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学上中药学那会儿,对于近名或同科属植物的中药,我们中医学生就容易搞混和弄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乌药、乌头、草乌、川乌、附子这几味容易搞混的中药,这几味药中,其中有两个命名是同一味药,有三味药是同属一种植物,有两味药是同科属但不同品种,您清楚吗?
鲮鲤君慢慢来告诉您吧。
一、乌药
乌药,味性辛,性温,为樟科灌木植物的块根。古人认为乌药最好的产地在浙江天台山,有一首方剂叫天台乌药散,就是想说天台山产的乌药质量很好。但是现代的临床研究发现,各地区所产的乌药品质并没有很太大的区别,而且,天台山现在已是自然保护区了,基本就没有天台乌药了,所以也就没有天台乌药这个称谓了。
乌药主要有两大功效,一个是行气止痛,一个是温肾散寒。
行气止痛,主要作用于脾胃,肝也能用。乌药行气止痛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行气止痛作用广泛,本品性温,《本草求真》云“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故胸胁脘腹,适当配伍,它都能用。
温肾散寒,是其特殊功效,主要用来治疗肾与膀胱虚寒、气化不及所导致的尿频或遗尿,如缩泉丸里,就是乌药搭配益智仁、山药。对于肾阳虚的其他病证,乌药一般不用。
二、川乌(乌头)
川乌,性辛苦,热,有大毒,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是四川的地道药材,因其形状像鸟头,所以古人把它叫乌头。
本品辛热升散,善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称其“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为治风寒湿痹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如治寒湿痹证的乌头汤,就是乌头与麻黄、芍药、甘草等配伍。
除了用于风寒湿痹,川乌还用于治疗阴寒内盛的心腹冷痛,如寒疝、胃冷痛等,临床一般配伍其他药材来使用。
因本品有大毒,临床使用一定要注意,内服一定要炮制,要久煎,孕妇要忌用,另外,十八反说“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类)蔹(白蔹)及(白及)攻乌(乌头)”,这些与乌头相反的药物要禁用。
三、草乌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根,其性能、功效、应用、使用注意与川乌一样,只是毒性更强,大家了解即可。
四、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与川乌是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川乌是母根,附子是子根,毒性较川乌稍弱。
附子第一大功效就是回阳救逆,是其温阳功效的最大化应用,主要用于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的亡阳重证,与大补元气的人参合成专治气阳两脱的参附汤。
一般的阳虚证,心脾肾诸阳虚衰证,附子当然也是能用的,对于这些病证说,附子就有点大材小用了。
另外,附子的温阳还能用于肢体经络,也就是其温经通络的功效,对于风寒湿痹证周身骨节疼痛明显者,具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功效较川乌稍弱。
附子的使用注意也是要久煎,宜60分钟为宜,口尝无麻辣感为度,阴虚阳亢、孕妇忌用,另外,附子也属于乌头类药物,因此,十八反的药物也需禁用。
【本文系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