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去世,中央决定建设毛主席纪念堂,放置毛主席的遗体。
多年以后,我们依然能透过那具水晶棺瞻仰毛主席的遗容,水晶棺中的毛主席神态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让所有来瞻仰的人们惊叹不已。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具盛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当年在研制过程中经历了多少磨难,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用了一年时间才终于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前成功研制出这具水晶棺。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水晶棺研制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毛主席水晶棺
一、艰难的设计之路
当年,研制水晶棺的任务交给了北京玻璃总厂,中央要求必须在一年之内完成这个任务,因此这项任务在当时也被叫做“一号任务”。
玻璃总厂接到这项任务以后,将任务进行了分解,北京608厂负责水晶棺的设计,棺体加工等工作,北京603厂和605厂负责制造水晶棺所需的光学玻璃和水晶板材生成工作。
水晶棺从外表上看似乎并不是很复杂,但在实际制作工艺上却是要求非常高,涉及多个技术难题。而且,毛主席水晶棺的制作还要考虑各种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比如如果发生战争、地震时的保护性能,还要兼具庄重和民族风格等。
在当时,制作水晶棺在世界范围也是一个难题。国际上,只有苏联和越南领导人遗体使用过水晶棺,但关于制作技术却根本没有公开,就算想找一张照片也是非常困难的。当时只有几个驻外使馆的工作人员见过水晶棺,只能提供一个模糊的印象来参考。
这个时候人们突然想起来,当年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苏联好像送过一具水晶棺,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也并没有使用,后来存放在了香山公园。
工作人员们费尽辛苦,终于在一个仓库中找到了这具水晶棺,但看到水晶棺的真容后却让人们大失所望。
中山陵
这具所谓的“水晶棺”甚至不能算是真正的水晶棺,总长度仅有一米七,看上去很小气,外层材料是钢质的,仅仅是内棺的盖板使用了玻璃材料,能让人们透过这层盖板看到棺材内部。另外,这具“水晶棺”的密封性和隔热性等方面也和真正的水晶棺差得远。
既然没有先例可以参照,设计人员们只好自行设计。
正当设计人员们紧张工作的时候,中央考虑到水晶棺不可能很快制作出来,为了让人们能够瞻仰毛主席遗容,临时制作一个玻璃棺材罩,这个玻璃棺材罩使用了梯形设计。通过反馈,中央对这个造型还是比较认可的,于是,毛主席水晶棺的设计也有了初步的方向。
经过多次设计论证,水晶棺的设计方案终于确定。设计组按照毛主席的身高特点,决定水晶棺除了底座之外,其余的地方由一块棺盖和四块棺板组成。因为使用的板材面积比较大,设计人员认为使用水晶和使用k9玻璃的效果没多大区别,所以在第一次试制的过程中使用的是k9玻璃。
工作人员测量棺板厚度
二、一号水晶棺的制作与淘汰
因为水晶棺被设计成梯形,所以对几块板材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块板材之间的夹角误差,必须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这就对设计和加工的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玻璃总厂请到了中科院著名的光学专家王大珩院士来指导设计工作。王院士看完设计图纸以后,说到:
你们的图纸没什么问题,但我还是建议,有机胶总会有老化的时候,最好能想办法让这五块板材在没有胶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
后来,根据王院士的建议,设计组采用了“虚空原理”的办法,让这五块板材达到了自动平衡。也就在这个时候,由603厂负责制作的k9玻璃毛胚也终于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对玻璃进行加工。
但在加工玻璃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虽然当时608厂的加工技术在国内已经是最高的了,但是最大也只加工过直径一米的材料,而水晶棺的板材要超过这个限制,当时的机器是无法加工的。如果从国外订购设备的话要花很长时间,自己设计的时间也不够用,所以只能在现有设备想办法。
工作人员对棺板进行粗磨
于是,技术人员们找遍了北京的各个机床厂,最终找到了一台德国进口的大型龙门铣床。这台设备的各项参数基本上可以满足加工玻璃板材的要求,稍微改动一下就可以投入使用。
