠出来的部分填充而凸显纹样的。通过填充而凸显纹样的,我们叫做镶嵌,这是反过来为了凸显这个部分用其他材料填充,这样的话这个纹样就会明显。
李龙熙先生是康津本地人,1964年,在他26岁的时候,国立中央博物馆对康津窑进行考古发掘,李龙熙参与到考古工作中,从此与高丽青瓷结下不解之缘。
李龙煦:小时候,周围就有很多瓷片,所以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拿着瓷片玩耍。有时当盘子装菜,有时当碗盛饭。就是说从小开始,还有我家宅地就是制作青瓷的地方,虽然上一辈人没有人制作青瓷,我生活在(那产青瓷的地方),貌似遗传因子就传给我了。所以,我自己认为,作为一个农民出身能够制作瓷器,这个原因应该比较重要。
也就是在1960年代,李龙熙结识了高丽青瓷专家郑良谟先生,两人成为了知交。到了1977年,当时的康津郡守(县长)提出要恢复高丽青瓷,李龙熙将这个重任承接了下来,他四处拜师求教,反复实验揣磨,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终于接续了高丽青瓷失传数百年的炉火。
王鲁湘:那么什么时候,这个开始烧出了第一件或者第一窑,您自己觉得能够接近高丽青瓷水平的,那么一件青瓷器?
李龙熙:40岁左右,亲手做青瓷之后从40岁,45岁年龄段的时候我就有了自信。
王鲁湘:那也就将近20年的摸索学习的过程,然后才开始烧出第一件,觉得自己满意的青瓷,这个作品。
李龙熙:我在前面也说过,其他人都是通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之后,就算是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做(青瓷)也是20岁,30岁开始做。我虽然没有专门去学过,有很多不足,但是至少我生活在有五百年历史的地方,在研究和学习中,有很多研究历史的老师在周围指导我,我才有优势。那就是历史性,我在历史痕迹里学习了很多。当然,也有很多人为的原因,有很多人帮助我。不过,我想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历史背景。
王鲁湘:那种神韵。
与美好事物相处时,总有时光太过短暂的感觉,即便我们终会离开,这些瞬间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大师脸上的皱纹是他的坚守,青瓷莹润的釉面是定格在瞬间的传承之美,瓷窑里熊熊的炉火是韩国式的热情,我们带着感动与感悟走向韩国之行的下一站,且歌,且说,且轻舞的韩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板索里,看看里面积淀着怎样的民族历史与喜怒哀乐。
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文化大观园》
编辑:王竹、以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