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记者 蒋肖斌
9月19日晚,“湾区升明月”2021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节目单剧透,《东方之珠》《弯弯的月亮》《月朦胧鸟朦胧》等家喻户晓的作品将被再次演绎,具有澳门回归特殊意义的《七子之歌》也名列其中。
大部分观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可能是在1999年澳门回归晚会上,9岁的澳门女孩容韵琳用稚嫩的童声唱道:“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那样一个举国期盼的特殊时刻,一首《七子之歌》拨动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弦。
澳门街景。视觉中国 供图
《七子之歌》是由著名诗人闻一多创作的一首组诗,包括“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和“旅顺·大连”等七篇。如今最广为传唱的版本,改编自组诗中的第一篇,即《七子之歌·澳门》。
1922年,23岁的闻一多赴美留学。其时正值中国社会凋敝、山河破碎之际,身居国外的闻一多深感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歌》引言——记者注)”,于1925年3月愤然写下《七子之歌》。在诗中,闻一多采用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略去的七处土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他们异族欺辱,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
1925年6月1月,闻一多学成归来,抵达上海。而就在两天前,“五卅惨案”发生。闻一多决定将《七子之歌》提前放至《现代评论》上刊发。1925年7月4日,《七子之歌》发表,引起社会广泛共鸣,被收录《公民诗歌》一书。
岁月走过,《七子之歌》再度被关注,是在1998年年底,也就是澳门回归前夕。当时,中央电视台筹拍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导演从闻一多选集中找了这首组诗,并决定把第一首《澳门》作为主题曲,请作曲家李海鹰谱曲。
从收到邀请到创作完成,李海鹰仅用了两天。在歌曲中,李海鹰采用了一些潮汕歌曲的元素,用音调的转换表达着孩子对母爱的渴望。
在创作时,李海鹰除了谱曲,还对原词进行了小小的改动,将“妈港”改成“Macau”。16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达澳门,询问居民当地的名字。居民误以为在问庙宇,回答叫“妈祖”。葡萄牙人根据发音将其译为“Macau”,这也是澳门葡语名字的由来。
歌曲创作完成后,澳门培正中学小学二年级的容韵琳,从几千名学生中被选拔出来,成为这首歌最早的演唱者。其时容韵琳仅有9岁,普通话不标准的她,每天跟着老师逐字逐句地练习。
新一代澳门少年龙紫岚传唱《七子之歌》。视觉中国 供图
1998年年底,《澳门岁月》首映,稚嫩的童声搭配真挚的情感,主题歌《七子之歌》戳中了无数人的心,歌曲随后被选为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
2006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绕月期间,还播放了《七子之歌》。2019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和容韵琳同为澳门培正中学学生的龙紫岚,成为《七子之歌》新一代演唱者。当时11岁的龙紫岚通过广播,向1999年参加过澳门回归晚会《七子之歌》合唱团的成员发出邀请,大家纷纷响应,和龙紫岚一起重唱经典,《七子之歌》实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此次“湾区升明月”晚会上,《七子之歌》将被再次唱响,而澳门,也已经回来很久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