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出圈、最下饭的综艺,当属《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啦。节目一周一更,一期送上数台短剧,给这个冬季投递了一枚“快乐炸弹”。
《沉船之恋》
尤其是这部《时间都去哪了》,以9000票的高分脱颖而出。演员孙天宇化身“微信”“微博”“抖音”,引诱着打工人大锁一次次允许自己“再刷五分钟”。观众们拍案叫绝的同时,不禁怀疑编剧在自己家里装了监控。巨大的观众共鸣也使剧目冲上热搜,收获了更多关注。
《时间都去哪了》
在这里就不给还没看过的朋友们多剧透啦。不过,近年涌来的喜剧风潮打开了日常娱乐的新模式,也是看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以后,才发觉原来喜剧这个宽泛的概念下有不同的种类,引人发笑的同时也存在一套“知识体系”。更有喜剧爱好者将这一爱好变为了职业的一部分。
我们和一位“野生喜剧演员”聊了聊,在专业创作的角度看到了喜剧的更多面。顺便为大家科普一波喜剧小知识,咱们不只看热闹,也能看懂门道。
她,是女程序猿,也是民间喜剧演员
图源:微博@喜番喜剧
Q:你接触喜剧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形式开始的?这种形式最吸引你的点是什么?
A:接触喜剧是从春晚小品开始的。如果单说脱口秀的话,那就是2014年,在脱口秀节目《今晚八零后》。2016年盖柴翻译的ali wong的《眼镜蛇宝宝》专场是我第一次看完整的脱口秀专场。
脱口秀最吸引我的点是,它很自由。没有门槛,可以表达观点,且不限制性别,不需要搭档,只要有表达的欲望就可以。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在演员讲的内容里得到了很多共鸣。
Q:你在什么契机下决定从观众席走上舞台,成了“野生喜剧演员”?
A:我本科毕业的德育答辩结束之后,同学和我说,我本来以为你能讲得很好笑,居然这么普通。当时我才知道他们看我答辩是指望着不买票就能看场演出。这是一个源头。后来,我研三那年赶上疫情没能出国读博,所有计划被打乱,每天精神状态极差,会通过每天吐槽导师一小时来缓解......直到我发现我能说一小时的专场了,就觉得是时候走出舒适区了,该找更多人去骂导师(不是)。这就是两个契机了。总结就是,现实生活我唯唯诺诺,脱口秀里我重拳出击。
Q:踏入喜剧行业后,看待喜剧的视角有发生什么转变和不同的认识吗?
A:我发现干这行的人原来这么多,而且形形色色,有学生党,也有记者、中介、老师、金融业的......都有。我觉得人人都可以说脱口秀。而且,从业之前我觉得脱口秀是讲段子,从业之后觉得是表达观点。这点在线上脱口秀尤其明显,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更有趣的观点表达,而不仅仅是听笑话短暂的一乐。
Q:你的创作灵感和题材的来源都有什么?
A:最开始是靠情绪变化发现素材。当我情绪有波动的时候,我的表达欲会非常旺盛,所以素材往往是生活中想骂街的事。比如公共场合遇到外放视频的人,工作中遇到奇葩甲方......很多事情本身是有点无奈的,但加工一下可以讲的很有意思。现在的题材来源主要是依靠主动观察生活,毕竟我所认同的脱口秀是表达观点和阐述内容嘛,所以不能脱离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观点。
Q:你怎么看待喜剧的技巧?你赞同用“高级”这个词来评价喜剧和技巧吗?
A:我觉得技巧是用来加工文稿的,帮助我的观点更能让人听进去。不过我个人有一点点偏见是,以技巧硬写的段子应该也好笑,但我不是很能欣赏。至于高级,我个人认为大家用“高级”形容的那个劲儿是共鸣程度。传达的观点是表层还是核心?是现象还是能顺滑地引申到情感?这些是影响到共鸣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Q:喜剧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当喜剧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有了什么变化呢?
A:喜剧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之后,我会更多地观察生活。其实我觉得创作多多少少都是观察生活。原来觉得生活无聊或者平淡,现在无论干什么都会观察生活细节。排队的时候编段子,做饭的时候编段子,上厕所的时候也能......其实就是生活更有意思了,思考的更多,学习的也更多。
前方预警:一波喜剧小知识科普来啦
Sketch Comedy
素描喜剧《爱人错过》
这个单词算是《喜剧大赛》里的高频词汇了。sketch是《喜剧大赛》的主体形式,sketch comedy即“素描喜剧”,也被称为“美式小品”,类似于国内常见的喜剧小品。在三五分钟内,演员在固定场景中完成喜剧表演,把一个创意迅速升级三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翻三番”。
和传统喜剧小品不同的是,sketch的时间更短、道具更少、戏剧结构更弱,它可能甚至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一个片段。正如“单立人”给出的一句总结——它可能很傻,也可能很简单,但是一定好笑。
漫 才
漫才剧《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
漫才表演是本次《喜剧大赛》的亮点,也是观众们接触相对较少的喜剧类型。这是一种源自日本的站台喜剧形式,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
漫才通常由两人组合演出,一人负责担任较严肃的找碴角色进行吐槽,另一人则负责较滑稽的装傻角色来耍笨,两人以极快的速度互相讲述笑话打配合。
漫才这一形式,在中国观众群体中有些“水土不服”,演绎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在《喜剧大赛》中呈现了很多部原创漫才剧,表现都很不错,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啦。
在北京,想看线下sketch、漫才剧,去哪看?
