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北京人见面,有一句问候:吉祥!当然,这只是美好的祝愿,取决于吉祥还是吉祥,以及行为处事的方式。
清代的周亮工,说先父“著述甚富”,尝作《观宅四十吉祥相》,有益于世道人心,便逐一抄录,并在后面加了自己的理解。
“观宅”,就是看家庭陈设,引申为考察一个家庭的行为处事方式。周父认为,有四十种情况,是吉祥的象征。
我有幸读到这些,对此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除了少数几条不合现在的情况,如“妇女不识字”“妇人不垂帘观剧”等,其他抄录出来的每一条,自信都是吉祥的。
案头无淫书。这第一条,想想现在“黄货”对未成年人的毒害,就马上清楚了。所以周亮工说,案头如有片纸只字,当尽数焚却。
架上无整齐书。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看他的解释。他说:本本精良,一一完善,手没有摸过,更不用说眼睛看了。看了架上,便知腹中。这是说这种“两脚书橱”,并没有把书装进肚子里去。真正读书之人,架上之书必厚厚薄薄、高高低低,不像那装样子的人,像砖头一样堆垛得整整齐齐,装点得金碧辉煌,煞是吓人。
座上有二三十年前老友,堂中有七八十年前古桌椅,门下有祖父遗留庞眉皓首老仆。此一条颇有韵味。周曰:如此方称得世家,如此方免得俗气。
纸牌不入手中。周曰:近日马吊盛行,士大夫俨然为之不耻。马吊,类似于今天的扑克牌游戏,具体玩法已不是很清楚了。周在这里有一个区别,并不一概而论。他说,这种游戏,只宜下层贫民,宜不识字人,宜街边桌几之上。总之人不耐独坐,不肯习静,下棋变成马吊,世风日下。他认为,与其马吊,不如下棋。
门前仆从,见士人过,毋论识与不识,皆起身直立;遇诸途,皆侧立而行。现代家庭,虽无仆从之称,但“身边人”总会有几个。这是他尊重读书人,周说“此类细事,然主人忠厚不忠厚,奴仆生事不生事,皆由此而定”。
不奴隶疏族穷亲。《红楼梦》里说,朝廷里也有几门穷亲戚。疏族穷亲,人所不免。不奴隶他们,这也是应有的厚道。周曰:疏族穷亲无所归,代为赡养,亦盛德事。视同奴隶,令供奔走,大伤元气。
口中无刻薄尖酸议论。出语尖酸刻薄,大是文人通病。周曰:一语而伤天地之和,一言而折终身之福,“切须念之”。
先辈格言,常在壁上口头。我每次回家,喜听家人聚谈,格言俗谚每从此出。周曰:存之于心,则能体而行之矣。目中口头,已有二三分受用处。
凡梦俱可告人。日间所思所做,常常形诸梦寐。梦可告人,必是坦坦荡荡,无苟且之事。周有感于“梦中所作所为,常有不可告人者”,所以他说,凡梦皆可以告人,去道不远矣。
肯为人宛转寄家信。信息社会,有微信无家信,基本不存在寄家信的问题。但在那个时代,寄信是很烦难的一件事,所以有句话叫“千里路上不捎书”。因而周曰:宛转以期必达,尤其是积阴德的事。“以此类推,凡事肯为人方便可知矣”。
躬送破衣亲友出门外。人不难于对上恭敬,难于对下有礼,尤难于尊重穷亲戚、穷朋友。所以周曰:待失意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此语须体验。此等事最伤人心,亦令人勘破势利心肠。
不戏谑父执贫友。父执,就是父亲的朋友。周曰:既知其为父执,又轻之为贫人,且有戏谑之不如己友者,孝子慈孙,必不如是。
坐定不问新闻。这又使我想起《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见到冷子兴,问:都中可有新闻否?这一问,便引出一大篇是非来。坐定不问新闻,周以为“省却无限葛藤”。
在这四十吉祥相的后面,附有程幼洪的一段话,节录如下:
读周先生《吉祥》四十则,防嫌于微,杜祸于渐;外施家政,内端女范;长幼式训,上下咸宜;言择行修,立功寡过;荡涤爬梳,瑕疵净尽。诚教家之良规,检身之宝鉴也。“余愿凡有家者,各书一通于座右”。
正是有感于他这番话,所以我不避烦琐,选一些抄录下来,略加点窜,加上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不对路,弃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