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雪红 通讯员 邢博
2月4日,灵宝市苏村乡王会村的一个农家大院里,悬挂着巨幅刺绣《紫气东来》、《老子出关》,装裱在镜框里的《五子献寿》《钟馗神威图》《和和美美》,大红刺绣灯更显喜气洋洋。
“叮铃铃……”一阵手机铃声。
“你订的那幅作品已经好了,保证让你过年能挂上,放心!”
82岁的刺绣艺人李雪层放下把手机,娴熟地撑开一块银白色的绸布,目光透过鼻架上的一幅老花镜,将右手撵开的一根红绣线顺利地就穿进了银针针孔。
“好!真中!”围观的乡亲鼓起手掌。
“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在构图时首先考虑到大气,要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图案构思、选择颜色。”李雪层一边示范一边说。
“快过年了,我也学着绣一幅富贵的牡丹,悬挂客厅。”村民张艳萍说,只见她一双巧手上下翻飞,不一会就勾勒出一朵牡丹花的轮廓。
李雪层6岁时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刺绣。“那时候,只要大人们在一起刺绣创作,我就围上去,由于个子矮,经常踮起脚尖钻进人群里去观看。”李雪层说。
“记得开始学习刺绣,为了能绣出满意的作品,常常深更半夜都在想,突然有了一个新思路,就赶紧起床,用笔画图,反复琢磨,直到自己心里满意为止。”李雪层说。
刺绣品工艺针法丰富,变幻无穷,绣工精巧,绣技要求非常高,每个作品,需要一针一线慢慢制作。简单点的挂件装饰品,需要一两天时间绣制成,复杂的刺绣作品,要花费几个月,有的一两年时间才能完成。
花鸟虫兽,山河日月,都是李雪层创作的灵感。她还结合灵宝独特的地域文化,创作的《紫气东来》、《老子出关》等20余幅被旅游景区收藏。
为了将刺绣这一传统艺术完整地传承下去,李雪层教会了儿媳王淑娴。在第四届三门峡市知名文化产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婆媳双双登上领奖台。婆媳俩历时16个月,精心创作3米长《九龙图》,赢得客户高价订购。
一针一线传承中国文化。如今,作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李雪层,不仅将手艺传承给了儿媳、孙媳,还培养十多名刺绣爱好者,共同弘扬民间刺绣艺术。
“现在儿媳将我们创作的刺绣通过抖音发出去后,郑州、广州、成都等全国各地的客户都开始提前订货。希望能赶在春节前在家里挂上这些吉祥如意的刺绣品,正是忙得做不出来。”李雪层说。
“叮铃铃……” 她手机铃再一次响起。
编辑: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