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19篇关于多汗症的文章从多方面介绍了多汗症(包括多汗症的危险)。容易出现多汗症的9种体质和调理方法及代茶饮品店。现代医学对多汗症的理解;另外,虚汗、阴虚内热多汗、肝郁血多汗、英伟不怎么出汗,上热出汗多,潮湿出汗多,虚汗多的代表方详细介绍了加减运用。玉屏风散、当归肉黄汤、逍遥散、桂枝汤、潜阳封苏丹、龙胆寺肝汤多汗症和腋臭的严重程度分类;医疗张仲景治疗多汗症的9种治疗方法;头部和面部多汗症的原因和治疗;治疗多汗症的常用血),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到。上一篇介绍了金元四大名医之一,主要阶段对紫汉的认识和治疗名方。(大卫亚设)。
本文继续给大家介绍朱丹溪对盗汗的认识和治疗的名方。朱丹溪
朱丹溪是元代著名医家,原名朱震亨,朱丹溪医术高明,经常患者服用几幅药就痊愈,所以被人称为“朱一贴”、“朱半仙”,且被后世尊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本文旨通过朱丹溪的代表作《丹溪心法》来探析他治病的精髓所在。自汗,主要是白天醒是汗自出,超过了正常出汗量而言,上一篇已经提到了朱丹溪对自汗的认识和治疗方药;本篇主要讲盗汗,盗汗是夜间人体睡着时不停出汗的表现,犹如强盗一般在夜间出现,所以形象的称为盗汗,那么朱丹溪如何认识盗汗的呢,又有哪些治疗盗汗的妙方,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盗汗篇”
原文:“盗汗属血虚阴虚,小儿不须治。忌用生姜。东垣有方,用当归六黄汤,甚效。但药性寒。人虚者,只用黄芪六一汤。盗汗发热,因阴虚,用四物加黄柏;兼气虚,加人参、黄芪、白术。”
注解:上一篇提出了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本篇提出了盗汗属于血虚、阴虚,相比自汗,盗汗的原因相对单一点,并且提出小儿盗汗不需治疗,因为小儿为纯阳之体,容易盗汗是正常的。同样提出了盗汗忌用生姜,生姜有散寒开腠理的功效。东垣指的是在朱丹溪之前的另外一个金元四大名医李东垣,朱丹溪治疗自汗、盗汗的学术思想是继承了李东垣治疗自汗、盗汗的学术思想,当归六黄汤是治疗盗汗的名方,文中提出此方治疗盗汗效果非常好,但是本方药性寒凉,对于体虚之人,只能用黄芪六一汤,关于当归六黄汤的应用,前面我的文章已经详细介绍,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如何判断自己是阴虚内热,治疗盗汗的首选方当归六黄汤》。盗汗兼有燥热、潮热者,属于阴虚体质的,可用四物汤加黄柏,四物汤是补肝血的名方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黄柏为降虚火、退潮热的重要药物,所以四物汤加黄柏可以养血清虚热。兼有气虚的人,可以在滋阴药的基础上加人参、黄芪、白术,这几个要是补气固表止汗的常用药。
当归
原文:“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不睡则不能汗出。方其睡熟也,凑凑然出焉,觉则止而不复出矣,非若自汗而自出也。杂病盗汗,责其阳虚。伤寒盗汗非比,亦是心虚所致。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
注解:此处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盗汗,睡觉时候汗出为盗汗,不睡的时候就没有汗出,当人体熟睡时,汗液自出,醒来即止,和自汗醒时自出不同。杂病指的未感外邪,由于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杂病盗汗主要是阳虚有关。伤寒主要指的是感受外邪(特别是寒邪)所致的疾病,伤寒盗汗主要是心虚所致,提出了伤寒盗汗治疗主要以收敛心气、补益肾阴为主,此处主要提出的使心肾调和、阴阳调和,盗汗自止。关于水火升降,因为中医认为心属火,肾主水,心火和肾水相互交通,则阴阳调和,若心肾不交,则阴阳失调,故盗汗。
盗汗
原文:“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之神剂。当归、生地、熟地、黄连、黄芩、黄柏、黄芪(加倍)上用五钱,水煎服。或加甘草、麻黄根、炒栀子、去归。”
注解:朱丹溪将当归六黄汤作为治盗汗之神剂,足见本方疗效,临床用此方治疗盗汗效果确实非常好,但上面也提到了本方药物比较寒凉,只适合阴虚内热的人,如果患者兼有脾胃虚弱或阳虚切忌不能用本方,以免加重脾胃亏虚以及阳虚,对于体虚盗汗朱丹溪提出可以用黄芪六一汤,本方下面会给大家介绍。而且本方的要点是黄芪的量是其他药的两倍,可见盗汗虽然是阴虚内热为主,但是为防药物过于寒凉,所以用大量温性的黄芪防止药物过于寒凉,且黄芪是补气固表止汗的要药,不仅对于自汗,而且对于盗汗黄芪都是常用的药物。方后还提出了本方的加减方法,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加甘草顾护脾胃,对于汗出较多的可以加麻黄根止汗,对于内热明显者可以加炒栀子,对于血虚不明显者可以去当归。
