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从抖音(抖音)、微博到知乎、微博到公众号、骂声不断,甚至我看到的好评只出现在豆瓣电影中,可能是试映时看到的,可能是营销号,也不可能考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电影)。
跨年夜选择去看《地球最后的夜晚》,有很多是陷入爱情或者对爱情还抱有幻想和期许的年轻人;也有一些是想要凑个跨年氛围,圆满度过8102年的吃瓜群众。
可是这一次,迎接他们的不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爱情片,甚至也不是一部欢喜跨年大团圆的喜剧片,而是一部充满着意识流,需要反复斟酌、多看几遍才可以梳理清楚和理解导演用意的文艺片。
这是个尴尬的事情,可是导演用的却是主流电影常用的噱头给这部“跨年之吻”沾染了太多的烟火气息,从抖音上的营销套路来看,这部电影应当是唯美浪漫的爱情片,不奢望它有泰坦尼克号般的刻骨明星,荡气回肠,至少也该走一个正常电影的流程吧,叙述充满着意识流的味道,拼凑混乱的场景配合2D&3D的突破性创举,芸芸众生如我们,一脸懵逼地进来,一脸懵逼,甚至骂骂咧咧地出去。
电影内容不能说它足够烂,但是前后反差太大的效果和一些标题党的套路一样,都是耗尽了观众的耐心,让人深陷一种被愚弄的强烈的情绪中。
宣传
渲染够丰富,营销到位了,内容甚至也不差,可是呢……吃相难看到让人作呕。
不知道别的电影院是什么样子的。我在市中心的一家大型电影院的小型影厅,座无虚席,我们没有买到好的位置,只能坐在靠角落的第一排。
前半场大家都给足了面子,很安静,还没等到3D画面开始,旁边角落的年轻人带着电脑匆匆离场,或许是加班更加诱人,又或许是电影比上班还要煎熬;
后面两位阿姨开始吐槽:这是什么鬼,我看是汤唯演的才来的,这么烂的电影她也接,真是看错人了。
是的哦,商业化得不得了了,走了走了
然后她俩直接踩着前面一位年轻人的椅子,走出了影厅……
接着,后面的一个妹子软软的声音飞进了耳朵:这个在说什么呀,我好困哦
另一个惊讶:你还没睡着呀,我刚醒……
电影本身的故事也并不难懂,深度也有,可是这一场狂欢却变成了哀嚎,全民骂惨了的电影是最开始的票房能值回来的吗?
口碑丢了很难再回来了。
电影本身十分小众,全片的风格浪漫得也十分诡异,但至少用心拍摄,也能看出导演至少有技可炫。可怎么就是这么不讨喜呢?
我想,如果这部小众电影采用符合电影本身的方式进行宣传,让小众人群一起小众地嗨,票房或许惨淡,但我们来日方长。
嗨点不同,何苦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