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士团队/文
【健康导语:喝牛奶会致癌!?】
喝牛奶致癌,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是有人信了。近段时间就是这样一条不知出处,挑战人们认知底线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炸开了锅,不断的被转载,让很多人陷入恐慌之中,身边的朋友和一些患者不断的向我提出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喝牛奶致癌,这是真的吗?其实,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条消息了,类似的言论,多年前就开始在网上传播了,而且会时不时再增加一些新信息,开始另一轮的流传。
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接下来,咱们就抽丝剥茧般揭开它的面纱!
【“牛奶致癌说”:似乎有理】
“牛奶致癌说”其实不是空穴来风,甚至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现在,有关“牛奶致癌”传播比较广泛的主要有两种说法:激素致癌和酪蛋白致癌。
“激素致癌说”的支持者认为,奶牛是靠打高剂量的激素产奶的,而雌激素和雄激素就是牛奶内的主要致癌物质,同时牛奶中的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也易致癌。
“酪蛋白致癌”的说法,来自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柯林·坎贝尔的一项“大鼠实验”。坎贝尔教授用两组老鼠,通过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使其体内产生肝脏肿瘤。其中一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饲料喂养,另一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饲料。最后发现,植物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没有变化,而酪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明显恶化。因此,坎贝尔就有了后来“实验证明,牛奶中的酪蛋白会导致癌症,加速癌细胞扩散”的说法。
【事实真相1:激素并不能让奶牛产奶】
“怀孕才能产奶,奶牛一直产奶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停地怀孕生小牛,现代农场的解决方法是给奶牛打高剂量的荷尔蒙,让其不自然泌乳。”——消息里所说的“打高剂量激素”就是这样来的!看似很有道理,实则一点儿也不靠谱儿!
首先,激素是不会让奶牛产奶的。因为奶牛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只有在产下小牛后才开始分泌乳汁,大约305天就会停止分泌乳汁,这些都不是靠激素能完成的。同时,养殖场一般会在奶牛哺乳期的合适时间为它人工授精,受孕的奶牛会再次生下小牛,开始新一轮产奶。
另外,给奶牛使用的激素其实是一种生长激素,而不是诸如荷尔蒙那样的性激素。这种生长激素,也不可能让奶牛不怀孕就产奶,而主要是为了增加产奶量。美国FDA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批准使用人造的牛生长素,用来产生更多的牛奶。只要是集约化、工业化的养殖奶牛,都会使用外援力量,比如新西兰会定时使用激素,让奶牛发情期同步。如果没有外来激素的干预,奶牛完全处于放养状态,产奶量就没有办法保证。
再次,一头奶牛价值数万元钱左右,任何养殖户都希望能够长效发展,不可能短视到逮住一头牛无限制的挤奶,让奶牛生病。所以,上边的这种说法不靠谱,也太没常识了。
【事实真相2:没证据证明牛奶能致癌】
上文提到了的美国教授T.柯林.坎贝尔博士研究称,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非常强的促癌剂,尤其是占到87%的酪蛋白,能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结石、高血压等患病几率。同时,牛奶中的IGF-1导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等。
看到这些专业术语和名词,大家觉得是不是很权威的样子,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FDA、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都一致认为,“并无证据说明IGF-1致癌”。同时,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经过加热、消化、吸收后,到达人体内也不再具有生物学活性,不构成健康隐患。
另外,据我们了解,美国这位坎贝尔教授“牛奶中酪蛋白致癌的研究”,并不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至今没有更有力的证据证明牛奶能增加癌症风险。坎贝尔进行的试验,是通过大剂量黄曲霉素(一种强致癌物)诱导出癌变细胞的大鼠,并不能直接推出酪蛋白对健康人体有相同作用。
【建议:每天摄入300毫升牛奶】
目前在我国的膳食结构中,牛奶还是可以作为补充钙质的优先推荐的食物,因为它的含钙量高、而且吸收利用率也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日饮奶量也为300毫升,是世界的平均水平,远低于美国等国家。因此建议大家,每天喝可以喝250毫升到300毫升的牛奶,不但不会增加患癌风险,反而会带来有益的补充。(来源:健康来也微信公众号)
宣传科普知识,解读医疗政策,搭建医患沟通平台,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原医生(henanyi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