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日报
渭南日报 记者 彭一鹏 摄
通讯员 史波 李军民
近日,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成立了加快文旅融合建设华彩渭南工作专班,全市文旅融合专项工作统筹推进,文旅融合第二季度亮点工作精彩纷呈,为奋力谱写渭南新时代追赶超越文旅事业新篇章再立新功,进一步提升了渭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假日旅游经济连创新高。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合阳、大荔、临渭等县(市、区)先后走进福州、西安、西宁、咸阳、运城、三门峡等城市,广泛推介渭南文化旅游资源,全市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大幅攀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效倍增”。“五一”假期,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46.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11%;华山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景区第三位,文化演艺进景区、小红帽志愿者服务成为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的新亮点。端午假期,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79.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125%,华山上榜陕西十大热门景区第四位。
重大主题活动影响广泛。6月12日,我市成功承办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会场活动,观看直播人数达210万人次,累计关注度超600万人次,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渭南、关注渭南、亲近渭南。同日举办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展演活动,让渭南百姓近距离欣赏到黄河流域九省(区)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化。“5·19”中国旅游日推出了八大主题系列活动,启动“dou出渭南范”渭南文旅抖音挑战赛,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大型综艺相亲节目《喜上加喜》栏目走进蒲城,向全国展示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帝陵文化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举办“文脉永续·礼敬仓颉”2021辛丑年谷雨祭祀仓颉典礼,拍摄了大型原创国际动漫《跟着仓颉学汉字》,彰显千年文脉底蕴,续写万代华章。
特色线路入围中省行列。我市发布“秦东革命星火之旅、红色初心之旅、民族信仰追寻之旅、红色革命精神追寻之旅、重走华山路之旅、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旅”6条红色主题旅游线路,掀起了来渭红色研学游的小高峰;“渭南采摘之旅”入选国家“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澄城县尧头镇、华山分别入选文化和旅游部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合阳牡丹花海游线路入选陕西省春季乡村游精品线路,传递渭南文旅好声音,彰显渭南新时代新形象。
文艺精品出新出彩。短视频《唱支山歌给党听》在文化和旅游部公众平台展演,向全国展示新时代、新渭南、新形象;澄城县大型秦腔现代戏《张富清1948》、富平县折子戏《赵五娘吃糠》获首届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表彰,我市成为唯一有两部剧目入选并受表彰的地级市;聚焦党史学习教育,推出创新剧场党课《走进“张富清1948”》,改变了传统的党课教育方式,近期还将晋京展演,让首都党员干部亲身体悟革命先辈矢志奋斗的坚强信念;大型革命题材现代戏《红梢林》走进青海多地巡演,近期还将在甘肃演出,助推我市红色剧目在丝路沿线次第绽放;举办建党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家园》《渭华星火》等8部优秀剧目集中展演16场,线上线下受惠观众万余人次。开展百场红色电影下基层328场、百场红色文艺行42场,用影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廉政电影152场,让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重温经典故事,净化政治灵魂。临渭区《渭南碗碗腔》、富平县朱氏正骨术两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达到17项,稳居全省第一。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市新建、改建“渭南书苑”城市书房12个,旅游集散中心12个;全市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家,总数达89家;大荔县完成17个旅游综合体主标识牌栽设,临渭区、大荔县建成智慧旅游数据平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整体提升了县域旅游服务水平;大荔县沙苑湖建成3855米道路,完成年度投资72.7%;合阳县少年宫,完成年度投资60%;澄城县仿古商业体验街区项目、洽川自驾游房车营地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3%;蒲城县国家时间博物馆基础工程已完工;华山景区“一票通”完成景区门票、车票及两家索道票一体化的测试及试运营工作,预计6月25日前全面投入运营。
推介宣传双效倍增。“五一”假期,华山景区、“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谷雨公祭仓颉等先后登录人民网、央视、移动网、黄河流域九省十地市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等中省媒体和海外媒体平台,发布信息60余条,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一个文旅融合的华彩渭南。
本文来自【渭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