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雄时期,刘禅阿斗是一位实力被严重低估了的皇帝。他的治国能力,比起被称为英主的孙权,其实并不逊色,如果抛开成王败寇的理论,甚至可以说是更胜一筹。
阿斗和孙权其实有很多相似的人生经历。
两人都是在十七八岁的年纪接过了父兄的基业。由于年轻缺乏历练,整个集团上下都怀疑少主是否有能力接盘,甚至于面临一触即发的分崩离析,幸运的是孙权有张昭周瑜辅佐,刘禅身边有诸葛亮李严挑起大梁,才使得局面转危为安。
两个人寿命都很长,执政时间也都很长。孙权超过50年,刘禅是40年。刘禅若不是被邓艾击败亡国,也许其执政时长会赶上孙权。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里,两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建设国家。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维度去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刘禅的权术手腕并不弱于孙权。
面对权臣。
刘禅对于专权的诸葛亮一向是听之任之,不加干涉,甚至可以说是从谏如流。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虽然专权,却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一切都是为了先帝光复汉室的梦想。诸葛亮他位高权重,他是连士兵受罚挨几杖都要管到的,但是他没有利用手中的特权把宫廷的金银珠宝搬回家,更没有让诸葛家的子女亲信占据朝廷的津要,进而把持朝政。
诸葛亮利用空暇时间抄写申韩管子六韬等谋略治国之书,供刘禅学习体会。刘禅一直视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诸葛亮和刘禅的交流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良性互动。这种难得的君臣关系保持始终,甚至于在诸葛亮身后,刘禅亲政,也没有改变。刘禅依旧对诸葛亮的后人信任有加。诸葛家也以家族的生命为刘禅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相比之下,孙权对于张昭这位相父就没那么周到了。孙权先时还毕恭毕敬,但到了正式坐稳权力后,立马就过河拆桥,屡次拿张昭主张投降曹操的事开涮,让他在权臣面前颜面尽失。孙权称帝,所有人都认为老成谋国的张昭是丞相的第一人选。但孙权偏偏把张昭晾到了一边,让智谋才华功绩远不如张昭的孙邵担任。一次倒也罢了,孙邵死后第二次丞相任命,群臣还是认为张昭是最佳人选,但孙权偏偏选择了老实听话的顾雍。张昭彻底被孙权抛弃。孙权凉薄至此,和刘禅的心存厚道,善待诸葛家人实在是无法比拟的。
面对将领
刘禅在任命将领方面也是很有魄力的。他很果断地放弃了牢骚满腹睚眦必报只会算账和哭哭啼啼的杨仪,而让姜维担起了蜀军北伐的重任。对于北伐,蜀国上下是存在分歧的,执政的蒋琬、费祎都比较持重,但姜维却认为应该增强兵力。刘禅主张两可,既不否认当政者以国小力弱为理由的自保政策,也不拒绝姜维北伐开拓新局面的主张。要知道,姜维本是魏国的降将,刘禅却放心大胆地加以任用,最后姜维累积功劳成为了蜀汉的大将军,一举掌握蜀汉的精兵良将。面对刘禅的知遇之恩,姜维一直心系蜀国,忠心耿耿,从未背叛,著名的三国史学家罗贯中甚至认为姜维虚与委蛇投靠钟会正是为了策反离间,让蜀汉政权得以亡而复兴,这真可谓是忠肝义胆了。
孙权打仗不行,但是选拔将领的眼光还是颇有独到之处的。任命周瑜打败了曹操,提拔吕蒙,打败了关羽,挑选陆逊,打败了刘备。但孙权对这一帮军事将领并不放心,尤其是陆逊,一直害怕他功高震主。陆逊深度参与了孙权太子和鲁王的夺嫡大战,这让孙权认为陆逊有拥立之心,想要谋取更大的权位,于是处处留了心眼。孙权根据曹操校事创立了锦衣卫,用于监察百官,陆逊一班老臣不以为然,对此指指点点,更是让孙权恼羞成怒。最终在孙权的逼迫下,陆逊抑郁而终,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刘禅用人的胸襟气度明显在孙权之上。刘禅知人善任,推心置腹,将领也以国士相报。孙权心胸狭隘,不辨忠奸,最终给东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指挥战斗能力
孙权自认为是孙武子之后,父兄孙权孙策平生战果辉煌,义兄周瑜更是运筹帷幄打败了号称天下无敌的曹操,于是也想在战斗场上一展所长,增加威望。没想到,徐州一战,尽管集结了十万的优势兵力,还是被张辽区区几千人打得人仰马翻,差点成了俘虏。
刘禅知道自己并无军事才能,所以从来没有指挥过战斗。算是有自知之明的藏拙吧。这比起孙权的硬拗,白白损兵折将还是要高明许多吧。
政治智慧
刘禅貌似憨憨傻傻,人畜无害,却是颇有政治智慧。阴险狠毒的司马昭想试探一下这位亡国之君到底老不老实,安排了一场鸿门宴,让歌姬当着亡国君臣的面跳起蜀国的舞蹈,借此观察蜀国君臣的内心状况。刘禅嬉笑自若,毫无痛苦之状,还说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句,乐不思蜀。司马昭的毒拳仿佛打在了棉花上,被化解于无形。刘禅因此平平稳稳地享受着安乐公的待遇,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晚年。
孙权号称英主,但却经常上当受骗。和哥哥孙策不信妖道,果断处决于吉的作风不同,孙权像秦始皇一般迷信神仙赐福,处处请仙拜佛,渴求长生。暮年的孙权把一位名叫王表的神棍奉为上宾,好吃好喝招待,末了,王表也如徐福一般杳然而去,留下痴痴等待的孙权。
孙权还想结好辽东的公孙渊,以两国互相承认对方的帝王身份来加强双边关系,并相邀对曹魏来个南北夹击,孙权为了表示诚意,特意让手下将领带了两大船金银珠宝前去,群臣苦劝不听,结果公孙渊接受了吴国的珠宝却杀了吴使,向魏国献媚,彻底耍了孙权一道。
亡国之君
刘禅是响当当的亡国之君,但孙权又何尝不是。
孙权是吴国的开创者,但却也是吴国的掘墓人。逼死陆逊,等于是毁掉了吴国的万里长城。纵容鲁王和太子争雄,开启了夺嫡大战,让东吴陷入了激烈的党争,消耗了东吴的实力。最后孙权让9岁的小儿子孙亮继位,让权臣诸葛恪辅佐,这种不稳固的权力结构开启了东吴持续动荡的政斗。如果不是晋朝的当政者一样的昏庸糊涂,蜀亡之后吴国也就无法再苟延残喘十几年了。
结语
刘禅也许算不上英明的君主,但和孙权相比,却并不逊色。孙权身上笼罩着的诸多光环,更多的是由周瑜赤壁大战所建立起来的。他本人好酒贪色,雄猜忌刻,好大喜功,缺乏一个帝国开创者的胸襟气度,更没有延续一份辉煌的魄力和政治智慧。
刘备曾经说:江东孙伯符,可为英雄?
曹操立即否定:孙策借父之名,非英雄也。
这话用在孙策之弟孙权身上,也是成立的,不过他所假借的不仅仅是父,还有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