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个人的观察,当下的中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被引入转基因恐怖的雾霾之中,迷失了正确的方向。简单地站边并陷入势不两立的激烈骂战之中是被不良的情绪模糊了双眼,被情绪控制的“派性”骂战与我们需要澄清的问题渐行渐远,那些太过偏颇的言论,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国家科学文化现代化建设,不利于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不利于澄清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我们更需要的是保持清醒头脑,走出越位文化惰性的阴影,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战胜情绪,通过平等的、心平气和的科学讨论,逐步澄清并科学普及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对国家的科学决策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转基因作物及转基因食品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科学研究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研究工程。人们普遍担心并关注其安全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些不了解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基本知识和不熟悉科学研究基本原则和方法的人们提出种种不合科学常理的质疑应该在预料之中,这就注定了转基因还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研究工程。对于这一层,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我是一个文革前毕业的,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的老医生,到目前为止(仍在临床一线上班)没有出过任何医疗差错,这得益于学生时代所受的训练和医疗实践中养成的医生必须具备的求实态度和习惯;我参加过、也独立主持过几个科研课题;曾同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一位朋友合作主办过几期临床医生科研方法培训班;也曾在一个全国性综合医学杂志担任过专职副主编。我列出这些个人经历是想说明我具备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资质”。我不能认同所谓“反”与“挺”(非黑即白)的简单划界,有不同意见可以平等地心平气和地讨论。我想说安全性才是转基因应该集中讨论和认清的核心问题,这里想从医生的视野和临床医学研究者的角度,以及越位文化惯性的干扰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核心问题——全社会都希望弄明白转基因究竟是否安全
转基因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属于每个人都会密切关心的公众性的大问题;转基因农作物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大问题,也是涉及公众根本利益的大问题,转基因是否安全是全社会每个人都必然或必须关心和理解的大问题。问题在于:1、对其安全问题有人知道的多一些,有人知道的少一些,有人一无所知,有差异就有不同的理解。由于对这种公众十分关心的大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极容易引发社会性认知偏差,也存在着被人利用的极大空间。 2、劣质的文化传统,如越位文化(外行干预内行)、听风就是雨(极易相信传言)、跟风造势(搏眼球)、单因论(简单的表象归因)、“意见领袖”的借机鼓动等,常常能左右公众的情绪,进而左右着舆论导向,当前社会上流行的转基因恐怖情绪已经引偏了转基因的核心方向(是否安全),出现了势不两立的激烈争论,并被引向对支持转基因的人士、对转基因专家的人身攻击和对政府决策的诘难。3、一些诘难性网文释出的信息告诉我们,无法排除有人有意引偏对核心问题的讨论和理解,有人借题发挥、混淆视听。所以,对转基因的讨论首先应该聚焦在是否安全方面,这需要研究,需要慎重,需要探寻、需要提供并心平气和地阐明安全或不安全的证据和科学道理。
二、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袁隆平院士说Bt“毒蛋白”的翻译不大好,似乎很在意“毒蛋白”的“毒性”;黄大昉教授说虫子的肠道里是碱性的,人的肠道是酸性的。我想说总体上道理是对的,但不够全面。人的消化道只有胃里是酸性的,其他部位是碱性或弱碱性的。基因或DNA(包括Bt“毒蛋白”)都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在人类的消化道里经过复杂的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在小肠内,“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极为相似,都能分解蛋白质为䏡和胨,当两者一同作用于蛋白质时,则可将蛋白质消化为小分子多肽和游离氨基酸”。“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脱氨、转氨等作用,合成蛋白质进入循环血液供全身器官组织之需要”。即是说,人类再按自己(个体)的DNA重新组装自己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物质。这是蛋白质的主要的消化吸收利用方式。
再细致深入一点,“在小肠黏膜内存在着选择性地运转中性、碱性、酸性氨基酸以及亚氨基酸和甘氨酸的转运系统,其中中性氨基酸转运系统的转运速度比酸性和碱性氨基酸转运系统的快。小肠的刷状缘上还存在能继发性主动转运二肽和三肽的钠依赖性转运系统,使得蛋白质的半消化产物肽类也能部分被吸收。此外,还有少量完整的蛋白质通过入胞和出胞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成为抗原而引起过敏反应。”
我想说的是:第一,这些氨基酸和半消化产物肽类没有毒性,第二,蛋白质只有降解为小分子的如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利用。所谓利用就是按每个人的DNA密码将这些氨基酸重组为该个体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第三,在小肠通过入胞和出胞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少量完整的蛋白质,将会作为抗原而引起过敏反应,但,人体“细胞以高度特异性的方式对不需要的蛋白质进行降解。…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如果人体果真让Bt毒蛋白进入血液,那将会出现过敏反应,吃了含Bt蛋白食品的人如果没有出现过敏反应,那就不用担心了,因为这可以反证Bt蛋白没有被整体进入人体;再退一步,即便它进入到人体细胞,那还有一道保障(即“细胞以高度特异性的方式对不需要的蛋白质进行降解。…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可见,“毒蛋白”是对虫子而言,不是对人类而言的。略知生物学知识的人会知道,虫子与人类相隔了多少个种属,其消化机制相差十万八千里。懂得这些大道理,就不会被那些小道理或歪道理击昏。网上流传一篇文章说,有人报道在加拿大一个小镇的孕妇甚至胎儿的血液里检测到了Bt蛋白,这有悖于已知公认的生理学、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知识,值得质疑,难以置信(后面还将说明为什么不可信)。
三、“Bt毒蛋白”毒在哪里?
