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全世界7000种外语中,哪种最好?世界语(世界语)!
[请关注本账号,并及时收到国际教育、技术、文化、经济和世界语的最新信息。]
38岁的陈、48岁的俞飞鸿、58岁的洪晃:魅力,女人最高级的性感。
最近在抖音(抖音)上涂了这样的女神。
比她美丽的外表更吸引我。
她自信潇洒。
站在3英尺的讲台上的样子:
一只手随便插口袋,一只手戴粉笔,
她用幽默的语言
枯燥的大学思修课
没有空位,成了比“双十一”更难抢的网红课。
其实早在手机还不能上网的博客时代,
复旦女教师陈果就火过一次。
在2010年,那段《朋友无用》的课程视频,
因被敬仰她的学生“偷拍”并传到网络上,而引发了空前的热议。
因为她的真诚以及书香气质所散发出的优雅与自信,在短短一周内,就有超过三千万人点击观看。
戳视频
▼
前一段时间,陈果接受了新闻联播的采访,
她说“思修课就是要把学生教育成心理强大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处境,让自己尽可能的创造幸福。”
然而,随着陈果的自信一起走红的,还有一些指责她的言论。
有人说她
“哲学博士又怎样,不还是嫁不出去”。
也有人说她
“不过是个不会做饭的女人而已,有什么可骄傲的。”
我们不去否认囿于厨房与爱的生活,
但我们应该同样肯定那些选择去寻找山川湖海的人生。
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
我们现在仍然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
不论女性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何种成就,总有人想要用世俗的标准去评价她。
面对这些质疑,陈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在很多年前,有一位学生在食堂遇到了陈果,
问了她这么一个问题:“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你自己,哪个更重要?”
陈果是这么回答的:
“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你自己都很重要,但两种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你喜欢你自己最重要。因为不管你变成什么样,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当你活成真实的你自己,还是有人会不喜欢你,但是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陈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做客央视《开讲啦》栏目时,
主持人撒贝宁曾直言不讳的问过她:“哲学女博士会担心自己嫁不出去吗?”
陈果淡定地低头笑了笑:
“有成见的人通常不会要我们这种人,但是我觉得心胸豁达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我想要寻寻觅觅的,也是心胸豁达的人。所以我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能限制你的情感生活。”
陈果讲了很多,
她讲优雅、孤独,
她谈爱情、婚姻,
她聊得很多,很广,很深,
但最后,总是会回归到同一个起点,那就是自己。
曾经有朋友在深夜发短信给陈果:
“人活着是干嘛啊?”
陈果的答案很巧妙:
“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实现自己。”
博士攻读专业是基督教哲学的陈果,却从不信仰神明,她相信那些伟大的力量总是来源于自己,来自内心。
38岁的陈果从自身出发,哲学先贤的因果循环,被她在生活中找到了答案。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只是因为她的内心足够强大。
精神世界的丰富,使得她从不需要别人的认可来彰显自己的价值。
最近洪晃因在电影《无穷动》中吐槽文艺青年的恋爱方式,而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洪晃这个名字又再次回到大家的视野中。
作为著名外交家章含之的女儿,洪晃一直想要摆脱身上这个标签。
虽然身为名人之后,但她却不想被定义为母亲那样优雅知性一生的女人。
她的母亲章含之曾是毛主席的英文教师,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名媛”,
当人们谈起这位女性,大概除了无限的敬重与仰慕外,恐无其他。
为了摆脱母亲所带来的影响,
洪晃把生意和事业做得离母亲越来越远。
论及这一切的原因,她坦言:
一方面是她认为自己没有母亲当时的条件,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
她想要成为她自己,而不是谁的女儿。
洪晃身兼数职,
既是商场上的集团CEO,
又是时尚杂志的主编和出版人。
但比她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更惹眼的,
是她大胆的言论和颠覆的婚姻选择。
被称为“名门痞女”的她,
从不虚与委蛇,也不回避自己的女权情结,
“女人的美貌和青春自己消费,多谈几次恋爱,别当男人的消费品。”
是的,关于男人,关于婚姻,
洪晃的选择确实独树一帜。
洪晃初识陈凯歌时,
她已经在北京一家外企任职,月薪7000美元,而那时,国内一些城市的居民平均收入不过70元。
陈凯歌也只是个不起眼的文艺青年,
充其量算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导演,
而洪晃看了他导的《黄土地》后就被他所深深吸引。
在外人眼里,陈凯歌只是一个三流导演。
但在洪晃眼里,他却是一个真正迷人的前卫艺术家,他们在北京相爱了。
1989年,他们在纽约结婚了。
婚后,陈凯歌继续拍了许多电影,
却依然只是一个无名之辈,
直到1993年,《霸王别姬》在戛纳一战成名。
陈凯歌名声大振,开始在香港出入一些高级酒店,也坐上了加长林肯这样的豪车。
他对洪晃说:“我们这样算是上等人了吧?”
