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大美心语录 作者:林大美
翁亦奇老师说“至善莫如教子,至乐莫如读书”。加入大V之家,在app那听了一节翁亦奇老师的课《如何锻炼孩子的注意力》我收获颇多,赶快整理笔记,周边的朋友看我的分享,也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又是收获,真好。
在中国,最缺少的两个科目就是心理学和哲学。心理学能帮你更好地了解别人。哲学能让你懂得很多道理。中国心理阳光工程调查:中国有70%的成人心理有问题。有的人整天闷闷不乐抑郁。即使心理真的有问题也不会去看心理医生,心里再痛苦也熬着。
世界上有3种能量:
1-正能量~我很努力,我很棒,每天都充满激情。
2-负能量~天天抱怨老公不好,孩子不听话,领导不公平
3-真能量~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
这种能量在在成人比较少见。因为成人都戴着好多张面具,没钱的装有钱,不开心装快乐等等。但是这种能量在儿童身上可以发现。翁老师最喜欢这种能量,他喜欢和孩子交流,下班回到家跟孩子玩能洗去一天的疲惫。他喜欢孩子喜欢他的感觉。我想如果每个父亲都跟翁老师一样喜欢和孩子沟通和孩子玩,那么这个世界得多美好呀
然而现在很多错误的教育观念让33.3%的孩子有心理问题,这个数据还会不断上升。
有句话说“你不理我,比你打我”更痛。你觉得哪个更重要呢?孩子身体不舒服,如肚子痛,头痛父母会很上心,可是,孩子心里痛呢?这个往往被忽视了,很多爸妈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么孩子会有哪些心里问题呢?
一,性格和情绪。
1.任性:孩子想干嘛就干嘛,不顺他就发脾气,暴跳如雷。
2.娇气:依赖别人很难自己事情自己做。
3.退缩:什么事情都不敢自己尝试。
4.孤僻:自己玩不跟别人玩。
5.懦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被说就哭。
6.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好,不认可自己。
除了性格和情绪的体现,还体现在某些行为习惯:如咬手指、挖鼻孔、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睡眠障碍等,严重的话还会打架、说谎、偷窃、嫉妒,这些行为背后就隐藏心理问题。
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有这些心理问题呢?
沸洛伊德说“小孩一出生就收到成年人的压制”,如果一个孩子无法心灵健康成长最主要就是受到成人的呀压制。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社会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父母的心理问题,但是大部分的父母的都毫无察觉。比如说一个胆小的父母会带出胆大的孩子吗?一个自私的父母会带出感恩的孩子吗?所以想要让孩子心理健康,父母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你脾气差,一点自控能力都没有看不顺就发脾气,那么孩子脾气能好吗?有次我去家访,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有点孤僻,不爱说话,学习差。在家访的时候,她爸爸一直看着电视跟我们讲话,还时不时蹦出说这节目很好看。然后就跟我们说孩子爱看电视,爱看手机,孩子不活泼。且不说他平时是怎么做的,家访还盯着电视看,有时间陪孩子说话吗?所以,如果爸妈变了孩子也会变了。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将儿童心理发展归为五个阶段
1.生理需求:就是让孩子吃饱睡好。但是都不能太过,做到“爱而不宠”。
2.安全感:孩子在2岁之前父母要多抽时间陪孩子,这阶段的孩子喜欢看妈妈笑,喜欢陪爸爸玩,要让孩子充分体会到爸妈的爱。陪伴最重要若要离开要光明正大,不欺骗。
我要回去上课,都会跟贝贝说“妈妈明天要回去上班”,他爸爸也会跟他说妈妈明天要去上班了,过两天就回来。他都很接受,出门会交代爸爸小心骑车,要看车镜
。
不要吓孩子,有的家长哄睡,为了让孩子早点睡就说“赶快睡不然大灰狼会把你吃了”接着孩子马上闭上眼睛,即使睡了,他的梦是不香的,长期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如果在这阶段,爸妈都没时间陪孩子,孩子就会爱哭,粘人的表现。他不希望爸妈在他面前离开,一离开就哭。看到爸妈回来就马上粘上去,走到哪跟到哪,还会胆小怕生。
这就是安全感不足。这阶段要是父母没陪孩子帮他建立安全感,对下一阶段独立感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3.独立感:孩子3岁左右,有自主意识,变得调皮爱探索。父母要帮助他建立独立感,在“三不伤害”的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如孩子要自己吃饭,自己穿鞋,要拖地等等,让他们去尝试,不要觉得孩子是在添乱而制止。父母只要在身边指导就可以。
我记得贝贝接近3岁的时候,自己去浴室,拿舀子装水往身上倒还哈哈大笑。妹妹提醒我不要打扰他,反正夏天不怕着凉,衣服湿了再换。玩了一会自己满足地走出来说要换衣服然后去玩别的了。如果当时马上制止那得多扫兴啊,剥夺了他尝试自己洗澡的快乐。
