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播出23集后又迎来了一个高潮。这部电视剧的法则基本上是一个人死。小高潮时观众流了一次眼泪。
第一个是暗桩小乙,为了大唐治安事业,从容就义(观众哭);第二个小高潮是曹破延的死,带着对家人和故土的眷恋含冤而死(观众哭)。第三次是之前被人骂做“崔憨憨”、“崔驴”的陇右崔器的死,壮怀激烈,充满了正能量,为了长安慷慨赴死,感动了无数观众(观众已经哭瞎眼)。估计崔器荣登“天宝三载感动长安十大优秀人物”是问题不大的。三个最受欢迎的配角都没了,就剩下几个毫无演技的“作女”霍乱长安,难道不成最后又成了“破冰行动”一样的烂尾?
崔器应该到目前为止戏份最多的配角了,整个人物设计的也是非常丰满和有个性,饰演者蔡鹭甚至主动给自己的角色加上了一个“兔唇”的造型,把一个自卑但是又想往上爬的底层小人物给演活了。观众也是由恨到爱,由骂到哭,这个角色身上也带有很多现代性的东西。
崔器从一个 “九年陇右兵 军帐中攒有贼头八十四颗”的行伍出身,战功无数,最终九死一生之后还得靠自己的哥哥花钱才在长安城买了一个差事,而他哥哥也因为他被狼卫杀死。崔器一方面要复仇,一方面十分珍惜这份差事,这是他和他哥哥的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希望他能够在长安出人头地,给他们崔家光宗耀祖。如果说当年在塞外当兵还有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那么在长安这个充满了权谋的欲望之城就不存在是非,只有站队和利益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大的背景。所以我们站在这个背景下去看待崔器的行为你就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狼卫”来袭击长安城的背景,整个长安城的所有行为基本上不存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说他是“猪队友”拖累张小敬办案的行为,那也是因为观众站在了上帝视角,像那种一开门就炸了的场景放到古代根本不可能,这都是艺术夸张手法。
好在电视剧把观众的情绪带入到了那个氛围当中去了,所以崔器的“憨”和“鲁莽”才会让人感觉好可恨。
其实从头到尾崔器完全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职业军人,他有自己的职业规范和明确的人生目标,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军人就要听命令”。包括调到右骁卫也是服从命令,不存在攀爬的问题。都在很安全的职业规范之内,这就是小人物崔器的做事方法,无可指责。
崔器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一个没有背景甚至没有脑子的小人物在波谲诡异,权谋盛行的长安城亦步亦趋的小心翼翼的活着,不进则退,不生则死。
但是在最关键时候,崔器却“良心”发现或者说于心不忍,为了他最喜爱的“长安城”付出了生命,最后用血写下的“长安”二字深深地刺痛了跟他一样的“长漂”。
崔器的死带有强烈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牺牲了小我,成就了大我,为了他喜爱的长安城而死。但是你喜欢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却不喜欢你。这就是崔器的悲剧。
和他一样渴望在长安城混出名堂的还有余皑磊饰演的“元载”,一个区区八品小官,比崔器地位还低,但是却凭借敏锐的对于时局的把控,而最终官至宰相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寒门出贵子”,也达到了崔器做梦都不敢想的地位。虽然最后元载的结局很悲惨,但那也是后话,一方面因为自己太过于贪心,另外一方面也属于残酷的官场斗争的常态。
如果要问为什么元载能成功而崔器却不能,那可能就是关键时候的选择问题,再加上元载比崔器更善于钻营懂得官场的生存哲学。
元载成功之前也是有了足够的资本,首先他能够把将军的女儿王韫秀泡到手,虽然也是被老婆家看不起,但是他能让王韫秀死心塌地跟着他,有这种能力的人这就不是一般人。另外他在官场知道趋利避害,善于站队,最终凭借投靠李林甫(《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右相林九郎)而得以提拔。
另外就是关键时候他没有崔器的“良心”,而是选择自保和大义灭亲,当皇帝唐代宗要除掉李林甫的时候,他参与密谋。
如果皇帝要弄死宰相,元载就算再有想法能改变结果吗?如果在这个时候元载像崔器一样,舍生取义,用自己的死换来了一身清白,在观众心里留下了一个好名声,仅此而已。
崔器的死到底有没有意义,我相信对于观众而言各有各的判断,如果他随右骁卫离开,后来也许会像元载一样能成大事。如果你是崔器,你会留下来保护长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