百度百科上说:Bt菌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有两类:杀虫晶体蛋白(ICP)和营养期杀虫蛋白(VIP),其对于靶标害虫特异性强,对人畜安全,1981以来现已成为世界上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ICP本身并不具备毒性,生物实验也验证了其对哺乳动物无害。当ICP被目标昆虫取食后,在昆虫肠的碱性环境中ICP会被降解为具毒性的活性肽,并与昆虫肠道上皮纹缘膜细胞上的特异受体相结合,引起细胞膜穿孔,破坏细胞渗透平衡,导致昆虫死亡。这里有几个需要强调的关键认知基点:所谓的“毒“:一是特定性,对靶标的特异性害虫才是有毒的;二是进入途径,是被吃进去的;三是作用部位,是在靶标虫子的消化道里;四是作用机理,是”被降解的活性肽“致使虫子消化道的细胞膜穿孔。对靶标虫子而言,具备了这四点才具有毒性。即是说,这种毒性独具针对性。这里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熟知的青霉素,只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毒性,因为它阻止这些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人类是绝对安全的,因为人体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壁。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主要是药物的杂质引起的,不是其本身引起的。
百度百科里的这些信息还可以析出另外的认知点:30多年来,有关Bt毒蛋白安全性的研究是深入的、细致的、认真负责的,是可以放心的。
四、科研方法缺陷对有毒论者的自我否定
(一)英国“普兹泰(有人译为普斯泰)事件真相”
在一部网上流行很广的视频《转基因的前世今生》里说:1998年8月10号,英国BBC电视台播出了一条的消息,世界著名科学家、英国罗威特研究所的普兹泰教授说:“我认为把我们的同胞当作小白鼠进行试验,是非常不公平的。”这缘起于英国农业部出资200万欧元,由普兹泰教授带领一个30人的小组对转基因土豆进行研究。发现生的转基因土豆的喂养试验出现了问题。普兹泰:“小白鼠胃上皮细胞成倍增长,白细胞减少,我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可以确定的是免疫系统确实把转基因土豆当作异物排斥。” 采访播出以后,普兹泰被解聘,他的研究小组被解散。
下面引注来自明显属于反对转基因朋友文章里的一段文字:普兹泰的同事们开始诋毁他的科学声誉。罗威特研究所在召开了几场自相矛盾的新闻发布会后,终于把口径统一在普兹泰只是把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小白鼠和食用了有毒马铃薯的普通小白鼠“搞混了”。一位罗威特研究所资深的同事告诉他,要求解雇普兹泰的第一个电话是孟山都打来的。孟山都把“普兹泰这个麻烦”告诉了克林顿,后者告诉了布莱尔。布莱尔接着又告诉了罗威特研究所的所长菲利普·詹姆斯。24小时后,阿帕德·普兹泰博士就被扫地出门了,还不许他谈论他的研究和与他以前的同事交往。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皇家学会出面指责“普兹泰的研究在设计、执行和分析方面漏洞百出,因此无法从中得出任何结论”也就不奇怪了。《柳叶刀》(1999年10月)发表了普兹泰的这个研究结果。【本作者注:这一段文字可以告诉读者的信息至少有:普兹泰的这项研究是有争议的(承认有同事的“诋毁”,但《柳叶刀》发表了他的文章);有“搞混了”的说法(转基因马铃薯和有毒马铃薯);普兹泰被解雇了;被解雇是孟山都使的坏,借用了政治的力量(这一点没有旁证)
在管竺这篇博文的留言里有人揭穿了“搞混了”的秘密:“普兹泰就不是拿孟山都的土豆做的喂养实验,而是拿自己培养的有毒土豆做的,那么它除了说明自己制造的这种土豆不好,安全性不足以上市(他貌似也没打算将自己研究的转基因土豆上市)之外,对于孟山都的转基因土豆不该上市完全没有证明效力”。看来出现在管竺这篇文章里这一段留言所提供的这个信息是成立的,反对方没有反驳这个说法(管竺没有,其他持不同意见的人士也没有提出异议)。问题就来了:普兹泰在接受BBC采访时为什么没有说明实验用的是自己培育的有问题的土豆,而不是孟山都的转基因土豆?如果他在接受采访时如实陈述,孟山都还用的着使坏并导致他被解雇吗,倘如如此,那孟山都就真的多了一项可以坐实的罪名。