单立人喜剧
图源:微博@单立人喜剧
单立人喜剧一直主攻线下演出,并且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新型喜剧产品,包括单口喜剧、素描喜剧(sketch)、漫才和即兴喜剧等。旗下的签约演员也活跃在线上与线下的各类舞台。
看《喜剧大赛》不够过瘾的朋友们,在单立人也可以体验到线下的喜剧魅力。
地址:东城区美术馆东街77文创园2号楼
演出信息:可关注票务平台及微博、微信公众号
幽默小区
图源:微博@幽默小区脱口秀俱乐部
幽默小区已经成立六七年之久了。它由爱尔兰著名喜剧演员Des Bishop毕瀚生和中国双语脱口秀演员Tony Chou托尼周共同创立,没有签约演员,只邀请国内外最好的喜剧演员和大咖登台演出。
除了最常演出的脱口秀,也有即兴喜剧、漫才、默剧、音乐幽默表演等演出。此外,幽默小区也是唯一有纯正英文脱口秀演出的俱乐部。
地址:朝阳区南三里屯路
演出信息:可关注票务平台及微博、微信公众号
默 剧
默剧《爱神丘比特》
默剧,似乎是一个听起来很熟悉,但少有机会能看现场演出的艺术类别。但是中国依然有许多艺术家在默默坚持着。在《喜剧大赛》,王梓和武六七就带领观众们体验了一把默剧的魅力。
默剧和哑剧不同,虽然默剧的演员不可以说话,只能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表达,但可以发出笑声、哭声或各种拟声,一些情节还可以通过旁白来完成。默剧的“默”指的是沉默与默契,并没有否定语言功能,并不复杂的情节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在北京,有一家默剧剧社,
一直在“默默”为大家带来欢乐
拿大顶剧社
图源:拿大顶剧社
《喜剧大赛》中的默剧演员王梓、武六七便是拿大顶剧社的创始人。剧社作品糅合了传统默剧、小丑戏和口技,卡通片一般的表演风格加持下,将小丑特有的滑稽和夸张与默剧优雅而灵动的肢体表达相结合,呈现出一种“高级的幽默”。
有趣的是,剧社常与国内外音乐人、电影人、绘本画家等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演剧形式。
地址:无固定演出场所
演出信息:可关注票务平台及微博、微信公众号
脱 口 秀
图源:微博@玩脱喜剧
单口喜剧,即”stand-up comedy”,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脱口秀”,指的是一种由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脱口秀现在算是线上、线下观演机会较多的喜剧类型了,每个城市也都有不同厂牌定期演出,渐渐成为了大家生活娱乐的一部分。
前段时间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5》刚完结,其中的许多话题再次引发了观众们的讨论。脱口秀的意义也在于此,在生活中发现、思考,在舞台上输出观点,进行观点的碰撞与交汇。
在这里,小酌、会友、听脱口秀
喜番club脱口秀俱乐部
图源:微博@喜番喜剧
喜番club的演出形式以脱口秀为主,有时是著名脱口秀演员同台,一票难求,有时也有“野生”喜剧演员的开放麦。在这儿不止能看脱口秀,时常也会邀请一些sketch、默剧演员来演出,前段时间,默剧演员王梓就来过。
这里也是一个酒吧,从下午五点营业到凌晨一点。结束了一整天的忙碌,坐在这儿喝点东西、看看演出,也能给自己迅速“回血”。
地址:西城区黄寺大街人定湖东巷11号天天巷上艺术街区
购票信息:可关注票务平台及微博、微信公众号
玩脱喜剧
图源:微博@玩脱喜剧
五道营的VA CAFE&BAR,是酒吧,也是玩脱喜剧的根据地。虽然舞台只有小小一方,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更近了,观演体验感也更强。
脱离了剧场的束缚,酒吧里的观演礼仪自然会轻松些,和朋友们坐在一起吃吃喝喝,听听段子,是再合适不过的聚会好去处了。
地址:东城区五道营胡同13号
购票信息:可关注票务平台及微博、微信公众号
编辑:云颢
图源:场地提供 部分源自网络
谁还没有点儿童心呢?逛逛京城的宝藏玩具店 | TO推荐
北京冬日花店指南 | TO推荐
冬雪忆古时——京城古风摄影指南| TO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