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有经济头脑 赌气离家到香港打拼
2016年2月26日晚上7点多,香港市中心的湾仔骆克道大厦10楼,推杯换盏声不绝于耳。在这家名为“四姐川菜”的私房菜馆里,数十张餐桌早已座无虚席,等待就餐的人还在门外排队。
经营这家川菜馆的老板陈登群是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当年完全没想到要来香港,真的做梦都没有想到,结果一晃就快30年了。”陈登群一张口,30年乡音未改。
1964年,陈登群出生于重庆大足,家中共有8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四,人称四姐。陈登群小时候家境殷实,早早地购置了自行车和电视机。
陈登群从小就有经济头脑,1978年,初中毕业的她拿了600元钱到主城做生意。每天,她在朝天门市场买好凉鞋、毛线、衣服等百货,坐12路公共汽车经菜园坝到南山,一路贩卖。五年时间挣了2万多元。
“后来,家里人觉得女孩子还是应该有个体面工作好嫁人。”陈登群说,1983年她放下了摆摊卖百货的工作,进入重庆烟草公司,成为一名文员。
“我那时候在烟草公司工作,是坐办公室的,待遇很好,根本没想过要离开重庆。”陈登群说,如果不出意外,自己的生活应该就是结婚生子,然后平淡过完一生了。
但命运就是这么爱开玩笑,因为个人感情出现问题,陈登群赌气离开重庆,投奔已在香港打拼多年的大姐和三姐。1986年,刚刚22岁的陈登群来到香港。由于读书少,人年轻没经验,只能先去餐馆做清洁工。
“刚来的时候好苦,每天天不亮就要爬起来,好想回重庆啊。”回忆起刚到香港的那段日子,陈登群感叹,“那里面的艰辛,哎,说都说不完。”
由于那时的签证制度要求新移民必须住满一年才能离开香港,陈登群只好留下来。那段时间里,她打过很多份工,搞过进出口贸易,也去过台湾老板开的公司工作,还为政府的福利机构工作过。
靠重庆味道打开市场 周星驰马云等都爱光顾
1997年,一个在湾仔开面铺的朋友打算收手不做了,想把铺子转给陈登群。“那会儿很犹豫,不敢接。”陈登群说,重庆小面味道独特,但那时候香港还没有人开小面馆,不知道前景如何。短暂考虑后,她决定先接下来试一试。
为了保证小面口味的正宗,陈登群特意从重庆采购了花椒、辣椒等原材料,从深圳拉到湾仔。面馆刚开张时,从炒料、煮面到招呼客人全都是她亲自上阵。
渐渐地,这一首创重庆风味的小面馆在香港打开了局面,周星驰、任达华等慕名前来品尝,众多明星的光顾进一步带动了生意。
2002年,在朋友帮助下,陈登群在香港市中心的湾仔骆克道租下了一栋大厦2楼的三个单位,开始经营川菜私房菜馆,馆子的名字就叫“四姐川菜”。
“一开始,面馆和私房菜一起在做,一共雇了十几个人,都是老乡。”说这话时,陈登群显得非常豪爽。后来,由于面馆租金上涨,加上经营辛苦,陈登群索性把面馆关了,专心做私房菜的生意。
“那会儿以为只搞得到两到四年,结果做到现在了。”陈登群说,香港有很多这样的私房菜馆,不挂牌子,完全靠口耳相传,卖的是口碑,也是人气。“我现在完全不担心客源,10个来的客人中,有8个都成了好朋友,这里面有很多乐趣。”
“你别看我这里装修很简单,但是到我这里来吃饭的人“卧虎藏龙”哟。老外特别喜欢来,一般是外国公司和机构派驻香港的代表,还有很多金融界精英,也经常来这里。”在陈登群的名片夹里,从美国《华尔街日报》到日本《读卖新闻》的驻港首席记者,从摩根士丹利到摩根大通,再到瑞银的金融界才俊,都是四姐川菜的拥趸。
“你们来晚了一步,马云刚刚在我这吃了午饭,不然就能见到了。”陈登群笑着说。采访时,旁边一桌的德国老外邀请老板喝酒,豪爽的陈登群便端着酒杯,过去敬酒,喝完一圈后坐下来,仍可以开心地侃侃而谈。
“这么多年来,我的心态一直很年轻,只要是客人来了,一定要热情招待。我一直给客人们说,要是在香港想家了,就到四姐这里来,四姐给你们家的温馨!”陈登群说。
离乡30年满满都是思念想让更多人尝到家乡味
开店至今,陈登群仍保持着从重庆进购原材料的传统:“一般都是请人到乡下去收,像老荫茶这些,城里做不出那种感觉。”
正是对味道的坚守和诚挚的热情,在香港这么多年,陈登群牢牢占据着川菜市场。如今,要想到她的川菜馆吃饭,必须提前半个月预定。
有客人建议她通过加价调整客源,也有朋友鼓励她开分店,但她没这么干。“现在的生活让我很满足了。”陈登群说,“世界上的钱不是哪一个人的,也不是一个人赚得完的,不能因眼前的利益,把路子给堵死了。”
除了工作,陈登群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早在1987年,她就成了家,育有两个孩子。现在,丈夫和她一起张罗川菜馆。“儿子仔仔特别懂事,虽然在香港出生,但是重庆话讲得好,性格也像重庆人,很耿直,很有人情味。”说到这里,陈登群掩不住嘴角的笑意。
谈到对重庆的回忆,陈登群的言语中满是思念。陈登群说,现在家里只有父亲健在,这些年来,她经常回大足看老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当时离开重庆来到香港也好,至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陈登群说,自己因为开私房菜馆结识了很多朋友,有很多乐趣。她想在香港继续打拼,让更多人品尝到地道的重庆味道,以此来认识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