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上,我接到上海江阿姨的电话,她打: & ampquot我昨天回到了朝阳,住在农业银行院内的旧商品房里.& ampquot说。听后我看了看手表,还是10点钟。所以和小芳一起拜访了妈妈的老朋友,我阿姨。
说起姜阿姨,那就话长了,她不但是我母亲的朋友,而且是我与小方牵线搭桥的媒人。
在中国的六七十年代,为了让诚里的人到乡下去锻炼,亲历、感悟农村、农民的生活,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奔赴乡村,有的当老师,有的当干部,有的是农技人员….他(她)们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在各行各业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姜阿姨是千百万中的一员。
当时,在我模湖而又清晰的记忆里,那是一个戴着一幅金丝眼镜,蓄着上海装的短头发,白晰的手上戴着一只上海牌女式手表,穿着花格子长裙,在那时的农村来说,可以说是靓丽的女知识分子形象,走在村庄,一瞧,大家就知道是一个下乡的干部。
我母亲个子高大,人称“胖子”,因勤劳、能干,是生产队的一名好劳力,故选为大队长,而姜阿姨就被县指定,下放到我村吃住在我家,就这样,她就跟着我母亲一起生活、劳动,我家吃什么饭菜,她就吃什么,因那是个物资极其缺乏的年代,我母亲有时在孩子不在家时,特意为阿姨加点小餐,当然,姜阿姨每天吃饭也总是给钱给粮票的,这也是上级的规定,有时我母亲不肯要他付票,但都被拒绝了。就这样天长日久,也见双方之心了,一年后,姜阿姨与我母亲,还有村另一个是村妇女主任叶水姣,三人结为了姐妹,从此一直来往,成为真挚的朋友、亲人。
在我的记忆中,姜阿姨住在弋阳县城里,下乡时总要带上一斤或二斤白糖到我和“水姣“嫂嫂家,特别是炎炎夏日,打上一木桶井水,泡上土凉粉子,每当父母割稻子回家时,盛上一碗,真是甜到心窝,凉快全身的,此时此刻,我父亲总要重复那一句话:姜同志真是我家的大恩人,真的对我们太好了…
“太好了!”这句话,不仅出自父母亲及全家人之口,也左邻右舍,村里在水沟里洗衣服的人一看到姜阿姨来,很远处就说:姜会计(在银行当会计)真好!
后下放干部回城,她没有回上海,因在弋阳县成家了,与一位粮种场姓魏的帅气工人结了婚,生下两女,就这样姜阿姨回城在县农业银行当会计,那时我父亲也当生产队计工员,事实上,姜阿姨对我父亲帮助同样是很大的,我父亲只读过二年级,要承担生产队计工员职责确也非易事,天天要记帐,根据工分分红分粮食,所以姜阿姨经常会帮扶解决一些工作上遇到的困难。
还记得姜阿姨在我家遇到经济困难时,总会予以接济,那时我、哥哥都读不了的书,哥哥是贫下中农劳动大学学习(相当于现高中毕业),并学会了开车,后又到海南岛育种,我也在读书,家里开支全靠父母出工挣粮食,一年养条把猪,可见是非常困难,而父母亲一农闲时就去开荒种地,种油菜、红薯等,这样生活也算慢慢过来,那时姜阿姨的扶助就可见对我家来说,确实是恩重如山的。
对我的家庭如此,而对我个人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在师范学校毕业要骑自行车上课,那时难买,姜阿姨主动跟我联系,听说是寻上海老朋友找面子买了一辆飞鱼牌自行车,比市场上便宜好多,我坐客车去,姜阿姨亲自带着我去买,手续办齐后骑车回家,那是我的第一辆交通工具。
在九十年代,农村的老师的待遇较低,而父母亲年纪越来越大,终身大事又是个父母亲烦心之大事,姜阿姨知道父母亲的心思后,又在银行的同事的口中,打听到有一合适人选,就是现在的妻子小方,那时小方在县粮油供应公司工作,父亲是个离休干部,家风很好,曾在我村工作过,还有几位同事,于是就这样漆工与中畈一线牵,成就我这美满幸福的婚姻,这让我的父母亲完成了桩心事,姜阿姨也成全了一对姻缘。
晚上,我们在一起聊天时,也不由自主地说起了这陈年往事,令大家开怀大笑,听姜阿姨说,经她介绍的年轻人已经成功了八对夫妻,现都是幸福家庭。
姜阿姨今年是八十二岁高龄了,身体还硬朗,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们都真心祝愿姜阿姨健康长寿!晚年生活美美满满!
作者简介:张胜祥,江西弋阳县人 ,中学高级教师,1990年毕业于上饶师范弋阳分校(后自学汉语言文学本科),至今一直从事初中语文和班主任工作,业余写作爱好者,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会员;主编《花开的季节》一书,现有《教育•生活•随笔》,字数已近15万,《故乡的单轮车》《禾桶》《遥忆儿时的生活》等文章都收集其中。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赤土岭文协微信公众号(CCEA2016)
传播三线文化 增强国际交流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投稿邮箱276384844@qq.com
【期刊 474】
本期责编: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