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冬天,百花凋谢,天山飞雪,万物寂静。但是武川县木库香新开的鹿源红磡花卉园区是另一个世界。500多亩茶梅盛开,静静地沐浴着冬天温暖的太阳,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市民赏花。
走进花卉园区,漫山遍野的茶梅花开得正艳,一片片茶梅花瓣滑润通透,如玉凝成,雕琢天巧,令前来赏花游玩的游客心旷神怡。
鹿园红茶梅花卉园区
返乡种植红茶梅 誓把荒山变“金山”
“作为一种优良的花灌木,茶梅以其树形优美、花色多样、开花期长等特点,越来越为花农们所关注,在园林绿化中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回乡创业农民—鹿园红茶梅花卉园区负责人唐先平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凭借这些年在外积累的资金和技术,他在村上流转土地,发展起了茶梅种植。
上世纪90年代,二十出头的唐先平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远离家乡,外出务工。2000年唐先平来到浙江宁波务工时,发现当地的茶梅产业发展得很好,而且市场前景也很广阔,于是他决定与人合伙种植茶梅,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通过10多年的摸爬滚打,唐先平慢慢掌握了茶梅种植技术,这为他回乡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技术保障。
“打了那么多年工,在外的辛酸苦辣尝尽,真的很想回家发展,家乡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我看到其中蕴含的商机。”2016年,人到中年的唐先平,怀着对家乡愈加浓烈的思念,决定留在家乡创业,把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茶梅。
鹿园红茶梅花卉园区
“以前,林地都是村民们的命根子,为了填饱肚子,都种上了粮食,即便不靠这个能吃饱饭了,土地也不敢流转。”唐先平感慨道,现在好了,村民谋生手段多了,思想也能转过弯了,“短短时间,我们就在新开村3组、10组、11组连片流转土地500余亩,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站在起起伏伏的山岗上,笔者看到,原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现在的红色花海,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穿插其间,矮梅红、高梅红、东红牡丹等10多个品种的茶梅花渐次绽放,迎来一拨又一拨的赏花游客。“茶梅是一种优良花卉观赏植物,花期长达3个月,从现在开始会一直持续到明年2月初。”唐先平告诉笔者,茶梅不似别的花那样娇贵,愈是寒冷,开得愈是鲜艳。
“没想到这么寒冷的冬天,在这里还能看到如此艳丽的花海,真是不虚此行啊。”专程驱车前来赏花的自贡荣县游客梁勇君、唐辉群夫妇很是欣喜。当前,正是茶梅的开放期,从全国各地跑来的自驾游客,彻底打破了曾经沉寂的小山村,让边远偏僻的新开村成为了如今的网红打卡地,这一可喜变化更加坚定了唐先平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
唐先平(右二)与村民交流茶梅种植经验
茶梅种植不愁销 致富不忘众乡亲
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园林苗木,茶梅在东南沿海地区种植的比较多,乐山大面积种植的地方并不多见,而唐先平一来就种植500余亩,后续还准备发展到1000亩,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通过前期考察调研,我们发现像成都、昆明、重庆、贵阳等大城市,今后急需大量茶梅作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目前市场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完全不愁销。”当笔者问其未来的销售市场在哪里,唐先平满怀信心地说。
“茶梅的生长期一般需要五六年,到那时一株可卖50多元,一亩地1000株,算下来就是5万多元。”对于茶梅的经济效益,唐先平显得信心满满。
如今,唐先平组织成立了茶梅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周边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共同种植茶梅致富。“农闲时来园区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同时还有120元/天的工资收入,像我一样在园区务工的村民,最多的时候每天有40多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很开心。”新开村11组村民唐维勇告诉笔者,在唐先平的带动下,他家去年也种植了7亩多红茶梅,如今长势良好,随着种植技术的提升和种植规模的陆续扩大,唐维勇对种植茶梅产业致富奔康的信心越来越足。
艳丽的茶梅花
“一人富不算富,引领村民抱团致富,共奔小康,凝聚发展活力,才是新开茶梅产业的长远之路。”唐先平告诉笔者,在创业过程中虽历经波折,但他始终坚信:很多事情一旦开始,一旦做下去,用心去做,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唐先平计划在5年之内,以茶梅为主、兼种杜鹃、茶花等多种经济作物,力争将种植规模发展到1000亩以上,同时利用未来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交通,发展以茶梅为主题,集销售、观赏、科普、娱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观光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本村和周边村民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