可是,在加工大型玻璃的时候,却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先后三块板材都在已经快加工完成的时候发生了破碎。技术人员们最初认为是在“退火”工艺上出了问题,可改进了技术以后,破碎情况同样存在。
经过全方位细致地查找,技术人员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当时加工车间的空间过大,造成了空气对流比较严重,打磨玻璃的时候,接触面的温度变化比较大,因此才造成了玻璃的破碎。后来,工作人员搭建了更小的加工场所,并多加了一道门,以减小空气流通,让温度保持稳定,这样才解决了玻璃破碎的问题。
到了1977年的三月,水晶棺所需的板材终于按照要求加工完毕,照明系统也安装完毕,一号水晶棺即将面临上级的审查。
一号水晶棺的审查工作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进行,当时在水晶棺中放置了一个石膏做成的毛主席假人模型,身上也穿上了衣服和鞋子。当水晶棺中的灯光亮起的时候,因为反光,审核的领导们发现看到的是却是五个毛主席的形象。
这样显然是不行的,另外,玻璃和水晶的折射率也是有很大差距的,这样来看,很多地方都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因此一号水晶棺被淘汰了。
磨砂后测量水平程度
三、二号和三号水晶棺的制作
为了解决光线的反射问题,从全国汇聚了近百位这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最后提出了三个方案:
一是直接去掉光源或者将光源变弱,这样就不会有反射的问题了。二是在水晶棺的玻璃内侧进行真空镀膜,这样可以起到减少反射的作用。三是调整光线角度,让反射的影像改变位置,以达到让人们看不到的目的。
后两个方案最终被采纳,为了保险起见,两个方案同时开始进行,但因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二号水晶棺还是被淘汰了。
在三号水晶棺制作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因为长时间的药物浸泡,毛主席的遗体发生了一些比较细小的变化,皮肤的颜色有一些变深。为了达到自然的效果,遗体就需要做一些美容。但是要是按照保护遗体的需要,是不能用任何美容材料的。于是技术人员们想到了利用光线进行美容的办法。
经过专家们的巧妙设计,形成了一套光学美容的设计方案。通过光线照射主席的不同部位,起到了很好的美容效果,有的光线使眉毛的颜色变深,有的光线让面部颜色变浅,有的光线让鼻子上影响也看不到了。
领导们在审核过三号水晶棺以后,表示非常满意,但由于三号水晶棺还不是真正的水晶棺,仍然还是用玻璃制作的,只是一个过渡的产品,所以还是被放弃了。
四、最终完成
设计方案成熟以后,就是开始真正地制作水晶棺了。
当时,我国已经探明的水晶矿品位都不太高,资源稀缺,而一级水晶矿则更加稀少。最后决定由当时全国质量最高的江苏省东海县105矿负责水晶的供应。
按照制作水晶棺的要求,水晶材料必须不含任何杂质,每平方米材料中含有的气泡也不能超过两个。当时东海105矿的储备并没有那么多,因此大部分矿石就需要现采。为此,东海县做出了紧急动员,每天出动一千多人,终于在规定时间内采集到足够的高品质水晶矿石。
据统计,仅半年的时间,东海县就通过飞机、火车先后六次调运了35.2吨优质天然水晶矿石到北京、上海、锦州等地。
组装水晶棺
水晶矿石到位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熔炼水晶。当时,世界上仅有几个发达国家有生产石英玻璃的技术,但都一致对外封锁技术。毛主席水晶棺所需要的板材,长达两米多,厚达四十多毫米,这在当时没有任何国家生产过,技术人员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技术人员一次又一次改进工艺,各种设备连夜制作,工程兵和中建一局用了五天时间就把氢气、氧气从六十公里外的地方用管道接过来。
熔炼水晶需要两千多度的高温,工人们硬是靠双手把粉末状的原料练成了一块块高纯度的水晶板材。炼制水晶的时候,面对高温,工人们脚泡在水里,身上的防护服被烤得冒烟,后门还得有人往身上浇水。就这样,经过重重困难,一块块石英玻璃面板终于制作完成。
石英玻璃面板在605厂完成了最后的加工,为了粘合这些面板,技术人员们又实验了三百多种配方,终于解决了面板的粘合问题。
到了1977年八月,四号水晶棺终于制作完成,它解决了此前出现的所有问题。现在,人民在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主席遗容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个四号水晶棺。后来,为了防止发生突发情况,又制作了五号水晶棺。
群众瞻仰毛主席遗容
通过水晶棺的研制过程,上百个部门通力协作,也体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和拼搏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