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革命历程中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还原了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细节,中国教育广播公司《长安书院》栏目推出了20集特别节目《永远的英雄》,为全国广大青少年创造了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政治课。
作者:张伟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响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探索党史国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中国教育电视台《长安书院》栏目在国庆前夕推出20集特别节目《永远的英雄》,为全国广大青少年打造了一堂生动的的思想政治课。节目播出后在全网播放量达到了1500万,抖音短视频浏览量达到230万。
英雄故事里有细节,更有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革命历程中,英雄辈出。从炮火硝烟中冲锋陷阵的先烈,到投笔从戎的革命勇士;从献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楷模,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从建党初期到新时代的楷模,他们生活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成长经历,却有着共同的信仰信念、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那么,由谁来讲述这些英雄和他们的事迹,怎样的英雄故事细节才能诠释英雄内心强大的精神世界,才能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宣传教育主题?
《永远的英雄》节目邀请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立华、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江英、国防大学教授韩旭东、一级教授邵永灵、历史学者萨苏等党史领域的资深专家,深度解读陈树湘、杨靖宇、左权、江姐、黄继光、邱少云、谷文昌、罗阳等英雄人物的典型故事和深刻内涵。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多年来从事党史研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曾深入基层,在英雄生活或战斗过的地方实地考察,走访英雄的战友、后人,是英雄事迹权威的讲述者。
怎样把英雄题材做得生动又深刻?《永远的英雄》缅怀革命先烈,回顾英雄感人事迹,侧重挖掘和还原历史细节。
萨苏在 “八女投江”英雄故事讲述中,还原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抗联第五军军长柴世荣,在八位女战士牺牲两个多月后,在乌斯浑河下游的冰封的河面下面,发现了她们的遗体,带领抗联战士打捞英雄的遗体并掩埋。这个细节,女战士的同乡,牡丹江籍的编导在剪辑节目的时候,被感动得热泪横流。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这是一封天底下最真挚、最朴实的一个母亲临刑前给孩子的家书。读之,天地为之动容,山川为之流泪。这份尘封在档案室里的家书,20年后才与赵一曼的孩子宁儿见面。在《永远的英雄—赵一曼》中,赵一曼留给儿子最后的家书被主讲人深情地吟诵,感人至深。
而赵尚志的故事,则是从1932年4月12日凯旋列车倾覆事件讲起,在《永远的英雄——赵尚志》中,诸多历史细节和其与敌作战的故事被逐一呈现和解读,赵尚志的形象也瞬间丰满起来。
别样的故事,相同的精神
通过平实的视角和扎实的细节,节目中的专家学者在阐明新中国的成立是先烈们奋斗的目标的同时,也着重提炼出了英雄人物的精神实质对于当今社会的启示。正如《永远的英雄—方志敏》节目末尾所说,今天,一个强盛的可爱的中国,正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方志敏等英雄的精神与业绩,必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砥砺前行。
从投笔从戎、屡建奇功,创建陕甘边根据地,影响中国革命转折点的刘志丹,到心系祖国人民,一生清贫,甘洒热血,大义凛然的方志敏;从纵横松嫩平原威震敌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抗联英雄赵尚志,到白马红枪,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赵一曼;从勇敢打响掩护部队的决绝一枪,绝境中捍卫尊严集体投入滚滚乌斯浑河的八个女战士,到潜入敌人心脏,以机智勇敢挽救地下党组织与危亡的孤胆英雄钱壮飞……节目通过呈现一个个鲜活具体、可感可触的英雄形象,描绘了一幅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英模群像。
张思德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曾经在中央警备团担任过班长,也担任过毛主席的卫士。然而,在1944年9月5日,为了抢救战友,他的生命定格在29岁。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为张思德举行了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一个战士牺牲,毛主席为什么要亲自讲话并题词?因为他认为这个人身上能体现出全党全军的最高目标宗旨。在《永远的英雄——张思德》中,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江英着重阐释“为人民服务”口号的深刻内涵和意义。这种精神实质的阐释,是以从战斗英雄到通讯兵、警卫员、烧炭的勤务兵的细节层层剖析的,是以“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襟怀和气度佐证的,因而更具有说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强调,“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既离不开英雄模范的伟大贡献,也离不开无数普通人的默默奉献。无论是农民运动的领导者方志敏,还是战斗英雄董存瑞,亦或是普通战士张思德,他们都是新中国“永远的英雄”,他们虽然牺牲了,却始终被人们所铭记。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长安书院》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之一,《永远的英雄》也将视角聚焦于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们。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罗阳以航空报国的赤子情怀为国家航空武器装备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为了让新型战机翱翔于蓝天,为了让舰载机驰骋于大海,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用无悔的信念诠释着“航空报国”的真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爱国主义从来不是空泛的口号,集中的、系列的、真实的、生动的英雄故事,是唤醒初心、激发雄心、坚定信仰、砥砺前行的最有力的教育。节目在讲述英雄故事的同时,也呼吁受众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实际行动,激励青年人砥砺奋进,争做新时代英雄。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礼赞英雄是文艺作品创作的永恒主题。中国教育电视台《长安书院》栏目,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践行主流媒体使命职责的动能,面向全国2.6亿青少年讲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激励青年人传承好红色基因,永远铭记新中国的英雄。
·End·
编辑 | 饶文渊 薛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