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辞典(增订本)》是集综合性、学术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故宫百科全书。
我在逐条阅读中,发现里面存在一些小错误,随手笔录,兹条举于后。
事实不确致误
◆P94《明清宫殿建筑之部·陵寝》之“明凤阳皇陵”条:“明世祖朱元璋父母的陵墓”。
按:朱元璋非“明世祖”,其庙号为“太祖”,且有明一代并无庙号为“世祖”的皇帝。
◆P169《明宫廷文化史之部·明宫廷冠服》之“皇帝皮弁服冠”条:“明代皇帝于朔、望日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时所穿之衣服”。
按:本条所释在“冠”,而言“所穿之衣服”有误,应为“所穿礼服之冠”,本辞典同页“皇帝武弁服冠”条载“明初皇帝亲征、遣将时所穿礼服之冠”可参证。
◆P385《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宫廷习俗》之“七夕”条:“八国联合侵略军毁圆明园后则在西苑紫光阁举行”。
按:圆明园在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非“八国联合侵略军”,八国联军侵华事在1900年。
◆P401《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皇室人员待遇》之“答应宫分”条:“每年:银50两”。
按:“银50两”有误,《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一·年例》载“答应 银三十两”;本辞典P396“答应”条亦载“岁给年例银30两”,故应为“银30两”。
◆P450《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宫廷史事》之“弘历偏爱最小的公主”条:“惇妃,……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一月曾将她宫内使唤的女子责处致死”。
按:“四十二年”有误,《清实录·高宗实录·卷之一千七十》载“乾隆四十三年 戊戌 十一月……甲午 谕诸皇子、及军机大臣等,昨惇妃将伊宫内使唤女子责处致毙,事属骇见”,故应为“乾隆四十三年”。
◆P483《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后妃》之“清世宗纯悫皇贵妃”条:“晋尊为裕皇贵太妃,享年96岁,为清后妃中最长寿者”。
按:96岁的裕皇贵太妃确实长寿,但不是“清后妃中最长寿者”,《清史稿·列传一》载“定妃,万琉哈氏……薨年九十七”;本辞典P481“清圣祖定妃”条亦载“晋尊为皇考定妃,……享年97岁,为清代后妃中最高寿者。”可见,裕皇贵太妃应是“清后妃中第二长寿者”,或“清世宗后妃中最长寿者”。
◆P486《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后妃》之“清高宗惇妃”条:“四十二年(1777)晋为惇妃”。
按:“四十二年(1777)晋为惇妃”有误,应为乾隆“三十九年”。《清实录·高宗实录·卷之九百七十一》载“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十一月……册封惇妃”;本辞典P450“弘历偏爱最小的公主”条亦载为“……三十九年(1774)晋为惇妃。”
◆P540《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文臣》之“曹寅”条:“其祖先为汉族,原籍河北丰润,自其祖父起为满正白旗包衣,……为小说家曹雪芹之祖父。”
按:曹寅“原籍河北丰润”不确,学术界对曹氏原籍虽有河北丰润与辽阳两说,但相比于查无实据的丰润说,辽阳说的可信度更高。如康熙二十一年刻本《山西通志》卷十七《职官志》载“平阳府吉州知州,曹振彦(注:曹寅的祖父),奉天辽阳人”。康熙六十年刻本《上元县志》卷十六《曹玺传》载“曹玺(注:曹振彦之子,曹寅之父),字完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著籍襄平”,襄平为辽阳古称。曹寅在自己诗文集《楝亭诗钞》的每卷卷首均署“千山曹寅子清撰”,在《楝亭书目》署“千山曹氏家藏”,千山在辽阳市东南六十里,为辽阳的别称。曹振彦是辽阳人,曹玺的祖籍是辽阳,曹寅也说自己是辽阳人,因此,曹寅的原籍应为“辽阳”。
◆P567《清宫廷文化史之部·常见汉文满语词汇》之“多罗额驸”条:“因汉称多罗郡王女为县主,多罗贝勒女为郡君。多罗额驸汉名又叫县主仪宾,郡主仪宾。”
按:“郡主仪宾”有误,多罗贝勒的女儿汉称为郡君,他女婿的汉称应为“郡君仪宾”。那么“郡主仪宾”是什么人呢?本辞典P574“和硕额驸”条载“郡主为亲王之女,郡主仪宾是亲王的女婿”。
同音相近致误
◆P304《清宫廷文化史之部·丧仪》之“上尊谥仪”条:“由工部制造香册、香宝(皆坛香木制)”。
按:“坛”字有误,应为“檀”字。
◆P333《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宫廷冠服》之“皇帝冬常服冠”条:“左右垂带与颔下相交”。
按:“与”字有误,应为“于”字。
◆P554《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宫廷营建、科技家》之“臧应选”条:“此间官窑习称为‘藏窑’”。
按:“藏”字有误,应为“臧”字。
字形相近致误
◆P266《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内务府所属各处、院及所属机构》之“内饽饽房”条:“山掌关防处内管领轮班值日”。
按:“山”字有误,应为“由”字。
◆P303《清宫廷文化史之部·丧仪》之“殓奠、朝晡、日中奠”条:“祭时皇帝入殿诣几筵前,尚茶脆,进茶,众皆跪”。
按:“脆”字有误,《钦定大清通礼》卷四十六《凶礼》载“皇帝诣几筵前跪,众皆跪,尚茶女官跪进茶”,故应为“跪”字,且前句“祭时皇帝诣几筵前”之后脱一“跪”字。
◆P330 《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宫廷冠服》之“皇帝夏朝冠”条:“觌定每年于三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至九月十五或二十五日戴夏冠”。
按:“觌”字有误,应为“规”字,本辞典同页“皇帝冬朝冠”条载“规定于每年九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至次年三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戴冬朝冠”可参证。
◆P351《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内府书籍事业》之“五经萃室藏书”条:“据张政娘先生考证,《相台五经》并非岳珂所刻”。
按:“娘”字有误,应为“烺”字。
词序不当致误
◆P211《明宫廷文化史之部·明后妃》之“明思宗皇后”条:“周氏(?—1644),大兴其先苏州人,徙居(今北京大兴区)”。
按:“大兴其先苏州人”不通,应为“其先苏州人,徙居大兴(今北京大兴区)”。《明史·列传第二》正写作“庄烈帝愍皇后周氏,其先苏州人,徙居大兴”。
◆P433-434《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宫太监处分的规定》之“禁烟则例”条:“若王公、大臣宅中的吸食者被别经发觉,要将失察之王公、大臣附折参奏”。
按:“被别经发觉”不通,应为“被别人发觉”或“经别人发觉”。
标点符号致误
◆P371《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宫廷饮食》之“贵妃膳食分例”条:“每月鸡。鸭各7只”。
按:鸡字之后的句号有误,应为顿号。
排版印刷疏忽
◆P297《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宫廷礼仪之典礼仪式》之“嫔寿辰礼仪”条:“春绸3匹,□□□□□□□□□绫3匹”。
按:“春绸3匹,”后有7个字的空白,换行后“绫3匹”前有2个字的空白,应是排版印刷上出的纰漏。
·
除上述问题外,这部辞典所有词条均未配相关的图片,实在是个遗憾。尤其是《古代艺术与历史文物藏品之部》,没有图片对照,仅凭文字介绍,很难给读者以直观的感受。若今后再次修订时,能够补入图片资料,则更为尽善尽美!
限于本人学力,文章中的不当之处,还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应当说明的是,虽然存在上述一些问题,但不过是白璧微瑕。这部《故宫辞典(增订本)》无疑是了解故宫、研究故宫必备的权威参考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