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2月10日电:江西温汤镇:不仅景色好,温泉温暖。
新华社记者陈仲山、熊嘉麟
在相信山、吃山的农耕村& amp# 039;牙山里秀& amp# 039;从的观光名镇温塘到温泉,以温泉闻名的江南水乡又以温泉闻名。
改革开放40年间,新老温汤人见证了温汤镇以“水”为媒、以“旅”兴业,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焕然一新的全过程。
(小标题)撂下锄头 吃上“旅游饭”
“改革开放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买化肥要靠两条腿从镇上挑着扁担走回来。”今年60岁的温汤镇水口村老支书乐国顺回忆,“后来村里修了泥巴路,雨后得连续晴上一周,泥巴路被晒干了,运种子化肥的车才进得来。”
如今,宽敞的盘山公路直通村口。“但村里的人已不再靠种田为生了。”乐国顺说。
2000年设立江西宜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以来,温汤镇依托明月山景区以及富硒温泉资源发展旅游业,从农业小镇朝着温泉小镇的“旅游+”产业转型之路发展。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
乐国顺说,当地许多村民在自家门口的民宿务工,不少人年收入达5万元左右。旅游业让撂下锄头的老温汤人尝到了甜头。
“以前是哪里有喜宴我就往哪跑,现在却是全国各地的游客找来温汤吃我做的发糕。”温汤镇温汤村老糕点师傅谢新春告诉记者,温汤发糕是以前结婚过寿必备的传统糕点,“这老手艺被奶油蛋糕替代,失传近20年,如今在旅游的带动下成了‘网红’产品,一天要卖出一两百份。”
2015年,江西宜春明月山旅游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温汤镇迎来旅游业发展黄金时期。放荷花灯问月、万人泡脚活动、农耕体育竞技……温汤镇结合自身民俗文化,推出各式活动,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吃上了“旅游饭”。
(小标题)青年创业 旅游业态多元
冬天虽不是旅游旺季,温汤镇水口村马路两旁仍然停着不少外地车辆。26岁的农家乐老板娘杨佳蓉熟练地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她几个月前嫁入温汤,以前是台湾“白领”。
杨佳蓉本是一家民宿运营企业台湾地区的线上业务负责人,温汤是她工作考察的最后一站。“当我看见这里依山傍水的原生态美景,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院落,小桥流水的生活如此惬意,这让我对大陆的农村面貌有了深深的眷恋。”她告诉记者,明年打算给自家房子加盖一层楼,使软装标配房达到10间,同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启农家乐线上运营。
目前,水口村已发展农家乐35家,精品民宿5家,2017年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户均增收近3万元。许多外出务工者看到家乡不仅有“高颜值”,更有好机遇,纷纷返乡创业,为温汤发展注入多元化思维。
2016年,在深圳从事广告销售的彭明回到家乡,将温汤饮食文化与嫁娶习俗结合,推出了“温汤年糕传统手工坊”,让顾客体验古法制作发糕技艺,并通过抖音、公众号等线上方式进行推介,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发糕哥”。如今,他的手工坊年销售收入达20万元。
就这样,温汤旅游业态得以丰富,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多业态、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截至2017年,温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8万元。
(小标题)“新人”归依 小镇叙说新语
今天的温汤不仅唤回了归家游子,甚至吸引了许多“新温汤人”定居生活,千年古镇越来越热闹繁华。
来此短期旅游、休养的上海夫妇沈扣林、浦秀娟,如今在这里住了下来。养着鱼的活水池塘,种着果蔬的菜园,素雅洁净的小院……记者来到夫妇俩半山腰租住的民房,看到的是一片惬意。
浦秀娟说:“温汤有大城市不具备的安静和舒适,现在我们老两口完全融入了温汤人的生活,村里的红白喜事都会参与,温汤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
从偏僻山村到“全国美丽宜居百强小镇”,温汤的对外吸引力与日俱增。温汤镇党委书记易玉明介绍,像沈扣林、浦秀娟这样的“新温汤人”并非少数,温汤目前4.4万常住人口中,有1.8万人是长期定居的异乡人,不少“新温汤人”在当地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上午去逛菜市场,下午参加声乐班和舞蹈班,晚上还能结伴跳广场舞。”来自南京的刘凤英索性在温汤买了房子。她说,温汤不只是景色好、温泉暖,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不逊于大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