洪晃笑笑不语。
拿了金棕榈奖的陈凯歌,
在洪晃眼里,却变成“看着难受”了。
洪晃提出了离婚,
而那时正是陈凯歌大红大紫的时候,
很多人不解,但也许就像三毛说的吧:
“看得不顺眼,千万富翁也不嫁。”
活得痛快,只取悦自己,
即使时刻都要面临更多人的目光打量和审视,
但洪晃却从来没有放弃做自己,
成为别人眼中那个本应该是儒雅端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名门闺秀的模样。
洪晃的母亲曾教育她:
一个女孩子要好强、要自立,要拥有独立精神,
洪晃活成了她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无论痞女与否,她都是一个洒脱、率性、落拓不羁的女性。
俞飞鸿曾经在《小丈夫》里和小自己16岁的杨玏谈婚论嫁。
在剧中,她所扮演的角色对婚姻的态度总是患得患失,而在现实生活中,1971年出生的她,至今未婚。
结婚这个话题是俞飞鸿在很多访谈中难免被问到的问题。
人们都在好奇,这样一位知性美丽的女性,48岁了,为何仍是未婚?
关于婚姻,她又能给出怎样不一样的答案?
对俞飞鸿而言,婚姻只是一种选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婚姻不是一道选择题,
而是人生一道必答的判断题,只拥有一个正确答案。
但事实上,如果单纯因为财富、地位、繁衍,
甚至是社会认同而结合的婚姻,还不如独自生活。
因为两个人的孤独比一个人的孤独更悲伤。
面对这道人生的选择题,
俞飞鸿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她选择“精神独立”。
对她来说,爱情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是可有可无的替代品。
她拒绝往自己的身上贴标签,
她不是独身主义者,也不是不婚主义者,
她只是在目前还没有在结婚这个状态里,
目前的状态使她感到舒适,并没有窘迫和急躁。
她只是不紧不慢,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在不影响别人自由的前提下,活出了自己最美最自由的样子。
成功如陈果、俞飞鸿这样的女人,
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在事业上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活出了自己最舒适的样子,
却仍要面临社会的质问:为什么还不结婚?
就算是像洪晃这样的名门之女,
走遍大千世界,爱想爱的人,不论他是谁,
也要面临别人的质问:为什么要离婚?
世人常用家庭的价值、孩子的价值,
甚至是丈夫的价值来衡量一个女人的价值,
而当我们谈论女性时,我们应该回归到“人”这个本位上。
她不是某个人的妹妹母亲女儿妻子,
她只是她自己,她拥有自我的发展空间。
卡耐基在《女人的格局决定结局》中说到:
“经济独立的女性,自身带着创造幸福的能力,她们不需要取悦和依赖男人,婚姻对于她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我见过不听从父母的安排,毕业后只身前往北京,义无反顾成为“北漂”的女生。她在周一拥挤的十号线地铁上掏出小镜子补着口红;我见过在职场上挥斥方遒的单身女性,回家卸下坚硬的西装铠甲后,俯身温柔的抱起小猫,她在和姐妹相聚的下午茶会中,分享最新款的指甲样式;当然我也见过婚姻生活幸福美满的女人,她会和丈夫女儿在公园高高放起青色的蜻蜓风筝,也会在每个周末准时出现在弗拉明戈舞蹈教室的门口;
我见过很多不一样的女孩,
她们无一例外,都很美丽,
都在各自的舞台上闪闪发光。
余华在《活着》里说过:
“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
这世界本就是多样的,
我们从不能定义哪一种人生才是成功。
但无论调羹煲汤还是潜入海洋,
不依靠,不躲藏,
从容与生活交手多年,
希望,那都是你所希望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模样。
来源:花瓣志
编辑:赵兰荣
「学外语」全球7000种外语哪种最好学?Esperanto(世界语)!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