另有一个资料说:1999年5月,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专家对该实验展开同行评审【提醒,同行评审最值得信任】,评审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存在失误和缺陷,主要包含六个方面:1、不能确定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2、对实验用的大鼠仅仅食用富含淀粉的转基因马铃薯,未补充其它蛋白质以防止饥饿是不适当的;3、供实验用的大鼠数量太少,且使用食物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欠缺统计学意义;4、实验设计差,未进行双盲测定;5、统计方法不恰当;6、实验结果无一致性。不久后,普斯泰博士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说法表示道歉。罗威特研究所宣布普斯泰提前退休,并不再对其言论负责。
点评 管竺 2010-07-28发表的这篇文章对一年前(1999年5月)英国皇家学会同行评审报告指出的普斯泰的实验存在的六个方面失误和缺陷只字未提,也没有否认普斯泰博士对此做了道歉。同行评议研究方法有六项失误和缺陷,本人又就自己的说法道了歉,普斯泰博士这项工作理应翻篇,按理再也没有理由拿来作为讨论转基因不安全的说辞。令人不解的是许多的反对者至今(2018年11月)仍然要反复引用,至少这是不严肃的,有故意混淆视听、误导公众之嫌。
(二)加拿大转基因作物有害健康的“证据”
2011年5月31日,加拿大学者Aziz Aris和Samuel Leblanc在《生殖毒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发现加拿大魁北克省东部村镇怀孕女性和胎儿脐带中的血样中含有Bt蛋白Cry1Ab。一些媒体(如转基因观察)引用这篇文章,并作为转基因作物有害的“又一个证据”。
同年6月13日有一篇综述性文章⑹认为加拿大的这篇文章缺陷太明显了,作者只提供了血样中有Bt蛋白Cry1Ab数据,却没有任何关于怀孕女性和胎儿的健康出现异常的数据,没有说样本人群是否吃过含有这些物质的食品,没有对照组,也没有讨论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使用的是不适合用来测定低浓度的Cry1Ab蛋白的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因为在完全不含Cry1Ab的血样中,酶联免疫分析法也能无中生有地测出少量Cry1Ab蛋白。而且他们测出的Cry1Ab蛋白浓度还不到每毫升0.2纳克,这远远低于这种分析法所适用的检测下限(这是可笑的);对此他们也未做校正,其结果的可信度更值得怀疑。
早在2005 年,德国的科学家发现,酶联免疫分析法会误把已分解的蛋白质当成完整的蛋白质;另一组科学家发现,即使在完全不含Cry1Ab的血样中,酶联免疫分析法也能无中生有地测出少量Cry1Ab蛋白。加拿大这篇文章里被测出含有Cry1Ab蛋白的怀孕女性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吃过含有Cry1Ab蛋白的转基因食物,至少是实验方法的误差导致了错误的检测结果。
关于Cry1Ab蛋白是否会进入人体血液、对人体是不是有害,早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有研究表明,在胃液里,Cry1Ab蛋白会很快被降解。不过,也有研究显示确实有少量的Cry1Ab蛋白会进入肠道里(注意不是血液里)。但,不止一项研究发现,这些未被消化的Cry1Ab蛋白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而不是被人体直接吸收。
2010年,德国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他们持续了25个月的研究。他们同时用Cry1Ab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喂养奶牛(即对照组),发现,那些用转基因饲料喂养的奶牛的血液,尿液和牛奶里,都没有发现Cry1Ab蛋白。无论奶牛的饲料中是否含有这种Cry1Ab的转基因玉米,牛奶的成分都没有区别。在另一项研究里,科学家发现饲料中的Cry1Ab蛋白也不会进入奶牛的肝脏,脾脏,肾脏,淋巴结以及肌肉里。类似的,用Cry1Ab转基因玉米喂猪,猪的血液里也检测不出Cry1Ab蛋白。
