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将高考比作一座独木桥,能走过这座桥的学生,就能赢得人生的第一个成功。
对于学生们来说,在高考中取胜的关键就是进入理想大学,这不仅是对自己过去12年付出的交代,更是对父母含辛茹苦养育的回报。
通常来说,学生能通过高考进入985大学,都是可喜可贺之事,毕竟当下竞争压力如此之大。要是能考入清华北大两座顶尖学府,那更是开心至极,学生可谓前途无量。
然而山东有一位学生,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北京大学,本是件高兴的事却引来父子俩争吵,这究竟是为何呢?
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本是喜事却引来争吵
山东这位学生从小的理想就是北京大学,为了这一目标他几近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纯纯是他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经过多年来的刻苦学习,他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今真的圆梦北大。
当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全家人都激动万分。父亲将录取通知书捧在手中,更是忍不住老泪纵横,真心为学生的成绩感到骄傲。
为了庆祝,父母更是大摆宴席,亲朋好友也纷纷前来道喜。在酒桌上,当亲戚提及在北京上学需要多少生活费时,这位学生直言:怎么也要5000,毕竟首都物价高,花销那么大,而且还是有钱人的聚集地,自己当然也不能太“寒酸”。
父亲听闻很是生气,当场训斥学生:家里什么条件你不清楚?供你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生活费还要跟人攀比。为此父子俩争吵不休,面对儿子的不理解,父亲怒吼道:你这个败家子!
事后,母亲心平气和劝解儿子,上大学是为了学习,家里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跟他人攀比,而且为了培养儿子学习,父亲已经多年未买新衣,哪怕刮坏了也是缝缝又补补。
儿子听后深表愧疚,多年来父母确实没有亏待自己,哪怕不吃不穿也要提供最好的教育,而自己还狮子大开口,完全不知节俭。悔过的儿子,深知父母的不易,立志上大学后会好好学习,同时勤工俭学为家里分担压力。
家长应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给予生活费,学生不可狮子大开口
每年高考结束,大一新生准备入学之际,生活费都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其实生活费到底该给多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还是取决于家庭实际情况,以及大学所在城市的物价水平与消费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不管家里每月能给到多少生活费,都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全国各地大学生生活费统计图可以看到,在首都北京,学生每个月3000的生活费已经足够。如果身处二线、三线城市,每月控制在1500也是完全可以的。
可能有些大学生每月的花销比较大,比如男生喜欢玩游戏,免不了充钱买装备的现象。而爱美是女生的天性,经常为自己添置衣服和包包,还有各大品牌化妆品及护肤品等等。尤其放假期间,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聚聚,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有句话说的很对,大学生是最有钱的。学生们要知道,进入社会中挣钱并不容易,父母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能你大手大脚花出去的钱,需要父母省吃俭用一周才能攒下。在校期间合理安排生活费,将手中的钱用在刀刃上,才是一个明智学生该做的。
大学生应合理支配生活费
合理分配,养成记账的习惯
大学生活费可能是不少学生能自由支配的第一笔“巨款”,毕竟小初高时期零花钱不会这样多,逢年过节收到的压岁钱也要上交给父母。
学生如果想合理利用每一笔生活费,记账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每个月的记账本可以清晰展现自己生活费所用何处,对于与学习无关的花销,学生在下月可以很好的避免。
省钱的同时学会“生钱”
大学时期相对来说,空余时间还是很多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与其躺在宿舍中打游戏,不如勤工俭学,做一些不影响学习的兼职。
比如一些公司会招聘学生审稿件,除此之外,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也可以考虑做家教。兼职不仅可以“生钱”,而且在未来毕业后进入社会求职时,工作经验也是一个加分项。
不攀比,时刻做自己
如今在学生群体中,攀比之风盛行。其实作为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成绩,攀比这些外在因素毫无意义。如果是日常所需品可以购置,但如果只是因为他人有,自己也想有,那还是算了吧。学生在消费前要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能头脑发热而盲目消费。
如果学生大学所在城市花销不小,比如一线城市,那么家长可以适当多给些生活费。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摆正自己的身份,时刻以学习为主。如果在别人刻苦学习的时期贪图享乐,那就一定会在别人享受生活之际艰难前行。
今日话题:你大学在哪座城市上的,生活费又是多少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期要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莎莎老师教育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