如果孩子在你要求他自己能坐的事情自己做,他还很依赖,习惯不好,那么父母要先帮他建立安全感。你可以想象孩子由于父母不常陪伴而粘人,他能建立独立感吗?但父母做做到“带而不代”~我们是带领他而不是代替他做任何事情,这点贝贝得加强,奶奶总是代替他如穿衣服啦,穿鞋啦。
4.归属感:
孩子5周岁左右,自理能力强什么都会自己做,自己就要找别的孩子一起玩,这就是进入归属感阶段。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和同伴友好相处、懂得与人协作和分享,在交往中找到被肯定和表扬。
同样如果第三阶段没做好,第四阶段归属感就会影响。我们要积极引导。有些错误的价值观影响了孩子。如在幼儿园,有个孩子发现一个坏孩子在破坏玩具,这个孩子马上告诉老师,老师批评了破坏玩具的孩子表扬了这个举报的孩子,好像大部分幼儿园尤其是农村的幼儿园都这么做。难怪爱打小报告的学生越来越多。
我教书6年以来,最头疼就是那些爱打小报告的学生,上课不一会儿,“老师,某某在偷吃糖果”“老师,她在玩玩具”而且打小报告的人还很理直气壮,感觉自己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
翁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发现有人干坏事要去制止他,如果制止不了请老师帮忙。老师是来帮你的,不是你帮老师发现干坏事的人。这样子孩子的责任感才会提升。(受教了,回去告诉贝贝,贝贝也爱打小报告,有一回和虫虫玩,虫虫拿了别人家的奶瓶玩,他跑去告诉那个孩子的妈妈
)
如果你是老师,有个学生捡了一支笔交给你,你怎么办?表扬他吗?翁老师建议如果是他,他会和这个孩子一起找到丢笔的学生,让这个学生当面感谢捡到笔的学生。(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我也这么教育自己的学生)因为这才是真正帮助别人而不是因为你捡到东西上交老师,是为了得到表扬。
5.成就感:这是作为最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同伴前觉得骄傲。
那天贝贝跟我说
他是最早把坏习惯改过来的,那表情非常骄傲。
妈妈:是什么坏习惯?
贝贝:上课跑来跑去。我是最快改过来的,和我一起拍来跑去的,都没改过来
妈妈:嗯,改掉坏习惯是好样的。
其实3岁多的孩子,注意力根本没那么集中,跑来跑去很正常。也许是那次,有几个跑来跑去他也是其中之一,他比别人更早克制了这个行为。说不定哪天又继续跑来跑去。
翁老师分享,她女儿放学回来,趾高气扬地告诉他:校长表扬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自己去上学的。那是何等骄傲。其实她去上学,翁老师夫妇悄悄跟在后面,直到她走进学校才放心。这是多么用心良苦,这就帮孩子建立了成就感。
有成就感就特别自信。翁老师的一个朋友找他说孩子不自信总不认可自己。翁老师了解到孩子钢琴特别厉害。就建议家长邀请她的同学去听她演奏。得到同伴的赞扬肯定,这个孩子慢慢地变得自信起来,在其他方面也自信了,孩子在自己身上找到成就感。
孩子都是一个一个阶段成长的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但是也不要一切都为了孩子,要告诉孩子,爷爷奶奶,爸妈妈都和你一样重要。不然孩子就会自我为中心变得任性。不要企图控制孩子,很多家长都要孩子听话,对孩子的行为想法加以控制,这样孩子反而会叛逆,往往不自信。
孩子活泼开朗自信怎么培养?
1.自我暗示
经常跟孩子说你很懂礼貌,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有礼貌。你上课很积极,他就会上课很积极但是要注意暗示的内容确保孩子做到。
2.情景假设
案例:老师打电话说你孩子偷了同桌橡皮擦。你觉得如果是你会怎么教育?
孩子回来咯,父亲没有马上说他,而是和颜悦色地给孩子讲故事。
从前有个孩子他很喜欢同桌的橡皮擦。他先借来擦了几次,觉得真是好,太喜欢了,趁同桌没注意就把橡皮擦拿回家了。他拿走后觉得很不安,要是同桌一直找,找不到怎么办?于是第二天他就把橡皮擦还给同桌,跟她道歉了。
故事讲完,该吃饭吃饭,继续陪孩子玩。第二天去上学这个孩子就把橡皮擦还了。
3.集体疗法
一个自卑内向的孩子得到同伴的积极肯定,身边的人鼓励表扬,他就会慢慢变得自信
。四年3班有个男学生,其貌不扬,黑黑瘦瘦的,学习一般,上次我特意看了其他科成绩,不理想。但是英语却不错。有一次我发现他很认真,就当全班面说民生是我们班的英语小王子。结果他好努力,回答积极,作业也认真完成,英语在班级里尤其是回答也是拔尖的,他在同伴面前也得到肯定和赞扬就越来越自信。
4.冷处理
如果在孩子情绪很差时不要沟通和教育,要让孩子安静反思一下,切记不能单独关孩子,要关就大人也陪着孩子一起反思。不然会造成孩子心理伤害
我记得贝贝小时候才2岁多,我教育他居然把他关了
,把孩子吓坏咯。
大人情绪差的时候也不能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因为这样反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使命感消失。
教育孩子不是向孩子传播知识,提高某个技能,我们的使命是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点燃心中的梦想。每个爸妈都应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让孩子活泼开朗自信。
感谢翁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育儿教育学生上就可以参考了。
文章转自:至善教子父母学堂,微信号:zsjz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