生地
原文:“黄芪六一汤:黄芪六两、甘草一两。上各用蜜炙十数次,出火毒。每服一两,水煎。”
注解:对于盗汗且脾胃虚弱者可以用黄芪六一汤,本方补气固表止汗,药物偏温,适合脾胃气虚所致盗汗者。如果典型的阴虚内热体质还是建议用当归六黄汤。
黄芪
原文:“白术四两,分作四分,一分用黄芪同炒,一分用石斛同炒,一分用牡蛎同炒,一分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三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妙。”
注解:本方以白术为主药,健脾补气固表,然后分成四份和其他药同炒,与黄芪同炒主药加强补气固表止汗的作用,与石斛同炒加强可以增加滋阴的作用,与牡蛎同炒增加滋阴潜阳止汗的作用。麸皮为小麦最外层的表皮,为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常用药,麸皮炒白术可以增强白术健脾的作用。粟米汤可以增强调和脾胃的作用,全方主药作用是健脾补气固表止汗,兼有滋阴、潜阳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表虚不固兼有阴虚阳浮的盗汗。
白术
原文:“正气汤 黄柏(炒)知母(炒,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上作一服,水煎。食前热服。”
注解:本方主要治疗阴虚内热所致的出汗,黄柏、知母为滋阴清热的常用药对,比如滋阴清热的名方知柏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上知母、黄柏,本方加炙甘草主要怕黄柏、知母太多寒凉,所以加炙甘草顾护脾胃,所以盗汗虽为阴虚内热所致,但是由于滋阴清热药易伤脾胃,所以朱丹溪处处注意顾护脾胃,从论述当归六黄汤太过寒凉,到正气汤的加炙甘草,都体现了顾护脾胃的重要性。虽然本方加了炙甘草顾护脾胃,但本方仍偏于寒凉,对于脾胃亏虚或阳虚者慎用。
知母
原文:“麦煎散:治营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肌肉消瘦。知母 石膏 炙甘草 滑石 地骨皮 赤芍 葶苈 杏仁(炒,去皮尖) 人参 白茯苓 麻黄根上为末,每服一钱,煎浮小麦汤调下。”
注解:本方为治疗营卫不调所致的盗汗证,营卫不调、血脉不通,湿热内阻,故四肢疼痛;阴虚内热,故烦躁;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记载:“阳化气,阴成形”,阴虚所以肌肉消瘦。方中知母、石膏、炙甘草主要是白虎汤,白虎汤中有粳米,此处未用,白虎汤清肺胃实热效果较好;配合滑石清利湿热;赤芍活血凉血、地骨皮凉血退热,配合白虎汤清热凉血;葶苈子、杏仁调理肺气;人参补气健脾,茯苓健脾化湿,此二药也有顾护脾胃之义;麻黄根、浮小麦收敛止汗。诸药合用,清热凉血、清利湿热、调理肺气而不伤脾胃,肺气不利,则卫气不调,营血有热,则营血不调,所以称为营卫不调所致盗汗。肺气调则卫气调,营热清则营血调,所以本方可以治疗营卫不和所致的盗汗。因为本方以浮小麦煎汤调下,所以称为麦煎汤,本方总体偏于寒凉,虽加人参、茯苓顾护脾胃,但是对于脾胃亏虚或阳虚者还是慎用,药物中有活血及滑利之品,备孕女性及孕妇禁用。
浮小麦
原文:“治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煎,调茯苓末一钱服之,名曰心汗。又青桑第二叶(指嫩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
注解:本段论述心前区汗出称为心汗,多是思虑过多,耗伤心血所致,治疗以艾叶煎汤,冲服茯苓粉治疗,艾叶温阳散寒,茯苓宁心安神,温通心阳而安心神。《本草纲目》也记载治疗盗汗不止:用熟艾三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时服。和朱丹溪治疗心前区盗汗的方法异曲同工。且《本草纲目》将茯苓换成了茯神,安神的效果更好,且加了乌梅,可以养心阴,收敛止汗。青桑第二叶指的是嫩桑叶,将嫩桑叶烘焙干为粉末,用米汤调服,有很好的止盗汗的作用。
干桑叶
本文主要介绍了朱丹溪对于盗汗的认识和常用方药,由于古文文义深奥,所以每段条文都给大家逐一注解,但不一定能完全反应朱丹溪的原义,所以把原文附上,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里面留言,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以上方药所标注的剂量均为原书剂量(如果使用需要按照现代剂量换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儿童、孕妇、备孕女性慎用,合并其他疾病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后面会给大家介绍更多名医对于多汗症的认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