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这个词,在现代语境里,是一个很流行的词。意思就是男性身上有一定的女性气质,女性身上有一定的男性气质。现如今,大家对具有中性气质的人也越来越包容。在演艺界里,就有不少具有中性气质的艺人,比如李宇春和费玉清。可见,现代社会的确很多元化。
其实,古代社会也存在这样的人。比如魏晋时期的美男子卫玠,虽然面如冠玉,却弱不禁风,因此留下了“看杀卫玠”这个成语。比如《木兰辞》里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留下了千古美名。花木兰虽然是文学作品里虚构出来的一个人,却也能够体现一种比较包容的性别观。而现实中的武则天、上官婉儿等人,更是文学才华突出,且政治手腕高明,让许多男人都汗颜。
《红楼梦》里就有不少具有中性特质的人。最典型的是贾宝玉。
贾宝玉相貌非常俊美:“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龄官把他误认成为好心提醒自己避雨的姐姐,贾母把史湘云错认成他,觉得他是一个投错胎的“女孩儿”,刘姥姥以为怡红院是一个千金小姐的闺房,尤三姐也承认怜香惜玉的他有些女儿态。
贾宝玉之所以会给人以女里女气的印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五官柔美,不像贾雨村那样“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另一方面是因为贾宝玉性格温柔,不愿意和须眉男子多接触,认为他们是玷辱世界的“渣滓浊沫”,只愿意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导致近朱者赤。贾宝玉把纯真善良,未曾出嫁的女儿当成精神信仰和情感寄托,自然会模仿她们。她对胭脂水粉都颇有研究,的确是够娘。
贾宝玉的这种中性气质在古代大部人都是不欣赏的。古代人心目中最好的男子是胸怀大志,为人正直,一腔热血,文武双全,像陆游那样的男人。贾宝玉明显不是。《红楼梦》里唯一明确表现出对这种气质欣赏的人是尤三姐。不过尤三姐真正喜欢的还是一表人才,气质洒脱,浪荡不羁,一身武艺,充满江湖气息的柳湘莲。可见,尤三姐喜欢的还是有男儿气概的人,她只是觉得贾宝玉懂得体贴女性,很善良而已。
贾宝玉的好朋友秦钟和蒋玉菡身上也有女性气质。秦钟“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蒋玉菡艺名是琪官,是一个天下闻名的旦角,贾宝玉欣赏他“温柔妩媚”的气质,把自己的扇坠送给他,和他交换汗巾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贾宝玉自己是一个有些性别模糊的人,自然也喜欢带有中性气质的人。
《红楼梦》里也有一些带有中性气质的女子。比如王熙凤,性格泼辣,刚强,精明,充满威严,杀伐决断起来不留情面,巧言令色起来“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比如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身上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发起诗社的时候所写的花笺上有“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馀脂粉”这样充满自信的句子,大家写菊花诗的时候还特意叮嘱贾宝玉“不许带出闺阁字样来”,说自己“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比如史湘云,性格爽朗乐观,不拘小节,吃鹿肉的时候说“是真名士自风流”,醉卧的时候显得如此风雅且不羁,爱说爱笑,爱划拳,爱女扮男装,又把芳官打扮成一个男孩子,取名“韦大英”,取自“唯大英雄能本色”。
其实,人性本来就是多元的,很复杂的。男孩子也可以很温柔,很斯文,很儒雅,很俊秀,女孩子也可以很阳刚,很勇敢,很洒脱,很自信。男女两性之间本来就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现如今,有了高科技的帮助,性别的生理属性已经是可以改变的了,大家也应该对具有中性气质的人更加包容。
现如今大家对具有中性气质的女生比较欣赏,“女汉子”是一个褒义词,是赞美那些女孩子性格刚毅,“金刚芭比”和“肌肉萝莉”也挺让一部分人羡慕。但是大家对具有中性气质的男生则褒贬不一,不喜欢的人就觉得这些人不男不女的,让人觉得恶心,是“娘娘腔”。他们不喜欢这类人我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只是希望他们不要骂得那么难听。毕竟,人性是很丰富的,美也是不拘一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