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这样说。世界上有古今两代相隔数千年的学者,因为思想和感觉是一样的,就像面对自己的肖像一样,在书架上相遇时完全和谐。
在中国语文中,我们称这种精神的融洽为"灵魂的转世"。例如苏东坡乃是庄周或陶渊明转世,袁中郎乃是苏东坡转世之类。"苏东坡初次读庄子时,他觉得他幼时的思想和见地正和这书中所论者完全相同。袁中郎于某夜偶然抽到一本诗集而发现一位同时代的不出名作家徐文长时,不知不觉地从床上跳起来,叫起他的朋友,两人共读共叫,甚至童仆都被惊醒。乔治·伊里沃(George Eliot)描摹他的第一次读卢梭,称之为一次触电。尼采(Nietzsche)于初读叔本华(Schopenhauer)时也有同样的感觉。
南宋时期有这么一个人,黄庭坚说他"功甫诗如此数绝,真得太白体,宜为诸老之所称赏也"。曹庭栋在《宋百家诗存》中称道他的诗"沉雄俊伟,如波涛万叠,一涌而至,莫可控御,不特句调仿佛太白,其气味竟自逼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更以专章记述了他的创作活动,并盛赞:"功甫《金山行》造语豪壮,世多不见全篇"。
他就是郭祥正。
一.郭祥正何许人也?
郭祥正,字功父,一字功甫,又名谢公山人、醉吟先生、漳南浪士。史传"其母梦李白而生",少年即倜傥不羁,诗文有飘逸之气。梅尧臣一见,便叹道:"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也。"著有《青山集》30卷。
同李白一样,郭祥正一生仕途也是大起大落。早年辗转各地,多是做主簿、县令一类官职,一度为神宗侧目,却又因朝中有人嫉恨而辞官归隐,自号"醉吟先生"。数年后重返官场,却又在元丰五年造诬下狱,直到五年后方得平反,出狱后 自号"漳南浪士"。晚年,隐居青山东麓,宅号醉吟庵。
与李白不同的是,同样被称作"谪仙人",李白侧重于"仙人"而郭祥正则突出了"谪",显得颇为接地气,为官期间甚受百姓爱戴,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他的诗作中也有不少句子显示了他一片拳拳爱国爱民之心,比如"吾民方乏食,何以慰耕耘。"(《自和二首》)"御史论才久,方州躐等除。朝廷终器使,宗庙得璠玙。"(《送郭晦叔知海州》)"白头悲世态,何以度残年。"(《夏寒》)
二.诗风酷似李白
郭祥正一生写诗1400余首,他的诗纵横奔放,崇尚李白,其诗风酷似李白,
1、 飘逸出尘的个人风格
名号"谪仙人",必然得具有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个人气质。李白的诗中常有仙、侠、神话的元素,也显然受到了宗教和楚辞的影响,郭祥正也是如此:
1)神话:花底莺声度,林间雨点飘。晚春频一醉,何必拟松乔。(《谢君仪携酒要客慰唁愁寂二首》)
2)宗教:结宇古城边,能诗复悟禅。钵分摩诘饭,池种远公莲。竹飐春烟静,禽歌夜月圆。洁身吾有趣,回首谢尘缘。(《白莲启日上人退避长老之命以四韵高之》)
3)楚辞:未举鹏天翼,聊为鵩舍吟。惊魂招不得,时节感人深。(《寒食感怀示子焘二首》)
2、 饮酒
酒和诗情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李白深爱饮酒,他曾"花间一壶酒",也曾"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同李白一样,郭祥正也好饮酒,并且留下了大量与酒有关的诗句:
肝肠思一濯,须藉酒为河。(《元舆携手见过三首》)
酒味年来美,携觞约屡过。(同上)
不恨麻衣薄,深愁酒盏乾。(《雨中喜君仪要温老希圣同见过二首》)
静缘棋局乱,愁逐酒杯销。(《谢君仪携酒要客慰唁愁寂二首》)
贤交如未弃,时送浊醪醇。(《晓起闻禽寄元舆》)
3、 追和李白的作品
1)追和,即根据古人所写某首诗或词的原韵或诗意写的诗或词,蕴以个人的新意或新词,比如: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五)
莫听猿夜啼,莫看芦花雪。
倦客多少愁,离家八九月。
2)次韵,即用前人原韵脚作一首同题诗,虽然要求严格,但这类作品也不乏佳作,比如苏轼所作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在所著的30卷《青山集》中,郭祥正就收录了用李白韵写的诗41首。
比如最经典的《登金陵凤凰台》的次韵之作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娥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郭祥正能被目为李白转世,原因主要在于其个人先天的诗思气质与后天的阅读学习,转世的说法固然是不可信的,但是广泛浏览前人的优秀文学作品,以期在自己的创作上有所长进,还是值得每个人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