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王堆本台中央广藏语言节目主持人
用声音烤100年的记忆,我是革命遗物叙述者和播音员仁青王堆。
我要讲述的这件文物,是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爆破时使用的起爆器,现收藏于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这只金黄色的起爆器个头不大,右侧中上部位置有个凸起的圆形银色按钮,2010年12月,当它被按下的瞬间,伴随一阵“轰隆隆”排山炮的巨响,墨脱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最后一道断面被打穿,通往墨脱的大门打开了。△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爆破时使用的起爆器
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南部,“墨脱”在藏语中是“隐秘的莲花”的意思,在通公路之前,这朵莲花一直隐秘在雪山之后与世隔绝,被称为“高原孤岛”。
△早期墨脱县农牧民仅靠耕水田维持生活
爬天梯、滑溜索、过独木桥,人们想要进出墨脱,只能采用这样原始而又危险的方式。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负责人胡登奎对曾经的漫漫长路记忆犹新。
胡登奎:当时我们从波密大概是早上6点30分出发,到达墨脱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30分,当天的天气非常好,整个路上也没有遇到塌方,也没有遇到其它灾害,整个路程非常顺利,但是140公里整整走了11个小时,翻越了嘎隆拉山。
△图为早期墨脱县人民政府办公区。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条1994年建成的泥土公路年通行时间仅能维持4个月左右。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为了打通墨脱公路,倾注了大量心血。国家先后四次投资修建从墨脱通往内地的公路,终因高寒缺氧以及雪崩、泥石流等种种自然灾害肆虐都没能成功。
△早期,民众只能徒步翻越嘎隆拉雪山进墨脱。
为改变墨脱人民的境遇,2008年9月,总投资9.5亿元、北起波密县扎木镇,南到墨脱县县城的扎墨公路再次立项。西藏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邹宗良说,嘎隆拉隧道是扎墨公路能否最终贯通的决定性环节。
邹宗良:墨脱公路不通的原因就是南通北堵,那个北堵其实就是嘎隆拉隧道。嘎隆拉雪山每年10月底、11月中旬积雪,到第二年自然化雪的话是7月底、8月份左右才化完,嘎隆拉雪山每年只有3个月畅通时间,我们打隧道就是要贯通嘎隆拉雪山。
△嘎隆拉隧道不仅施工难度大,气候环境也异常恶劣,嘎隆拉山顶常年积雪平均达5至6米厚。
最难啃的“硬骨头”——打通3310米嘎隆拉隧道的任务交给了拥有丰富高原隧道施工经验的武警交通一总队。他们从嘎隆拉雪山的南北两侧同时施工,可南北进出口落差达128米,相当于40层楼的高度。稍有偏差,就无法对接。
当时负责测绘工作的张智勇:为了加快进度,我们是在两头对着打,隧道的走向已经是设计好的,但是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肯定看不见这个走向,只能靠仪器一步一步往前走。我所干的工作就是他打几米,然后我就给他指一下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隧道按照正确的方向往前走,最后对接的时候不会出现偏差。
△武警交通一总队,集中了数百名技术精英,集结了近百台(套)国内最先进的钻探和掘进设备,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嘎隆拉隧道。
剥开厚厚的积雪,嘎隆拉雪山的神秘面纱在官兵们的风钻下被揭开,项目主要负责人邹宗良说,复杂的地质环境,是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
邹宗良:因为是冰川形成的冰碛物,其他地方打隧道打到里面水是热的,但这里面的水打出来是冰冷的。其实最难的,第一就是隧道的涌水,第二是受到几个断裂带的影响地质不确定,一米前遇到的地质岩石非常硬,一米后受断裂带影响,岩石就成了面粉一样的东西。
△武警官兵以每天紧急抽排近5万立方米涌水的工作量,实行24小时不间断抽排,成功地突破了暗流涌动的大断层。
建设者们决定使用起爆器将各爆破点的引线串接起来,进行远程操作。
邹宗良:首先我们用风钻打个炮眼在里面,填充炸药,然后用引线连出来、连到起爆器上。人比较远操作,就能把隧道里面的岩石爆开。
爆破问题解决了,怎样在冰点以下让隧道内的混凝土结构达到20摄氏度左右的最佳效果呢?时任武警交通第二支队墨脱项目部主任程春明和战友们想尽了办法。
程春明:我们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各种性能,比如说我们加了早强剂,也就是提前它就硬化了,另外一个就是加了防冻剂、加减水剂,来改善混合物本身的一些性能,从而让它达标。
△程春明(右一)和战友一起商讨技术方案
两年多的时间里,官兵们用勇气和智慧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2010年12月15日,隧道贯通的日子终于到了。上午10点整,在位于嘎隆拉雪山半山腰的嘎隆拉隧道进口处,西藏自治区和交通运输部负责人共同按动起爆按钮。
△嘎隆拉隧道贯通后,武警官兵举旗欢呼
伴随着最后一声炮响,3310米的嘎隆拉隧道成功贯通,南北两侧相向掘进的官兵胜利会师,欢呼跳跃,相拥而泣。
△嘎隆拉隧道
多少代人期盼的墨脱之门终于被打开了。时任武警交通一总队二支队支队长吴生炳的激动心情难以言喻。
吴生炳:我们的官兵进山以来克服了重重困难,一边修路,一边运材料,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我们发扬交通部队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隧道对西藏墨脱县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对造福墨脱人民的经济发展意义也非常重大。
△参与修建嘎隆拉隧道的部分官兵
三年后的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通车典礼举行。
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 洛桑江村:
我宣布,西藏自治区墨脱公路正式通车!
△雅鲁藏布江果果塘大拐弯,墨脱公路沿河流蜿蜒而下
墨脱正式摆脱了不通公路的历史,世代墨脱人期盼的“快捷平安走出大山”终于圆梦。
△如今墨脱县的莲花广场
如今,墨脱县第二条公路——派墨公路也已全线联通,待公路通车后,林芝市至墨脱县的道路里程缩短为180公里,通行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至4小时左右。天路在昔日的“高原孤岛”墨脱终于画上了优美的句点。
讲解员 次仁拉姆:我是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讲解员次仁拉姆,出生于1996年,对于我来说,每一次的讲解都是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去回顾西藏交通的发展史,缅怀从筑路到护路、为了西藏交通的发展而倾力付出的人们。作为新时代的交通人,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让“两路”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雪域高原熠熠生辉!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中国之声和总台央视新闻、云听、央广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总监制丨刘晓龙 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樊新征 崔欣
策划丨丁飞 孙鲁晋
协调丨冯烁 朱敏 李昊 刘梦雅 赵初楠 韩雪莹
记者丨普布次仁 拉次
编辑丨孙鲁晋
讲述人丨仁青旺堆
制作丨初熙
新媒体丨杜希萌 王远 李昊
音响资料整理丨方媛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鸣谢丨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