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为网红城市期间,许多重庆人也表示隐隐的担忧。我们无数次经过母城,但不知道它真正的历史背景的地方。& ampquot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消失或埋葬着。
国庆大假再次光临解放碑感到了重庆的遗憾,人们熟知的《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中的罗汉寺,坐落在重庆中心地带的古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周围一座座高楼早已将罗汉寺淹没.笔者拍下了这奇特的情景.渝中区可能是重庆最富裕的区了,试想佛门边的土地都卖给开发商了.请国家文物局给重庆渝中评一个福布斯最佳财富区.罗汉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甚至更早。根据《蜀中名胜记录旧志》记载,“寺有石刻‘西山佛’三字,旁刻开山祖月名。祖月,宋治平时僧也。”祖月法师开山弘法,并以宋英宗赵曙的年号命名“治平寺”。然而,在清人龙为霖的《募修藏经阁引》中有“环古刹带清池,径从石罅中入,自唐以来,殿阁崔巍,迥出尘表”之文,提出了“唐朝说”。
两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已不可考。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座古刹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仍香火旺盛。
罗汉寺丢失的,岂止是这段开山的历史!
“罗汉寺”得名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当时的方丈隆法和尚仿效四川新都宝光寺罗汉堂的形式在寺内建造了五百阿罗汉堂,由此,罗汉寺名益彰。
罗汉堂的盛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罗汉寺的荣枯。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7月,罗汉寺被日机轰炸,寺院化为一片焦土,仅存大山门和古佛岩石刻群像。旋即,二十多个僧人冒着日军的炮火,开始在废墟中重建罗汉寺以及罗汉堂,到1947年,在宗仙法师主持下,大殿、藏经楼、罗汉堂和山门牌坊等得以恢复。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闯进罗汉堂,将五百阿罗汉打得粉身碎骨,甚至连安置罗汉像的基座也被撬得七零八落。那个时代,什么信仰,什么佛法,什么神圣,什么历史,什么尊严,都在红卫兵的一次次青春涌动中,被颠覆得狗血淋头、支离破碎,何况五百个只能代表某种精神意义的雕塑就在红卫兵们搭上楼梯,准备破坏大雄宝殿时,楼梯突然断了。
有人及时赶到,阻止了一场更为彻底的毁灭。现在说起这段流传于民间的往事,罗汉寺的信众更愿意相信:这是菩萨显圣。
如今的罗汉寺,周围商业环伺,高楼大厦和脚手架林立。罗汉寺就像一座孤岛,屹立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解放碑一隅。
一扇朱门,隔绝红尘,门内幽雅,门外繁华,一如魔幻的山城重庆,显得如此混搭。大隐隐于市,在罗汉寺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喻时(1506年-1571年)号吴皋、海上老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曾官至南京兵部和户部侍郎,也是个副部级领导干部。而且他还是个诗人,其诗“格律宏雅,思出象外”。下面就是“三诗碑”上他写的三首诗之一《重庆》:
一片石头二水环,天镛城阙破愁颜。
逐家岚气生衣上,隔市江光入座间。
莺羽晴歌明月峡,树林春点缙云山。
玉珍未必能胜此,收拾清朝拟重关。
面对如此情景,只有套用《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的话.
我们过去是一种积弱的心态,很怕别人说我们不好。就像我们小的时候,电视上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各行各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表扬大家的方式就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真到了我们在很多的领域好像已经可以跟世界对话了的时候,你就发现,更需要停下来看一看,到底我们是谁?
是因为我们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就是中国吗?
是因为我们出口最多的商品,我们就是中国吗?
是因为我们能造出跟别人一样的飞机导弹,我们就是中国吗?
重庆还纯正吗?
请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