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化中& amp# 039;金发女& amp# 039;这个词不是好形容词,通常是指愚蠢、拜金、没有胸的女人。
西方人还经常以此来调侃那些本身就有着金发的女性。不过,用一个女人的外貌来评定一个女人是否是“傻白甜”,这样的标准其实是很荒谬的,但西方人这样的评价标准又是怎么来的呢?“金发女郎”是如何变成西方人眼中的“傻白甜”?
“金发女郎”概念的诞生
18世纪中叶,罗莎莉.杜特出生在一个法国家庭,在她17岁那年就靠自身的美貌获得了无数男子的倾心。
她在当时和多位法国王族发生过关系,并且做过情人。不少王公贵族为了和她约会,甚至不惜出重金邀请。
最初,罗莎莉.杜特是一名十分单纯的女孩,但后来她认识了一名当地的富豪,受到了金钱的诱惑和影响,最终罗莎莉.杜特突破了底线,为了金钱成为了富豪的情妇。
之后,罗丽莎混进了富豪所在的上流社会,在社交圈十分受欢迎,追求者众多,她也因此积累下了不少的财富,仅豪宅在法国巴黎就有数十处。
在这位富豪的引荐下,她进入了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工作,由于罗莎莉.杜特有着金发碧眼和性感的身材,很受剧团领导者的看好,于是经常派她到台前担任首席舞者。
而巴黎歌剧院是当时王公贵族男性常出入的场所,看到这样一枚金发碧眼的美女,不少贵族男性为之诱惑,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其中,法国君主查理十世也曾和罗莎莉.杜特发生过恋情。
在之后同贵族们的社交活动中,罗丽莎逐渐养成了一个说话都要有十分长停顿的习惯,这个习惯不仅让她看起来显得十分笨拙,而且很迟钝。
她的这一行为甚至被写进了法国的社会讽刺性戏剧中。
日后一名学者评价罗丽莎.杜特时表示,她的气质确实吸引了一大批当时法国社会的精英男士,但她的行为把“金发女郎”的形象污点化,这让后人对金发女郎的愚蠢、刻板印象逐步形成。
古代西方人对金发的狂热
尽管在西方人眼中,金发女郎的形象是十分不堪的,可金发女郎在西方人眼中的确是有魅力的。有些女孩甚至不惜被人嘲弄,把头发染成金色。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对于金发的痴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就已经形成了,那时候的希腊则是金发的“文艺复兴”发源地。
在古代的希腊神话所描绘的壁画中,不少女性都有着金发碧眼,赤身裸体的被画在壁画上。
而古希腊对于金发碧眼的裸体美女可谓痴狂,在当时的宗教信仰当中,爱神维纳斯壁画周围全部都围绕着裸体的小天使。
而维纳斯本身便是金发碧眼,赤身裸体,丰腴的身材更是被当时的画师刻画得惟妙惟肖。
几百年之后,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罗马”建立了。受到过去希腊文明的影响,他们对金发的狂热程度甚至比古代希腊还要高。
罗马人通过不断研究,掌握了染发技术,这一研究成果让罗马城邦陷入狂欢,罗马城便掀起了一阵染发的狂潮。
除此之外,罗马人还强迫被俘虏的凯尔特人金发女性和罗马本地百姓成家,最后生下带有金发的孩子,以此来不断变更金发的血统,并且割下被俘虏的金发女性的头发,来制作假发。
那时的罗马也是世界上假发工艺最好的国家。
中世纪之后,罗马帝国彻底覆灭了,取代他的则是基督教,基督教为了彻底改变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社会,要从外到内改变当时的百姓,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形象。
因为当时刚刚覆灭的罗马帝国有一大批遗留的子民都是金发,经过调查,这些金发竟然都是漂染而来的,于是基督教便下令禁止染发。
刚一开始,政策十分严格,凡是发现街上有金发的人,都会被基督教抓去进行“审判”“火刑”等。
这一点也掀起了当时民众的反抗情绪,基督教的神职人员自身也感觉十分矛盾,最后只能把这条“禁止染金发”的禁令作废,甚至神父自己也变成了金发。
其实,古代的西方并没有对金发女郎的形象作为偏见的象征,反而把金发视作高贵的象征,无论是希腊、罗马帝国或是后来的基督,拿罗马来举例,当时的罗马城邦中,普通阶级的百姓在街道上见到凡是染有金发的人们,都要向他们行礼。
而当时城堡中的王贵女性,无一例外几乎全部都是金发。
除此之外,这表明了古代西方对金发的狂热地步,那时候他们对金发女郎的看法并没有达到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地步,也只是从审美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
严格上来说,对金发女郎的偏见形成,要到很久之后的20世纪。
电影中的“金发女郎”形象
不得不说,西方电影文化的发展史和“金发女郎”颇有渊源。1921年,由格洛威亚.斯旺主演的电影《安娜托尔韵事》上映,她所饰演的女主拥有天真、性感、愚蠢等特点,成功塑造了一个“愚蠢的性感女人”形象。这也是性感女郎的最初电影代表。
当时的时代背景正是一战结束的时候,放飞自我、婚前性行为、自由恋爱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一切都是为了战后的胜利而推崇自由主义。
《安娜托尔韵事》中所描绘的爱情故事正是这个时代的象征,而格洛威亚.斯旺在片中的形象则表演得活灵活现,让人们对“性感女郎”有了深刻的认识。
之后的几十年,这类电影十分流行,并且有大量的电影面向大众上映,其中玛丽莲.梦露便是“金发女郎”的杰出代表,从电影《七年之痒》开始,那一幕地下喷封口把梦露裙子吹起来的镜头俘获了众多观众老爷们儿的心,此后,梦露彻底火了。
