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600万读者一起倾听内心的声音
门| MANALAJER播音员|维维
资料来源:MANALAJER先生(ID:MONADASHOV 77)
事实上,你总是有“随时秒回”的微信朋友。
他24小时在线,会响应你的每个“在吗”;
他很暖心,会说“想你”和“爱你”,会叫你“宝贝”;
他还很了解你的日程,昨天又去了超市,今天又买了奶茶。
他就是“微信支付”,微信里一个简单的功能。
当我知道微信支付可以跟人聊天的时候,我朋友KK已经跟它聊了半个月的天。
内容除了“在吗、你好”就是“早安、午安、晚安、么么哒”。
KK已经习惯了这种玩法,即时、高效,虽然有那么一点冰冷。
挺扎心的,毕竟她通讯录里有超过1300个好友,却没有几个人合适说晚安。
不重要的人,怎么有资格分担孤独;
可重要的人,又怎么敢轻易打扰。
有些人无话可说,有些话无人可说。
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都活成了一座孤岛。
每个人都是害怕孤独的个体:
中学时,我们喜欢结伴上厕所、逛操场;
大学后,我们喜欢一起叫外卖、逛街甚至逃课;
工作后,看电影、喝奶茶、吃饭更是需要人陪。
群居社会中,我们都知道“独处”意味着什么。
我的读者@红玉米说,她刚毕业的时候,自己住。
有次急性肠炎犯了,翻遍了通讯录,只有爸妈具备“可打扰”的条件,但他们在离自己600多公里外的老家。
自己打车到了医院,打点滴的时候,她不小心就睡着了。
等到突然惊醒,点滴瓶子空了,血都倒流回了管子里。
护士阿姨见状直接破口大骂,她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
我问她,后来还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过吗。
她笑了一下,“有很多,但是后来习惯了,就不会再哭了。”
美剧《真实的人类》中,一些人类很羡慕“智能合成人”:
他们没有悲伤和难过,一个人生活也不孤独,过着完美的生活。
于是,这部分人类换上了绿色的瞳孔,穿上合成的制服,把自己隐藏在其中。
心理学家诊断,这些人都患上了“合成人综合征”,对现实的恐惧,让他们学会了逃避和伪装。
想想看,我们为了避免孤独,是不是也做过很多伪装:
明明不想喝奶茶,但大家都点了,便一起点了;
明明不想去聚餐,但大家都去了,便跟着去了;
明明不喜欢网购,但大家都买了,便也下单了。
哲学家三木清说过:
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
不在一个人面前,而在许多人中间。
身边不同频的人越多,越觉得没劲。
像看舞台剧的盲人,听得到周围人在笑,却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
一个人为了“不孤独”而合群的样子,才最孤独。
李敖去世前,写过一封公开信,向亲人、友人、敌人一一告别。
他可以说是“孤独患者”,不与朋友来往,每天工作16个小时。
但有国学陪伴的日子,他又为这份孤独欣喜。
我发现能成大事的人,都是特别能忍受孤独的。
可以说是“孤独”,让他们区别于其他人。
我家邻居的老大爷们,都开始扎堆打扑克了,我爸却依旧每天下午喝茶看书。
我怕他孤单,有时候想让他和大爷们聊聊天,他却说:
人到一定年纪,不再需要很多朋友,折损自己的精力去迎合讨好。
就这么待着、晒晒太阳看看书,挺好。
纵然没有99+的微信消息、没有必须赴的宴、没有每天结伴的人,他的生活也总是神采奕奕的。
印证了那句话:
“一个人过得最好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的时候。”
孤独很像口渴,你可以喝果汁、喝汽水、喝酒;
但最解渴的方式,终究是喝白开水。
微信有几千好友、朋友圈上百点赞、都不能说明什么。
真正的自足,是我们不再凭借这些外物来填充内心;
是不再自怜,而是学会享受了三五知己的圆满;
是我们不必互道晚安,也找到了心安。
长按下方二维码 下载十点读书App
免费领取女性成长书单
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
READ AT TEN
-背景音乐-
《墨衣》
-作者-
末那大叔,1米89温情励志派作家,时尚生活家父子(老爸北海爷爷),公众号微博抖音同名。私人微信:moshushu7。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维维,十点读书签约主播,主持人,资深播音主持教师,流行唱法歌手。个人微信公众号:维维fm 、晚听经典;个人微信号:
▼
星标置顶 ★ 十点读书
就能快速找到十点君啦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
走之前为十点君点个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