为了进一步研究Cry1Ab蛋白是否可以被消化,研究人员利用化学药物,制造出了一批消化能力有缺陷的大鼠。这批大鼠的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小肠的结构也被破坏,肠通透能力增加。在喂养了含有提纯的Cry1Ab蛋白的饲料两周以后,研究人员测定了这些有消化缺陷的大鼠血液和血清中的各项指标,并且比较了大鼠各个器官的重量和结构。发现,即使大鼠的消化系统受到破坏,作为饲料的Cry1Ab蛋白也不会对其造成额外的损害。
这篇怀孕女性和胎儿脐带中的血样中含有Bt蛋白Cry1Ab的文章可能是一篇恶作剧式的文章,它只说在孕妇和胎儿血液中测出了Cry1Ab蛋白,没有其他基本资料,也不提及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最要命的是所用的检测方法本来就是一个可以无中生有的“技术”。这就有玩乌龙混淆视听的嫌疑。
(三)法国一篇引起轩然大波的“老鼠致癌”论文
2012年学术期刊《食品和化学品毒理学》(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上发表了法国卡昂大学塞拉利尼的一篇文章,称被喂食了美国农业科学公司孟山都研发的耐农达除草剂玉米的老鼠,死亡率与肿瘤发病率异常地高。此后,俄罗斯暂停进口相关作物;肯尼亚对转基因作物下了全面禁令;而法国首相表示,如果结果得到证实,他会说服整个欧盟对转基因玉米下禁令。但这项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受到了广泛的批评,2013 年11 月 28 日被撤稿。
因为欧洲食品安全局在11月28日发表了最终评估结论:①鼠种存在问题(原本容易患癌);②样本量太少,缺乏可信性;③公布的资料有限,特别是有关实验鼠的喂养细节不得而知,没有应要求提供这些数据;④塞教授的统计方法有问题;⑤统计过程中一些数据欠缺。而欧洲生物技术联盟的调查发现,多名记者事先得到了塞教授的论文和新闻稿,其前提是承诺不能将该研究内容透露给任何第三方,但就在该论文发表的同时,塞教授自己开通了一个发布该研究信息的网站,并发布了一部主要基于该研究结论的专著。问题在于,塞教授不能透漏给第三方的要求就使得记者完全无法提前获得对此研究的批评意见。显然,这些做法表明,塞教授是卯足了劲准备狠狠地炒作一把。不过塞教授毕竟还是一位科学工作者,在书面应答文章中,塞教授等人承认其论文所用的统计方法对肿瘤发生的分析不足以得出食用转基因的大鼠会致死的结论。
这是一篇质疑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重要文章,虽然研究者本人已经承认他们的研究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反对转基因的朋友们仍然还在反复转抄,为什么会这样?我赞成贾鹤鹏的意见“从打消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忧虑这一目的出发,进行更长期的毒理学检测与观察也是值得的——对于转基因毒理学研究而言,安抚公众的重要性,其实一直都不弱于科学发展本身的需求”。
这是在国内被作为转基因作物有毒并反复引用的三篇文章,本意想证明转基因有毒(不安全),但都是因为研究方法的严重缺陷不能成立,可惜大多数担心转基因作物有毒的人可能并不知道或不愿认可研究方法缺陷对结果的否定意义,因为,更不幸的是“很多人面对一个科学结论是依靠是否符合个人经验来判断是否是正确的” 。
五、警惕只凭个人经验判断的负面社会意义
(一)转基因问题相信谁?
食品工程博士、心理学博士崔凯公布了他于2016年,在全国 31个省的193座城市一项调查,其结果让人心寒!反对转基因食品者41.4%,是支持者11.9%的3.5倍,中立者46.7%。质疑科学家的比例(45.5%)是相信科学家比例(23.2%)的2倍。中国农业部宣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20年,至今未发现被证实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11.7%的人认为这是权威解读;10.9%的人认为这是在隐瞒事实。
这些数据给出的信息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对转基因有相当高比例的人群不相信政府,不相信科学家,那他们相信谁?
