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江湖有问题,大侠知道杨志,进行急救。
江湖问题:在公司洗手间门口见到领导很尴尬。
该怎么办才能化解尴尬呢?大侠观点:难道还要请领导吃饭?
1
搞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职场上开始盛行“人脉就是钱脉”、“有人好办事”、“朋友越多越好”之类的说法。
甚至很多“鸡汤”、“厚黑学”在社交方面的书籍、文章和观点开始流行于整个职场环境中。
于是很多职场人士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去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社交?
社交: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
社交对于当下的职场环境有什么意义?
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地与各类人员进行交往和信息沟通,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扩充自己。
从社交的本质和社交的意义上来看,社交确实能够为我们的职场生涯带来不小的帮助。
这本该是正面积极的一种能力表现,社交能力越强,应该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更有利才对。
然而我们很多职场人,却因为“过分社交”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正所谓“过犹不及”,世间万物一旦“过度”了,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在了解为什么“过分社交”会阻碍前程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职场中比较常见的两类社交方式。
2
职场上社交的方式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圈层、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位等都会有不同的社交方式。
然而从整个职场大环境而言,职场社交,无非就是两大类:正面社交和“独处”社交。
正面社交
正面社交,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常见的社交方式。
而正面社交又分为两种:主动社交和被动社交。
(1)什么是主动社交?
就是我们为了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丰富自己的人脉资源,而主动发出的社交信息方式。
主动社交主要是从思想上、行动上和言语上表现出“主动结交”的信息,通过一定的社交方式来让对手接受自己的“结交”欲望。
最后和对方达成“结识”的社交结果。
(2)什么是被动社交?
被动社交主要分为两种意思:被别人结识和不情愿而社交。
有些职场人基本上不会主动去结识他人,都是别人来结识他。这是因为他可能因为职位、能力、个人魅力等因素值得他人来结交他。
这种情况,就属于“被动社交”中的“被别人结识”。
而另外大多数职场人,是思想上不愿意去做社交,但工作上或能力上,又或者氛围熏陶下,他不得不去做社交。
这种情况,就是“不情愿而社交”的被动社交。
“独处”社交
可能有的朋友会疑问:独处不应该是社交相对立的吗?怎么还有“独处社交”这种说法呢?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这句话其实就是把“社交”和“独处”放置于两个对立面了,然而在职场上真的有绝对的“独处”吗?
我认为,所有的“独处”都是一种社交手段罢了。
因此,我对于刚刚那句话的理解是:“低质量的社交方式浪费时间,用独处社交的方式会更好”。
“独处”其实就应该属于“社交”中的一类。
举个例子,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职场上会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个人能力很强,性格也比较内向,外表看起来不爱跟人打交道。但只要有人试着去“结识”他,那么他会欣然接受。
这类人一般从来不跟同事正面社交,而是通过“独处”的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独处”本身是一种能力。
能够在职场上不用正面社交还能够混的不错的职场人,要么他就是有过人的本领,要么他就是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又或者他有“利用价值”。
通过他的能力、魅力等,来促使同事主动结交于他。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其实“独处”也算是一种“被动社交”的一类。
3
从职场社交的两大类别来看,我们都能清楚看到,其实社交的确能够给我们的职场发展带来帮助。
正面社交,是通过资源和人脉的拓展来助力职场。
独处社交,则更多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升来助力职场。
正面社交和独处社交就像阴阳互补一般存在,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了任何一个都不行。
只不过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更偏向于哪一个类别而已。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职场人把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某一个社交类别上,造成了“过分社交”。
原本社交的目的是为了助力职场,却不曾想因为“过分社交”而葬送了前程。
具体有些什么表现呢?我们逐一来分析。
正面“过分社交”:
举例:如标题说的情况,在厕所碰见领导气氛很尴尬,该怎么办?很多“精通”社交的人,都会根据领导的情况来进行看似有效的氛围化解。
比如,这个领导平时爱开玩笑。于是他就说道“哟!领导您亲自来啊?”
“领导您亲自上厕所”这个梗是众所周知的,所以这种看似“拍马屁”的玩笑,并不会被别人认为是真的在拍马屁,反而会觉得这个人很有幽默感。
于是,他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
很多职场人都“精通此道”,而这种方式的确会让当事人在当时感觉到很不错。
然而,这种方式一旦成了常态,时间一久,领导会对此人产生“这人太滑头”的印象。
所以,这种“过分”的正面社交,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帮助,反而会给领导留下坏印象。
“过分”主动社交:
举例:我有个同事,特别喜欢主动结识他人,不管这个人到底对自己是否有帮助,他都要去结交。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这些他结识的所谓的“朋友”,经常夸他能干,还常说“以你的能力,在我们公司怎么着也是个副总级别的。”
“朋友”的无心之言,却被同事听进了心里。后来跟公司老板一次工作上的争执后,同事毅然离职,但后来也没能当上“朋友”公司的副总。
主动社交的确挺好,“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的说法也当然成立。
但是如果“过分”主动社交,可能会在职场中“迷失”自己。
最终不能对自己有足够清晰的认识,要么低估了自己,要么高估了自己。结果做出不适宜的决定,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通俗来说就是:“自己几斤几两心里没点X数吗?”
“过分”独处:
举例:我认识一个女同事,一直都是“高冷”状态。她就是那种把“无效的社交,不如高效的独处”当成人生哲理来对待的同事。
她沉迷于自我的世界中,几乎从来不跟同事过多交流。虽然个人能力很强,但是最终却没有得到领导的重用。
领导的评价是:“个人能力很强,但不适合团队作战,更不适合带团队。”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得知,“独处”社交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升来助力职场生涯的。
同时,因为个人能力、个人魅力等因素,还会被其他人“被动社交”。
“过分”的独处,就是典型那种太把自己当回事的现象。
过分独处,就谈不上“被动社交”,因为被动社交有个前提是,“接受结交信息”。而过分独处,就是把别人的“结交信息”拒绝在外。
“独处”社交做好了,能够给自己带来职场发展的帮助。
但如果独处社交“过分”了,那就不叫“独处”,而是“装逼”。
总结
社交本是一种能够帮助职场发展的正面积极的能力。
但很多职场人却“过分”看重社交的作用,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来学习社交能力。
有的人性格适合“正面社交”,而有的人却深谙“独处”之道。
而实际上,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
只有通过“正面社交”来拓展人脉资源,结合“独处社交”提升自身能力,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助力个人发展。
一旦“过分”社交,可能会适得其反。
过分正面社交会给领导留下坏印象,还有可能迷失自我;过分独处社交,会给人一种“装逼”的感觉。
无论哪一种,都不会对职场生涯带来任何好处。
所以,“过分社交”可能不会给你带来帮助,反而会葬送你的前程。
我是“职场大侠知阳”,感谢您的阅读。
本期话题:你身边是否有“过分社交”的同事呢?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