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马灯、一把鱼叉……这些老物件,在时代变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西集镇辛集村王安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它们的故事,搭建起一座记忆桥梁,唤醒现代人的乡愁。
偶然踏入收藏圈
王安收藏民俗老物件源于一次偶然,“那是2016年,一个做文化艺术的同学让我帮他寻找老物件,从此我便踏进了这个圈子。”他回忆道。
王安一有空就到各地找寻民俗老物件,至今已收集200多件。这些宝贝都放在一个小仓库中。他一边给西西展示自己喜欢的藏品,一边如数家珍地说着来历和用途。
这是宣统二年的异形公平斛,是当时西集镇粮食交易行业一种标准计量工具,对于研究古今计量标准演变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加治理海河工程时用的铁锨,又叫海河锨,是工匠特意手工打制的;这个我叫它“炮弹”,是解放前农户大车刹车专用工具;这是以前盖房砸地基用的木夯,用槐木制作而成,特别沉……
△海河锨
△老镰刀
△木夯
多途径学习知识
在王安看来,读万卷书,胜过行万里路。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学习等途径,广泛获取各方面知识。
他还多次拜访老艺人,虚心求教,学会了20多首非物质文化遗产硪歌、喜歌。
△王安收藏的辛集高跷大会秧歌本复印件
为了传承民俗文化知识,近年来,王安编写《辛集村高跷会》《历史文化之乡——牛牧屯》《磬子与传说》等民俗文化文章,先后刊登在市、区级专业文艺刊物上。
开辟传播新阵地
“今天,老王给您简单介绍下通州区西集镇辛集村原真武庙前的大槐树,这也是通州东部树龄最长的一棵古树了……”
这是王安创作的抖音短视频作品《古槐新绿》,该作品获得北京市通州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抖音短视频大赛第二名。
△辛集村的古槐树
在其抖音号“京郊老顽童老王”中,西西发现,王安虽然是六零后,可玩转起抖音一点都不含糊。服装、道具一板一眼,谈吐幽默风趣。有些民俗老物件出场时不走寻常路,比如把马灯挂在高粱杆上,“只有形式新颖,大家才会喜欢,我这也算与时俱进。”王安笑着说。
王安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用各种方式传播家乡民俗文化,虽然很辛苦,但是他乐在其中。采访中,他不止一次对西西说:“作为一名西集人,我有义务把家乡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从王安身上
西西看到了执着
责任与担当
真心为这样的西集人
点赞!
记者:郑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