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说:“食物总是记忆中最好吃的食物!”相信这句话。
长大后,我们对春节的期待远不如小时候。也许我们长大了,随时随地都有能力吃自己感兴趣的食物,成年人的世界已经被欲望功利地充满了,小小的幸福感很难察觉。
小时候梦想着早日梳成大人的模样,不用再顾及被家里的规矩条框束缚,可以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当真正的在城市中独自打拼,远离家乡,生活工作的压力接踵而来,后知后觉的我们才深刻意识到童年的美好。
犹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姥姥姥爷家的每一个春节,年龄最小的我早早等待着已在外面读书工作的表哥表姐们回家,兴致冲冲地准备与他们一起筹备年货和自己家做的各式各样年味美食。
河北农村,过年必不可少的是一种名为“焖子”的食物,也是河北乱炖里不可或缺的灵魂一笔,更是孩子们争抢寻宝的硬核主菜。不同于相对有名的定州肉焖子,农村焖子的主原料依赖于地瓜淀粉,也就是俗话里的红薯粉,搭配少许精瘦猪肉,将提前煮好的肉汤灌至一起放进碗里,用自家的土灶蒸到弹性十足,晾干后就成为了年关中最靓丽的风景线。我对焖子的印象就是没有哥哥姐姐与我一起抢着吃,基本没有兴趣,但只要人聚齐,焖子绝对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饿肚子。。。。。
另一个新年必备美食就是年糕,区别于南方的白色糯米年糕,老家的年糕用的是姜黄米与红枣蒸出来的,想吃的时候放进锅子蒸熟即完成二次加工。我不爱吃枣子,表姐不喜欢吃年糕,我们俩每次都完美的分工合作,姜黄的年糕胚进了我的肚子,甜糯的枣子归入表姐的胃。
家乡的美食代表新岁的开端,而那些特有的食物传承了华北小村庄的平安喜乐,当它们上桌的时候,意味着家人们齐聚时刻的到来。每个春节,当一顿饱餐,将乱炖和年糕彻底打扫干净后,身为小尾巴的我纠缠着哥哥姐姐一起打牌,虽然牌艺不精却十分痴迷,哥姐也喜欢拿我逗趣,总告诉我“碰碰墙拿双王”,单纯的我为赢牌会照做,结局不外是把把输加上磕红的脑门。
可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家各自有了家庭,春节的聚会变成简短的一起吃个饭,以前的乱炖不会出现在这种场合,年糕也变成了饭后甜点。
而我也不再是那个相信碰墙就可以得双王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