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是人的正常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被嘲笑、孤立、恶意开玩笑时,会生气。
遇到极端的情况,孩子甚至会火冒三丈,想大声骂对方一顿,甚至可能还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推他、打他。因为孩子内心有一个声音在说,“气死我了!一定要骂回去!”
心跳加速、血液涌向头部、眼睛睁大、身体发烫、呼吸变浅,这些都是人在生气时的正常生理反应。这种变化导致身体会抢在头脑思考清楚前做好战斗的准备。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即使是“生气”也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负面情绪,只是这种情绪控制不好,却可能造成不好的后果。所以,气可以生,但行为却要三思而后行。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了,既然生气可能会导致不好的后果,那干脆就教孩子不要生气就好了。就像我们成年人的世界上,总有一种人,他们处处得体说话做事都非常世故圆滑,你说不表他们哪里不好,但时间长了总会觉得对方很“假”,很不舒服,也很难跟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就像是一个没有情绪起伏的机器人。
学习了这么多年情绪控制的成年人,尚且做不到让自己事事不生气,那么又怎么可以让孩子给生气装上开关,一按就有,再一按就没有。
孩子会生气,是家长的福气
比起跟自己情绪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成年人,孩子会表现得更容易生气,当然相对的他们也能更快地忘记不愉快,不再生气。
儿子是一个容易生气的小孩,因为在家里他的需求总能及时得到反馈,所以他会为老师课上没叫他回答问题而生气,也会为小朋友玩游戏没带他而生气。这种生气背后是孩子想要融入集体、渴望看见的心理。
抖音上曾经有一条关于育儿话题的分享,说是的“孩子爱发脾气,是家庭最大的福气”。简简单单的五句话,却收到2万多的点赞。
它给出的理由是,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不要阻止孩子发脾气。果不懂得正常宣泄的孩子,往往不懂得保护自己。孩子只有知道自己被人爱着,才敢“放肆”。
虽然道理上看是对的,因为与其让孩子为了赢得朋友而不断地压抑自己,卑微地当一个烂好人,不如让孩子有机会能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但是这则分享只是说不要阻止孩子发脾气,却没有给出孩子生气发脾气之后该如何处理这种情绪。
因为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只生活在父母疼爱的真空之中,他要进入集体,将来还要步入社会,不可能遇到的所有人都像父母这般无条件疼爱他。所以当孩子有了生气的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可能还是会对他的学习生活有所影响,这就需要父母要教给他应对生气情绪的方法。
如果生气了,孩子应该这样做
对付生气,可不能光靠一个“忍”字,俗话说,“忍”字头上一把刀,也就是说忍耐是需要坚强的毅力,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的。
当孩子生气很想大发脾气的时候,下面的三个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孩子缓解:
第一、 帮孩子辨别生气的情绪
愤怒、妒忌、委屈、伤心、讨厌……有时这些情绪的感受会比较接近,有时这些情绪是结伴而来,对处理情绪不太在行的孩子们,或许就不能第一时间把它们辨别出来。父母就有必要帮助孩子,给这些情绪贴上标签。
这里推荐一部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电影中各种情绪塑造成了性格迥异的小人。比如,快乐的情绪叫“乐乐”,悲伤的情绪叫“忧忧”。谁占据了孩子大脑中的控制主板,孩子整个人的情绪就会相应地做出改变。
其中,掌握孩子生气的是一个叫“怒怒”的小人,它的造型就是一座红色的小火山,一生气头顶就会冒火。
这种直观的表面,可以让孩子第一时间将此时自己心里的感受对号入座,找到相对应的情绪。而且当孩子了解到,生气也跟快乐一样,只是自己大脑情绪中的一种,也应当不会那么排斥生气了。
第二、生气时及时离开现场,实行“冷静的全套方法”
尽可能离开当时令自己生气的现场,因为从对方面前离开,会更容易克制住即将爆发的怒气。
即“闭上嘴巴深呼吸”+“数深呼吸的次数”+“冷静的自我暗示”,这三种组合方式。这三种方法同时使用时,就是一边深呼吸,一边说“1~冷静”,“2~冷静”,数到10之后再从10数到1。同时可以在脑中浮现一些心旷神怡的风景,想象自己正在其中。这个风景图也可以事先在没有努力的时候,心情好的时候决定好。
了解孩子生气背后真正的原因
孩子虽然容易生气,但却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往往这些情绪的背后都折射出了孩子其他的想法和需求。
比如有一次,老师告诉我,儿子在学校吃完午饭后去爬树,批评了不听还乱发脾气。
回家我问起他,他还是很生气,可是他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学校里的银杏树上长出了银杏果啊,我只是想摘一个给你。老师凭什么不让!”
听到这个,我的心里真的觉得暖暖的,想好了一串批评的话,又说不出来了。所以爱生气的孩子,其实都有一颗柔软的心。
我能抱抱他,告诉他说,“谢谢你想着我,我很感动。可是银杏树结果子,你告诉我就可以了,不能自己去摘。因为一来爬树不安全,二来学校的东西我们也不要随便拿。”经过这么一说,儿子就比较能理解了。
如果父母能把孩子每一次生气,当成一次增进亲子感情的机会,那么他生气的频率和时间一定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而且他们还会从大人处理情绪的方式中学习经验,以便将来可以应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这是2019年发布的第94篇原创推送,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电影爱好者,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新书《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网同步上市中。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ID:chenyanmama0514)欢迎关注,讨论育儿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