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燕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周大春一行20人前往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开展了为期6天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力行政界平武”支农学校活动。
5月12日,燕京理工学院师生在四川平武与中小学师生和乡亲父老共同缅怀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逝去的亲人。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把相距1500公里的燕京理工学院和平武紧紧联系在一起。震后两个月,燕京理工学院雷锋连党支部组建四川震区支农支教实践团,首批师生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行10人,经过近40个小时的路途颠簸,抵达余震不断的河北对口支援重建地——四川平武县开展支教支农活动。
13年在平武的支农支教实践,是燕京理工学院办学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13年间,活动不断发展创新,内容不断丰富,涵盖支农支教、敬老助幼和扶贫助困项目,已经成为燕京理工学院发挥社会服务和教书育人职能的品牌活动,成为燕京理工学院师生情系灾区、爱撒平武,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长期坚守,成为坚持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和国家责任的持续行动。
在平武这片热土,燕京理工学院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树立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传承大爱,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燕京理工学院师生党员在平南苏维埃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通讯员任怀民摄
走进平武县,在红军后代刘子清老先生的志愿讲解中,燕京理工学院的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探寻三圣庙和红军桥,实地研学,重温入党誓词,感受红军当年的艰苦岁月。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来到平南,打土豪分田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唤醒了广大劳苦大众,在平武山乡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带领群众走上革命道路。当地标志性建筑三圣庙成为平武南部以及北川北部的红色革命中心。当地群众为感念红军,将紧邻三圣庙的松桥改名为红军桥。
燕京理工学院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绵阳市中共党史宣传教育示范点——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图为参观校史陈列室。 通讯员任怀民摄
在绵阳市中共党史宣传教育示范点——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燕京理工学院的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所小学,既是燕京理工学院连续支教多年的小学,也是燕京理工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一站。5月13日,燕京理工学院红色教育基地在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揭牌成立,进一步加深了两校友谊。
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代春、思政教研部副教授黄春梅,为乡镇农村一线干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代春为当地乡镇一线干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通讯员任怀民摄
●助力乡村振兴
5月13日,平武县与燕京理工学院“红燕平康”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平武县平通羌族自治乡举行。
平武县与燕京理工学院“红燕平康”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平通羌族自治乡举行。通讯员任怀民摄
平武县副县长王绍慧、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代春代表政校双方签订了“红燕平康”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平武县农业农村局、教育体育局分别向学校赠送了“支农助农惠农 情系三农,人才兴产业兴 燕平同兴”和“情系灾区 支教十余载,学史力行 再谱振兴篇”的锦旗。
王绍慧向燕京理工学院一直以来对平武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燕京理工学院能够继续关注平武乡村振兴,建立长期友好合作机制,在教育、农业等领域实现人才、技术和资源开发交流合作。
朱代春表示,建党百年之际,燕京理工学院师生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感悟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与力量,将学史力行落到办实事开新局上。燕京理工学院将继续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资源服务群众办实事,促进平武乡村振兴、教育振兴。
根据“红燕平康”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燕京理工学院将在平武县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参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在推销农特产品方面发挥作用,在为苏维埃红军小学、平通小学、平通中学等提供艺体师资力量和现代教育设施方面做出支持,在“红燕平康”四方联动,实现政、企、校、农多领域人才、技术交流合作方面贡献智慧。
农特产品直播带货团队在农户家中调研。通讯员任怀民摄
签约仪式后,燕京理工学院学工部门、传媒学院、文法学院师生组建农特产品直播带货团队,邀请北京专业抖音直播带货专业人员现场指导,进入养蜂农户家中实地调研,搜集拍摄直播素材,制定品牌推广和销售方案。
燕京理工学院直播团队的学生骨干们收获满满。广播电视编导2006班原梓晴表示,将会尽己所能让平武老槽蜂蜜在线上线下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平武的特产和特色。社体1801班叶浩然在日记中写道,参与其中才感受到乡村振兴并非一个简单事情,这为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乡村基层、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更让大家在服务农村、服务农业中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据悉,燕京理工学院还将更广泛地牵线搭桥,邀请河北省其他兄弟学校和企业派出更多优秀师生和专业人才继续支持服务平武发展,让平武和河北人民的深厚情谊结得更深更久。
●为山乡教育奉献力量
丰富多彩的支教课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通讯员任怀民摄
抵达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的第一时间,燕京理工学院的大学生支教志愿者们就走上课堂,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支教课程,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闪耀足球小明星”足球课、“力挽狂‘篮’”篮球课,培养孩子们的应变能力、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精忠武魂”太极课,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旗帜小小手”手工课和“天才画家”美术课,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音’为有你”“舞动童心”音乐课、舞蹈课,让孩子们感受音乐、舞蹈之美……
丰富多彩的支教课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通讯员任怀民摄
短短几天的支教,让马上进入大四实习的大学生志愿者张万星决定留下来,将山乡支教作为大四实习的重要内容。他说,当老师是儿时的梦想,在平武支教既是完成梦想,也是学习成长。
在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燕京理工学院推动设立“红燕平康爱心公益基金”,并进行了爱心公益捐赠。两校还联合发起“燕京理工学院——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校友节,确定每年5月12日所在的一周为校友联谊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友活动。
丰富多彩的支教课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通讯员任怀民摄
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两个月支起三张桌子补习语文、数学课程开始,到2010年增加英语、美术、手工课程,2012年增加音乐、舞蹈课程,再到2014年增加法律、武术、足球、篮球课程,燕京理工学院的支教师生们不断根据小学教学需要更新支教内容。即便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他们也通过“云上支教”进行了“一对一”授课。2011年、2014年和2018年,燕京理工学院还邀请了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的学生们走出大山,来到北京,帮孩子们完成了看天安门、游故宫、爬长城、在大学校园学习等梦想。
通过13年的支教支农,燕京理工学院广大师生目睹了震区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深刻地感受到了党的伟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受教育和鼓舞,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震区人民不畏艰难、重建家园的巨大勇气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更加坚定了青年学生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很多曾参加支农支教的志愿者们,如今已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河北日报通讯员李家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