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从军20载,想诉之事怎能尽然,只得着其一点,挑拣区区数言聊以自慰,与君共享!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听别人描述西藏,不少朋友就会不自然正襟危坐,随时准备接受稀奇古怪、感动感叹、激动流泪的侵袭。我可不想重复昨天的故事,像祥林嫂一样念叨来念叨去,就说说感觉有意思,挺另类的事吧。
我的一个哥们是山东人,我们在一个战壕里吃喝拉撒睡十几年。他是典型的高原红,脸皮薄、白里透红,但发际线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西藏缺氧的原因,蹭蹭往后挪——好像西藏“未老先衰”“聪明绝顶”的人特别多,有的排长刚当完就谢顶了。他休假回家,到幼儿园门口接孩子,人家家长碰到了,赶快招呼自家孩子,“快,叫爷爷!”我哥们当时就懵圈了,一股惭怍、尴尬的心情涌上心头,“这是什么个情况?”这个“梗”,哥们前前后后说了好几年,可惜,他仍然没有变年轻,仍然向“爷爷”的行列里急冲猛进。
西藏当兵多年,身体没点毛病的很少,什么高原性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异常等都是常见病,军队医院见多不怪、不甚处理,每次下山休假调养调养就是了。可恨的是:为啥咱老得那么快?好像某个科普杂志上说,海拔越高,人衰老的速度也就越快,衰老速度和海拔高度成正比。加之寒风凛冽,紫外线得理不饶人,难怪个个像“爷字辈”。我感到老得最快、样子最惨的时候,莫过于高海拔“升级版”演习驻训,4500米,脸瞬间脱皮,一个个都是黑黢黢的“鬼样子”。但我现在已经改了脱皮的毛病,因为脱了几层之后,就变得老皮老脸、皮糙肉厚,抗摧得很。年轻的娃娃就不同,他们的脱皮看上去很恐怖,大家在网上可能都看到过,这倒没什么虚假和“PS”成分。
再说“分居”。西藏部队不同于内地部队,随军难随队,原则上是给军属发补贴、可以在部队生活,但基本实现不了,这客观原因占了大部分。一是孩子的教育问题。除了拉萨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学质量好一些以外,其他任何地方都师资欠缺、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环境不好,很多支教老师确实不容易,窝在山沟里既当爹又当妈。我妻子曾在2005年“应聘”到西藏“小江南”林芝一所小学任教,那小学叫“文武学校”,至今还在。当时是小桌椅、小板凳,点着蜡烛,一人负责“语数外品化生”所有课程。二是部队需要长时间在外演习驻训。每年至少4个月以上,而且基本横跨暑假——这是西藏部队训练黄金期。所以,每年一次牛郎织女鹊桥会也就被取消了。如果非来探亲也没办法,大家就轮流回营区休息。三是家属不愿意来。说实话,不是每个家属都能受得了缺氧的痛苦、长途的跋涉、上厕所的尴尬、伙食的不适应,小孩子发烧感冒更是危险煎熬。因此,“分居”大势已定,再难更改。
分居那么久,当然问题很多。我的一个老前辈,四川人,每次休假回家行李刚一放,女儿就会问他,“你什么时候走?”他气得脸通红,哄不是、骂也不是。孩子是厌烦他回来,他一回来,她就得和妈妈分房睡,一切事都得围着爸爸转而不再围着她转。我女儿出生时,我休假在家,再回来时,她已经小脊背倍直、小玩具玩得哗哗地坐在那里了,别人不说这是我女儿,我根本不敢认。为了不让父爱缺失,我坚持给她写信,打算写到第99封信的时候转业回家,高兴的是还没写到第99封信就转业回家了,遗憾的是女儿一封回信也没有,她说,“不知道说什么。”偶尔参加一次她的家长会,她给爸爸的“一封信”上只写了“爸爸是西藏军人,我感到自豪。”其它什么也没有,你说,我是欣慰呢,失落呢,还是无奈呢!
加之法律保障,军人离婚率很低,但退役后离婚率却很高。因为前半生不在一起,矛盾问题很少,即使有问题也被距离、时间冲淡了。可回来后,彼此都要适应“多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要改变各自保持了十几、十二年的生活方式,矛盾肯定是存在的。
再说说退役以后工作的事。西藏从军20载,你说落伍几个时代、几十年,那倒不至于。信息化社会下,微信微博抖音都会用,“王者荣耀”“今晚吃鸡,大吉大利”的游戏都会玩。如果回来后,带带孩子、打打麻将、钓钓鱼,不存在适应不适应的问题;如果要另谋一份职业,必将面临诸多困难。在boss直聘网里以退伍军人优先的职位是一色的保安、仓管,也有健身的,可也不是每个当兵出来的都身体倍棒、肌肉横飞,像通信兵、后勤兵、机关兵就不可能像特种兵那样有练习散打、徒手搏击的机会。特种兵必竟是极少数。
我相信:“拿枪的敌人都不怕,还怕滚滚商场吗?”现在才知,地方生活主要不是怕不怕的胆量的事,是“如何选择,选择什么”的理智事。有的兄弟仍滞留西藏开个小店做个生意,有的聘个公司谋个职位,还有的缘于爱好干起了摄影、古玩的,更有奇特者买个弹弓打啤酒瓶的,总之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西藏兵是个特殊群体,特殊的标签将会伴随一生,何况已经过去了上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