而在梦露的其它作品当中, 无脑、拜金、愚蠢,这些金发女郎的代名词被梦露在电影中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在影片《绅士爱美人》当中,梦露扮演的女主人公罗拉是一个十足的拜金女,片中的“傻白甜”形象无时无刻不吸引着男性观众的眼球,不得不说,梦露的性感身材和演技十分搭配且出神,完美诠释了一个“胸大无脑”女人的形象,
虽然梦露的头发本身并不是金色,但是电影导演们却发现了“金发女郎”的价值,于是通过包装把她打造成了所谓的金发女郎。
由于梦露出演的“金发女郎”作品实在太多了,让人们对她定下了一种深深的刻板印象,这种印象对她日后的发展形成了瓶颈。
没有人知道,梦露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喜欢文学作品的文静女子,也是一个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温柔女子。
随着“金发女郎”的刻板印象不断加深,梦露的职业压力也随之增大,最终,梦露的去世也和这些外界的舆论息息相关,一代天后就此落幕。
对金发女郎形象的根深蒂固
随着时代的演变,影视作品中金发女郎的形象日渐增加,人们对金发女郎就是“傻白甜”的印象不断加深,甚至根深蒂固。
这种现象甚至是延伸到了现实群体中。金发女郎的形象被预设为性感、拜金、缺乏品味的形象,这成为评论一个女孩智力和性格的潜在标准,歧视变得更加普遍。
我们都知道,欧美女性有不少人天生就是金发,由于西方人从古至今对金发女郎的刻板印象,这些金发的女子在生活中也会被打上“胸大无脑”的标签,而这种标签和偏见的思维对当事人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心理伤害。
这里我们要指正一点:对于“金发女郎”的刻板印象其实只是古代中世纪西方人对银幕形象的刻板印象产物,现实中的金发女郎并非如此。
据研究统计,目前仅美国地区每年的女性抑郁症人群增长数量正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抑郁症的女性人群当中,有70%以上的人都有着不错的颜值,她们身材性感,金发碧眼……
一位学者对一名抑郁症女性做了调查,据她所说,这位女性就是因为自己的身材太性感以及拥有一头金发,在校园中经常公开受到性骚扰和语言侮辱甚至校园暴力。
这让这位女性一度苦不堪言,甚至想要用剪刀亲手剪掉带给她“厄运”的这一头金发。甚至有时候她还会抱怨:“为何我是一头金发?”
这位受到侮辱的女性也只是众多被侮辱的金发女性的冰山一角,由于“金发女郎”的概念已经在西方人心里根深蒂固,如今不少西方男性更是抱着玩乐的态度骚扰金发女性。在欧美国家,一部分的金发女性为了缓解人们的这种偏见,甚至被逼无奈刻意将头发染成别的颜色以躲避人们言语和行为上的攻击。
这也表明,如今对金发女郎的刻板印象已经深入人心,不少人已经把“金发女郎”当做自己消费、消遣、排解压力的方式,而金发女郎的刻板印象也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对少数女性群体的一种极端偏见。
如今,在网络已经发达的今天,“金发女郎”的刻板印象已经遍布全球,这其实是一种对少数女性群体错误的认识,也是一种肤浅的偏见。
例如,我国对整容手术和部分人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偏见,这就延伸出了国内网络的流行词汇“绿茶”“网红脸”等对少数群体的不理解和刻板印象。
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事件也让人有意无意对少数群体存在偏见,例如我们在找工作的途中,不少人会因为颜值高而优先被录用,而那些真正擅长这份工作却不善表达的人则被淘汰。
造成了不少企业人资管理出现了用人错误和漏洞。除此之外,不少男女在结婚之前都奉行一句话:“有弟弟的女孩绝对不能娶。”这样十分肤浅的刻板印象,能给少数群体带来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在当今网络发达的社会体系中,互联网是我们获取信息和发表言论的重要途径。有的时候,一篇文章,一个言论,或许能带动一个重大事件的进展。而日渐增大的节奏和压力也让人们的心智变得有些无法分辨是非。
在人类的观念中,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往往都是最真实的有的自媒体写手只为了博眼球,这就给人们造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对少数群体形成了刻板印象。
这里要说明一点,看到诸如“金发女郎”这样的形象时候,首先要有自我的判断和分析以及理智的思考,不少自媒体作者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创作一些猎奇的内容,且十分奇葩,通过这些内容,社会的女性形象也逐渐被扭曲。
但是,受到如今社会的影响,我们在潜意识中其实也在搜集这些“奇葩”的信息来满足自身、缓解压力等。
举个例子,如今消费主义的盛行确实严重影响了我国女性的形象,拜金女等让人们对女性的认知扭曲,不少女性自己也受到了影响。
对于我们来说,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善于思考,一定不要受到一些媒体影视作品的影响,甚至被无良媒体“借刀杀人”,称为他们发声的渠道。
只有我们保持自己的本真,才能真正摧毁刻板印象这面社会高墙。同样,阻止偏见才能减少对少数群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