(二)恩道尔和郎咸平的演讲
2008年11月4日~5日,在中国第五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上,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做了“一场新的鸦片战争——转基金作物和世界粮食控制”的报告,纵观他的讲话全文,可以析出主要几点:他是抨击美国政府和一些政要的,他是转基因的坚决反对者,他所讲的那些反转基因、反科学的、相互矛盾的内容实在骇人听闻,而能坐实的实在太少。
但,一位与会者这样说“深刻感觉到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经济学家,他主要从负面的角度论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如国外发明了转基因玉米可以杀死人类的精子,转基因食品使物种退化,并且容易使人生病,转基因并不能提高产量,转基因食品的种子会被少数公司垄断等等,我对此没有研究,但他是令人尊敬的”。这位对转基因没有研究的教授认为“他是令人尊敬的”,这有相当的代表性。“令人尊敬”是权威效应的代名词,当然也是出于个人的经验判断,所以时至今天,网上见到的反转基因的内容多是重复恩道尔的这些恐怖性言辞。
自2010年年初开始,中国经济学家郎咸平多次讲演反对转基因,十分大胆地、但极不负责任地说“转基因食品致癌”、“中国消费转基因大豆油的区域是肿瘤发病集中区”。针对他的这些言论,某生物科学类网站发表了一封致国家广电总局的公开信,指出郎咸平的相关言论涉嫌造谣,在“科学问题上继续误导公众、传播谣言”,并涉嫌污蔑、曲解及攻击陈君石院士等。这封公开信得到了760名院士、教授、学者的联名支持。2013.7.29陈君石院士在他的新浪博客里发文:回应网友:关于郎咸平的“转基因”节目,指明郎咸平“很不靠谱”,本人从来没有主持或做过任何转基因安全性试验。这从另一面印证了郎咸平涉嫌造谣的说法。对此,郎咸平没有回应,但不幸的是,人们还在传播他的演讲视频。
(三)网上流传的两个宣传片
网上有两个时程较长的反基因宣传片,一个叫做《转基因的前世今生》,略有基本知识和警觉的人们会发现此片的宗旨是选择性地先入为主,其内的许多内容背离事实,逻辑混乱,自己打脸,例如:2010年9月,《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山西省、吉林省的多个地方老鼠绝迹,猪、羊、狗出现病态,共同特征是吃了“先玉335”玉米。中新网9月22日电:山西省农业厅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一、先玉335玉米品种是通过国家品种鉴定的杂交品种,不是转基因品种。二、《报道》中所反映的有关猪、羊、老鼠等动物异常现象与事实不符。再例如:“推广转基因的另一个隐秘目的就是消灭第三世界人口”,是20%的全球精英要设法逐步用“高技术”手段消灭80%的人口垃圾。把转基因拔高到生物恐怖主义的高度,显然很不明智,因为只有13.8%的公众赞同转基因可能是美国对中国的“生物恐怖主义”,爱国就应该反对转基因的说法;有31.8%的公众“说不清楚“,而超过一半(54.4%)的公众表示反对。
另一个是《崔永元美国转基因调查纪录片》,有人指出“这部纪录片,从宣传上看是成功的,而从科学角度看则是失败的。”我以为,即便从小崔的出发点看,宣传也未必是成功的,因为它不能证明转基因有害,倒是让国人知道美国人中虽然也有人反对转基因,但确实有人在吃转基因食品,美国对中国的“生物恐怖主义”谣言不攻自破。网上还有人问:“崔永元为何找‘水变油’专家陈一文做反转基因科学顾问?”。又有网友说:“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会为从事反转基因的小崔做科学顾问吗?”人们不禁要问:只能请一个支持伪科学的人来做顾问,这样的宣传片会说明什么样的问题?
这两个造势宣传片表达了制作者的态度,但无法改变科学事实,到可以让有一定常识和愿意思考的人们认识到转基因并不像这些反对者所描写的那么可怕。
(四)偏激者的攻击性言行
网上流传的这两个宣传片和各种反基因的视频,照片,网文,音频(如最近的“转基因惊天真相、高层绝密录音”);微信群里支持和反对转基因的辩论等等告诉我们,反转基因一方是很有势力,很有能量的,也很“顽强”,但苦于缺乏科学事实和客观事实的支撑,最便当的手法就是编织事实,制造恐怖,编制和反复传播谣言,其中最拿手和最常用的莫过于罗织罪名实施人身攻击和恶语伤人。
回顾历史,似曾相识:远一点的,100多年前人们相信用照相机拍照会被摄走灵魂,喝自来水会“断子绝孙”,修铁路会断了国家的龙脉,倡导引进西方技术的洋务派被说成“卖国贼”等等。近一点,30多年前(上世纪70-80年代)伪气功、水变油、特异功能热泛滥时,那些敢于出来宣传科学、说真话的人士被骂成恶人,最著名的是所谓“四大恶人”(于光远、何祚庥、郭正谊、司马南)。非常不幸,反转基因的朋友们正在重复荒唐的历史错误。几乎所有研究转基因的科学家和支持转基因的学者都成了他们的攻击对象。例如,最近获得未来科学奖的三位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被他们称之为“转基因三丑”、“灭绝人性的罪犯”等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欢迎转发,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授权
征稿启示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cfi@cri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