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光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中央广播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显示,最近上海京剧院著名Mapa Chung ISI Hong在外地演出时,遇到手机闪光灯“洗礼”,发了微博。“今天台下星星点灯,从头到尾看了手机视频和照片,来剧场为什么不看大舞台,岂不是吃了大亏。
”没想到有关观演礼仪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史依弘《霸王别姬》剧照(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京剧演员:剧场摄影有“被打扰”的感觉,希望观众能放下手机享受艺术
史依弘对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说,当时发微博只是单纯想从一名演员的角度对此类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她认为,演员在表演时需要与观众交流,直接传达舞台的魅力,获得观众的实时反馈。但隔着一方小屏,演员与观众的直接交流被阻断了,瑕疵被放大和传播的担忧也让演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全心投入角色中。
在发微博之后,史依弘也收到了许多戏迷的回应,有些戏迷解释,自己并非在录影,而是因位置靠后只能通过放大屏幕观看表演;还有的说因为现场无官方摄影记录,希望留存影像资料以便反复观看。史依弘表示,剧场中的摄影行为扩大了表演的影响力,她也能理解戏迷的多元诉求,但作为一名演员,依旧有“被打扰”的感觉,也担心其他的观众受到影响。“比如有些观众说认真在看演员表演的时候,前面就有人在用屏幕挡着他的视线。”
史依弘说,疫情期间无法演出,她也会在抖音上传自己唱段和表演的视频,效果不错。但在现场演出中,现场的氛围、细节和观众当时产生的共鸣都难以通过镜头记录下来,观众一心想要记录,实际上反而忽略了更多细节,错过的可能更多。她还是希望观众能放下手机,忘记外面的世界,跟她一起进入艺术天地。“你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很安静地看戏,没有人拿手机,演员不被打扰,然后演员完全地投入在戏里边,这种感动是互相的。”
史依弘(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剧院:摄影可否应尊重艺术家想法,剧场礼仪普及已见明显成效
国家大剧院品牌推广中心新媒体主管高建称,大剧院自建院之初就禁止大家在观影过程中拍照,此类行为会被场务人员及时制止或用激光笔提示。他说,考虑到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手机被允许带入,但“不建议大家拿出来”。
高建肯定了视频传播对演出影响力的积极作用,但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剧场摄影应该被完全鼓励,而应根据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区别对待”。他解释道,摄影行为对不同艺术门类的干扰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声、脱口秀等表演不介意甚至鼓励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而如古典音乐、歌剧、芭蕾舞等演出则需尽量减少观众席的打扰。同时,能否通过录制视频传播艺术作品,首要的还是尊重艺术家和演出者的想法,保护作品版权。
高建表示,过去十多年来,剧场观众拍照的行为肉眼可见地大幅减少,大剧院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高标准观演礼仪,喜好不同的观众大多会自觉遵守不同艺术门类的观演准则,剧场场务、身边观众和亲朋也会合力监督,促使观众培养遵守剧场礼仪的意识。剧场之外,大剧院也会举办线下讲座等艺术普及活动,做到“润物无声”的全方位教育。
高建非常欢迎观众走进剧院欣赏舞台艺术,但也强调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最鲜活的艺术感受”,建议广大观众安安静静地通过双眼和感官直接与艺术家对话。“你如果只是通过一个小屏幕来观察我们的演出,其实是非常不划算的一件事。”
文化评论人:现场观演需礼仪到位,未获许可摄影“冒犯演员领域”
影视投资人、知名文化评论人谭飞对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坦言,他在观演时也常遇到类似的事情。他说,在演出高潮时,常有观众突然拿出手机进行拍摄,不仅带有闪光灯,拍照声音也很大;还偶有观众手机铃声震动,或屏幕亮度在黑暗的环境中格外“吸睛”,让他“不胜其扰”。谭飞认为,如果剧场有设置拍摄专位,那么无闪光灯的静音拍摄行为是能够被允许的,反之则应被制止,因为这是“冒犯演员领域”的行为。
如何平衡演员感受、观众体验和传播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谭飞建议,许多剧团已入驻社交平台,在官方账号中发布作品,有纪念需要的观众大可在官方发布的作品中截屏。同时,他认为观看现场演出应注重“礼”,这既是保证现场演出质量的前提,也是对自己和表演者的尊重。他也强调观演理念和礼仪需进行普及宣传,让观众放下手机,沉浸艺术之中。
监制:梁悦
记者:杨昶
编辑:刘红伟 刘晓琛 娜孜叶 祝云舟