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剑客群
为什么战争时期美丽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
为什么大智春总是英雄的生命开花。
是的,看军人擦朋友圈的照片。
剑客军耳边响起了这首歌。
30多年前,他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小伙子。
他们怀抱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脚踏雷区,冒着炮火,迎着弹雨,
前仆后继,
向着胜利的目标一次又一次发起冲击,
负伤倒下再爬起来,
重伤昏迷清醒后继续向前爬,
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们中很多人在战斗中倒下了,
血染了大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人们努力地找到了照片中的主角:
左一是两山作战,
原14军41师123团的钢铁战士,
一等荣誉伤残军人吴长军;
左二是两山作战,一等战功荣立者,
原67军199师596团班长郑守勇;
站立者是战斗英雄安忠文,
右一是一等功臣王曙光。
王曙光在那场惨烈的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
双脚和右手中指不幸被炸断,
多年后王曙光重返老山,他说:
别看我腿断了,要打仗我还第一个上。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感喟:“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
因为,对于祖国军队来说,
他们只是普通一兵,
但对于母亲来说,
他们却是母亲的全世界。
战士们不怕牺牲,
他们端起枪冲锋的时候,
就没想过要活着回来,
很多人倒下了,
祖国失去了一位好战士,
母亲却失去了全世界。
2
1979年2月,何田忠在边境作战中不幸牺牲,
长眠在云南边境烈士陵园里。
因不知儿子的墓在何处,
30多年来,田妈妈未能到儿子的坟前去看看。
后来,在媒体记者等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
她找到了儿子被埋地云南屏边烈士陵园,
并于2009年5月7日,
来到了儿子的身边,
摸到了儿子的墓碑,
实现了田妈妈无数个梦里苦苦寻觅儿子的愿望。
30年的绵绵思念,
30小时万水千山,
30分钟的墓前相见……
然而,看这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
在云南边境烈士陵园,
年逾古稀的田伯芬妈妈与儿子道别:
“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看你,
但只要身体还行,儿啊,
就让妈再看你一眼。”
苦寻30年才摸到了儿子的墓碑,
双亲已年迈,路途遥远,
初见或许就是最后相见!
烈士母亲的痛断肝肠,
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3
“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
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
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里,
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这是19岁的烈士王建川
在战场上写的《寄给妈妈的日记》里的一句话。
王建川烈士母亲2010年去世前,
这本带血的日记和泣血的诗句,
是老妈妈夜夜念儿的泪珠、日日思亲的白发。
老人家生前多次说:“以后要是有机会,
还希望把老王家的年轻人送去当兵。”
4
思念你的何止是那亲爹亲娘!
在内蒙古的阿尔山,中蒙界河哈拉哈河在冰面下静静流淌。
那里有座三角山哨所,海拔1039米。
1984年初夏,时任连长李相恩带队巡逻,突遇山洪。
为救和驻地牧民,
李相恩不幸被哈拉哈河湍急的水流卷走,从此杳无音信。
妻子郭凤荣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
于是在哨所旁种下一棵樟子松。
26年后,这位军嫂不幸身患绝症,
弥留之际留下遗嘱,
死后要把骨灰撒进哈拉哈河,
永远陪着丈夫驻守边关……
那棵松树也已长成了“相思树”。
矗立在风中,永远寄托着这段感人肺腑的爱情!
5
他们曾在70年代经历过自卫反击作战,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突出重围。
30多年后,这些老兵已年近六旬,
下岗失业,艰难维生。
南昌人有在黎明前搬家的习俗,
寓意越搬越亮,
因此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
老兵们就要起床干活。
公司聘请的搬家工人里,
有很多都是这些老兵。
时间回溯,
96岁的抗战老兵曾德发,如今最大的愿望,
就是平平淡淡地过完余生。
二十出头就去当远征兵的他,
在印度抗日杀敌,后又辗转到湖南、南京等地,
参加抗日保卫战,
“从没想过能活着回来”。
抗战胜利后,他先是颠沛流离,
接着复员回乡,耕地为生,
过着六十多年一贫如洗的生活,
却没主动争取过荣誉和补贴。
6
是的,我们的祖国,
如今,血海战场早变沃野平川,血火营盘已成繁华街市。
我国30多年没有打过仗,
这是国家之福,民族之幸,
却潜藏着安邦之忧:
一个演艺界的明星家事,
能被反复翻炒多少遍,
成为媒体的头条和流量池;
而有的烈士陵园却沦为养鸡场,
人们找不到一个给英雄献花的地方;
花样美男、“娘炮”小鲜肉备受追捧,
早已没有了“嫁人就嫁解放军”的社会氛围,
那些黑黝黝、一身泥水一身汗的战士,
却成了“傻大兵”“穷当兵”……
有位革命老区的老红军问一位学生,
能讲出几个英雄的战斗故事,
这位学生摇摇头:“一个都讲不出来”。
老红军尴尬一笑:
“我们当初不要命地打仗,
就为了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忘就忘了吧。”
当年的超女抽武警战士耳光,
都是这种话题的赤裸裸展示。
其实我们并不能批评这种现象,
因为有一大批脑残粉们对这些人护体。
我们整天喊,美国多强大、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你是真的没看到在那些强大的国家,
他们是如何把普通战士当成真正的明星一样追崇的吧?!
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展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真正为国负重、为守卫人民不惜生命的战士,
才是一个国家永恒的脊梁!
7
在我国中越边境,
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
但死亡的幽灵仍在边境飘荡。
2016年6月4日,
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扫雷3队下士程俊辉,
在执行中越边境扫雷任务时不幸牺牲。
生命定格在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的年轻:
22岁!
过去的20多年,
上千排雷兵曾奉献了青春与热血,
很多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这就是新时代的中国军人!
他们的身后是和平,
他们的面前是牺牲!
有个驻军大市为部队训练用地、
干部转业安置、战士优抚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
有些人认为这有失社会公平原则。
当地领导在大会上拍案而起:
“对这个特殊群体给予特殊优待,
是社会公平原则更高、更深层次的体现。
如果谁想不通,就请你到无人岛上站站岗,
到漠河哨卡放放哨,到唐古拉山扛扛枪!”
“老兵不死,只是渐凋零!”
老兵,是英雄,是丰碑!
一座座无言的墓碑,
一条条永恒的生命,
组成了沉默的“兵营”。
这里庄严肃穆看不到人间的繁华,
这里寂静无声听不到尘世的喧闹,
只有不朽的英魂。
英雄们用生命铸就国防,
用鲜血浸染国旗军旗,
后人应当永远铭记他们瑰丽的青春。
不能让最可爱的人流血流汗又流泪,
尊崇他们,绝不是一句空话,
千万不要等到战争来临才想起他们,
不然,为时已晚!
军人不怕牺牲,但怕遗忘!
你愿意为他们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